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呼吸机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6例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采用综合常规治疗)和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呼吸机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以及血浆乳酸水平、相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88.4%)相对于对照组(65.1%)显著偏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PaCO2、SaO2、PaO2等各项指标水平并没有很大区别(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PaCO2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SaO2、PaO2等指标均有所升高(P<0.05),但试验组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变化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乳酸、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等各项指标水平并没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有所下降(P<0.05),但试验组患者治疗后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呼吸衰竭急性加重患者联合应用丹红注射液和呼吸机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提高机体血氧供应量,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呼吸衰竭急性加重 丹红注射液 呼吸机 联合治疗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给予鼻导管吸氧,观察组给予无创呼吸机正压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高于对照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气管插管率为2.44%、对照组10.98%;观察组死亡率为1.22%,对照组为8.54%(P<0.05)。结论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机治疗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缺氧状态,降低死亡率和插管率,值得推广。

  • 标签: ICU 急性心衰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小儿经消化急性中毒洗胃的急诊护理。方法将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经消化急性中毒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进行了洗胃治疗以及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总结分析整个治疗周期中护理方法及心得体会。结果患儿在进过了针对性的急诊护理干预之后功能恢复明显增强了很多,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住院天数为6.3±1.8天,最终治愈率为100%,所有患儿全都痊愈出院。在回访中预后良好,患儿均已恢复健康状态并投入正常生活中。结论在整个洗胃治疗经消化急性中毒患儿过程中,良好且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提供更好的疗效,从而提升患儿的生存治疗,有助于其健康成长,预后良好,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经消化道急性中毒 洗胃治疗 急诊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感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反复感染对患者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就诊的224例小儿呼吸反复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2例。对照组给予匹多莫德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抗感颗粒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性的增高(P<0.05)。结论抗感颗粒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小儿呼吸反复感染较单纯匹多莫德治疗能更有效的增高患者血清维生素D3、IFN-γ、IL-10水平。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针对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选择无创呼吸机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3月中的88例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4例,分别接受无创呼吸机、常规对症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心率及呼吸频率低于对照组,血氧饱和度、pH值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55%,对照组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22.73%(χ2=6.18,P=0.01)。结论无创呼吸机用于治疗急诊ICU中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能够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体征状况,值得推广。

  • 标签: 急诊 ICU 急性心衰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感染病人心理护理对策及体会进行探究与分析。方法将我院2015年4月—2016年4月治疗的72例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随机分为每组36例。对照组的患者采取临床常规护理,实验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临床综合护理干预,应用统计学方法分别对两组患者护理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愈后情况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护理结合临床综合护理干预疗法应用于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术后感染患者护理中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的常规护理疗法,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也明显减少,在临床上优先考虑此种护理疗法。

  • 标签: 急性坏疽穿孔性阑尾炎 术后感染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一个连续的病理过程,是指由非心源性的各种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创伤或烧伤、休克、中毒等)导致的急性、进行性呼吸衰竭,临床主要以急性呼吸窘迫、顽固性低氧血症和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我国ARDS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危重症,病死率高,多年来一直是呼吸和危重病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因此,本文对ARDS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肺损伤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无创呼吸机在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ICU救治中的治疗效果进行探讨。方法取26例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参与此次研究,患者均于2015年1月份到2018年1月份入ICU进行治疗。随机均等分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患者共13例;实验组同时予以无创呼吸机治疗,患者共13例。观察患者治疗情况,记录、分析和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指标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理想,总有效率较高,数据对比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指标改善情况理想,SaO2、PaO2、PaCO2以及pH改善幅度较大,数据对比得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无创呼吸机对急性心力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实施治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心肌耗氧量,对患者病情控制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心力衰竭 呼吸衰竭 ICU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相气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固体光气中毒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6月—2017年6月间收治的11例性固体光气中毒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双相气正压通气治疗,同时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干预。对实施护理干预后的效果进行观察记录及比较。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对症治疗和护理后病情稳定且趋于好转;使用BiPAP通气治疗5~7d后待呼吸系统症状全部消失并停止BiPAP;治疗10~21d后,所有患者生命体征平稳且完全恢复正常,实验室以及影像学检查均提示正常,给予出院。结论对于双相气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急性固体光气中毒的患者实施护理时,通过心理干预、呼吸机使用以及并发症护理等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得以保障,鉴于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双相气道正压通气 急性固体光气中毒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上消化大出血的有效抢救护理措施。方法对2014年3月-2015年7月我院67例上消化大出血患者的临床手术抢救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总结。结果有效的抢救护理措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结论在临床当中,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引发失血性休克.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合理的临床治疗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抢救成功率,减少死亡病例的发生,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急性上消化道 大出血手术抢救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临床治疗方法的效果及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五年收治的160例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80例。其中对照组予以经鼻持续性正压通气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固尔苏。之后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经常规治疗下联合应用固尔苏的治疗方式后,其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2%,对照组的仅为78.7%,两组相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针对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新生儿的治疗过程中,予以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下联合固尔苏的治疗方式,可显著提升其治疗效率,加快病情治愈,值得临床大力借鉴实施。

  • 标签: 足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 新生儿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延迟、早期无创呼吸机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医治的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98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49例。此次研究乙组是延迟无创呼吸机,研究甲组是早期无创呼吸机,总结体征情况、气管插管情况、临床情况结果甲组的血氧分压、平均动脉压、呼吸、心率都优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气管插管率小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甲组的住院天数、病情好转时间都短于乙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急性左心衰竭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早期无创呼吸机可明显改善体征,缩短住院时间,病情快速好转,且降低气管插管的概率。

  • 标签: 急性左心衰竭 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延迟治疗 早期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人工气的集束化管理对防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效果。方法选取88例机械通气患者均分成两组,观察组采取集束化人工气管理,对照组采取传统人工气管理,比较医治效果。结果观察组VAP发生率为15.91%,低于对照组34.09%,组间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χ2=3.88,P<0.05)。结论人工气的集束化管理对防范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具有显著的优势,值得推行。

  • 标签: 人工气道 集束化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014年8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6例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无创呼吸机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优质护理措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护理一周后,发现观察组在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心率上明显比对照组有缓和迹象,且血氧饱和度明显有所改善,治疗效果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源性肺水肿的临床治疗上,使用无创呼吸机配合有效的护理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无创呼吸机 急性心源性肺水肿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提高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收治的48例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加强病情观察,并给予对症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48例患者经有效护理后,治愈率为89.6%,死亡率为4.2%。患者血气分析结果PaO2、PaCO2水平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对急诊重症胸外伤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能够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诊 胸外伤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3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5例,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另外1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通过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的护理措施,两组患者病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好转,但是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在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增加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提高护理效果,保证治疗质量,缩短患者住院病程,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重症急性胰腺炎 呼吸窘迫综合征 针对性护理干预 常规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研究超声心动图在鉴别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急性心力衰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2014年1月—2016年3月在急诊重症病房胸片中双肺显示有渗出性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5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小于0.50,是急性心力衰竭患者(观察组),其余25例是进行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照组)。使用超声心电图对两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以及下腔静脉直径进行测量,然后将所有患者的肺动脉高压以及左房高压发生率的发生率进行记录,对比超声心动图在这两种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利用超声心动图进行检测,发现对照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期末内径以及下腔静脉直径在明显减小的同时,患者左房压升高的情况明显降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肺动脉收缩压的升高没有明显差异。结论使用超声心动图在鉴别和诊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急性心力衰竭中,肺动脉高压对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和鉴别没有价值。左室舒张期末内径、左房压以及下腔静脉直径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这两种疾病的鉴别。

  • 标签: 超声心动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心力衰竭 鉴别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机械通气病人的气管理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间在我院应用呼吸机的急诊患者8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人工气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依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进行气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通气时间。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中发生VAP的有2例,占5%,对照组患者中发生VAP的有8例,占20%;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5±3.30)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7±2.06)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20±4.05)天,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10.6±2.81)天,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气管理不禁能够降低VAP的发生率,而且对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 标签: 气道管理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机械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