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关节镜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微创手术技术,在关节损伤的诊断和治疗方面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不仅实现了微创的手术方式,而且能够对关节的损伤和病情进行更加全面的诊断。本文主要通过查阅文献,对关节镜工作套管在膝关节后侧中的应用进行总结。关于膝关节手术的的文献有很多,主要的方式有后内侧、后外侧以及关节镜下穿隔入的方式,这些方式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在建立后侧后,如需反复进入同一操作或观察,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进入关节,很容易进入较为松弛的关节囊后侧,经常需要重新寻找,甚至再次穿刺制作,从而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损伤,并延长了手术的时间。采用肩关节镜工作套管可以有效的减少这一情况的发生。将肩关节工作套管应用于膝关节镜后,使膝关节后侧手术更具操作性,提高手术的效率,将膝关节后侧腔室手术成为常规手术,使之不再成为关节镜手术的“盲区”。

  • 标签: 膝关节后侧入路 肩关节镜工作套管 关节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下不同手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疗效。方法:研究时间2018年2月-2021年3月,收治的右半结肠癌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随机法分成两组,参照组应用中间,研究组应用侧方;两组手术临床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 不同入路手术 右半结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扩大翼点手术医治干预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医治的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50例,选取时间为2014年11月-2017年11月,根据其就诊顺序的差异将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手术医治;实验组患者接受扩大翼点手术医治。对比2组患者医治干预后的临床医治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几率为52.00%(13/25),高于对照组几率(28.00%),P<0.05;实验组患者死亡率为28.00%(7/25),低于对照组患者死亡率(52.00%),P<0.05。结论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接受扩大翼点手术医治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生存几率,临床效果明显。

  • 标签: 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 扩大翼点入路手术 疗效
  • 简介:目的:观测经枕下乙状窦后手术路径中,显微镜下磨除内听道后壁所涉及的重要解剖结构及相关解剖学参数,以指导术中安全磨除内听道后壁。方法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对6具(12侧)国人湿性头颅标本显微镜下行磨除内听道后壁,以内听道内口后缘中点(P点)作为参照点,分别测量P点至弓状隐窝、后半规管、共脚、内听道底、前庭导水管外口、颈静脉孔的最短距离,对这些结构拍照记录,所得测量结果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以内听道后壁作为参照平面,测得内听道干与后壁平面所呈夹角为47.3&#176;±17.2&#176;。以P点作为参照点,测得P点至弓状隐窝的最短距离(4.10±0.60)mm,P点至后半规管最短距离(7.39±0.44)mm,P点至共脚的最短距离(8.09±0.47)mm,P点至内听道底距离(9.08±0.59)mm,P点至前庭导水管外口(10.44±0.73)mm,P点至颈静脉孔最短距离(7.35±1.09)mm。结论枕下乙状窦后磨除内听道后壁,其磨除长度不应超过7mm,可减少半规管及共脚的损伤概率。熟悉磨除内听道后壁过程中容易损伤的结构,可避免损伤半规管、颈静脉球、前庭导水管外口及内淋巴囊等重要解剖结构。

  • 标签: 内耳 内听道 神经瘤 枕下乙状窦后入路 内听道后壁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Dolenc开颅手术治疗颅内复杂部位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1月-2016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经Dolenc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的17例颅内复杂部位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0例,年龄41-72岁,包括颈内动脉床突段动脉瘤4例、眼动脉段动脉瘤8例、基底动脉顶端动脉瘤1例、大脑后动脉动脉瘤2例、前循环合并后循环多发动脉瘤2例(均一次手术夹闭)。结果17例患者完全夹闭动脉瘤;除2例患者术后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其中1例患者出现同侧额叶梗死灶外,其他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门诊复诊,均未见动脉瘤复发,未见手术后遗症,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平均为4.8分。结论对于颅内一些特殊部位动脉瘤的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相对于传统的方式,Dolenc具有明显的优势,手术的安全性高。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Dolenc入路 手术入路 前床突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老年肱骨近端骨折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治疗的效果。方法抽选我院54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7例对照组和27例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三角肌胸大肌间隙治疗,观察组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和手术的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4%,观察组为96.30%,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锁定加压钢板小切口治疗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骨折愈合,安全性较高。

  • 标签: 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锁定加压钢板 小切口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外侧裂手术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应用。方法:将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的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双色球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35例。对照组采取经皮质造瘘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显微镜下经外侧裂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相较于对照组,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外侧裂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较好,且能够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手术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外侧裂入路手术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 手术时间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 Wiltse方法实施内固定治疗可行性。方法:将我院 2017年 06月~ 2020年 04月收治的 44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数字奇偶法分组;治疗组( 22例):采用 Wiltse方法展开内固定治疗;常规组( 22例):采用后正中方法展开内固定治疗;就组间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以及不同时间段 VAS评分展开对比。结果:治疗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术中失血量、临床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分别少于、短于以及少于常规组明显( P<0.05);治疗前,治疗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 VAS评分同常规组比较差异不明显( P>0.05);治疗后,治疗组 VAS评分低于常规组明显( P<0.05)。结论: Wiltse方法有效运用,可使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系列指标表现获得明显改善,并同时将腰痛感改善,最终实现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有效预后。

  • 标签: Wiltse入路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内固定 临床指标 VAS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胫后治疗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的16例前方软组织条件差的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患者资料,男10例,女6例;年龄为19~64岁,平均43.8岁.所有患者原始骨折均为GustiloⅢ型胫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一期行外固定支架固定.骨不连按Weber-Cech分型:肥大型3例,萎缩型13例.初次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为9~12个月,平均9.8个月.所有患者采用胫后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平均为1.8h(1.5~2.5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00mL(200~600mL).术后除1例患者发生伤口浅部感染、跟腱外露外,其余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16例患者术后获平均24个月(8~36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8个月.末次随访时采用Johner-Wruhs评分标准评定下肢关节功能:优10例,良3例,可2例,差1例.结论对于胫前软组织条件较差、不适合前方的GustiloⅢ型胫骨开放性骨折术后骨不连,胫后切开复位植骨内固定术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手术、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 标签: 胫骨骨折 骨折 开放性 骨折 不愈合 胫后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右半结肠癌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研究对象是我院 2014年 8月 ~2016年 8月收治的 56例右半结肠癌患者。以动态随机化分为原则,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一组 28例。所有患者均进行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中间,研究组患者给予侧方,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的情况。结果:结果得知,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 42.92±4.57) ml、手术时间( 118.80±12.41) min、术后排气时间( 2.60±0.73) d,对比对照组,差异较大, P<0.05。结论:侧方腹腔镜根治术应用于右半结肠癌患者治疗中 ,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排气时间更短。

  • 标签: 不同入路 腹腔镜根治术 右半结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评估踝后经跟腱正中植骨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123例踝关节合并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3例因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而选用踝关节后方胫距、距下关节清理、植骨、4.5mm干骺端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术。其中男9例,女4例,平均年龄47.8岁(30~65岁);平均病程7年(1~15年)。术后定期随访复查X线片以明确骨愈合情况,并采用直观模拟量表(VisualAnalogScale,VAS)评估术后疼痛改善情况,美国骨科足踝外科(AmericanOrthopaedicFootandAnkleSociety,AOFAS)踝关节与后足评分及简明健康量表SF-36评分评估恢复效果,并记录相关并发症。结果术后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未见感染、皮肤坏死等软组织并发症。11例获得最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个月(12~36个月)。随访复查X线片示术后平均12周融合端骨性愈合(10~15周)。末次随访时,AOFAS踝与后足评分及SF-36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疼痛症状明显缓解。随访期间未见内固定失效、融合失败等并发症,2例患者术后出现距舟关节骨关节炎,伴轻度疼痛,口服药物对症治疗后缓解。结论经踝后正中锁定钢板内固定行胫距跟关节融合安全、有效,特别适合于踝周软组织条件不佳的病例。

  • 标签: 胫距跟关节 入路 关节融合术 锁定钢板
  • 作者: 张小刚
  • 学科: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中国综合临床》 2015年第12期
  • 机构:张小刚首都医科大学密云教学医院骨科北京密云101500北京市密云县医院骨科北京密云101500作者简介:张小刚,男,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创伤、脊柱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后外侧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体会.方法在45例踝关节骨折中,应用后外侧对外、后踝进行显露及固定,并观察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获随访11~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术后疗效评定优25例,良14例,可6例,优良率86.7%.结论后外侧可以为外、后踝骨折提供良好的显露,具有解剖简单,固定可靠,直视下复位,减少了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确保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取得满意的疗效.关键词踝关节;骨折;后外侧中图分类号R683.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214-02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显微手术)治疗12例巨大(≥7cm)嗅沟脑膜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4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10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4个月。9例恢复正常生活,1例生活能自理。NRI随访9例,肿瘤无复发。结论利用神经内镜辅助及显微外科技术,采用眶上锁孔、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 标签: 嗅沟脑膜瘤 神经内镜辅助 眶上锁孔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熟悉外侧裂、大脑岛叶及基底节区的显微解剖,为经外侧裂—岛叶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提供解剖数据。方法对10例(20侧)经10%福尔马林固定的成年尸头标本进行解剖研究,观测岛叶、外侧裂和基底节区的结构特点,测量和记录相关解剖数据。结果外侧裂在脑表面分一干三支,干在额叶和颞叶之间,沿蝶骨嵴走行至翼点,并在此分为前水平支、前升支和后支。岛叶呈倒三角形,尖端指向前下方的岛阈,岛叶周围有岛环沟围绕,借此与额叶、顶叶和颞叶岛盖分开,岛叶由5~7岛回构成,其深部包括内囊、最外囊、豆状核、屏状核、丘脑、外囊、尾状核。大脑中动脉M2段是岛叶的供血动脉,发出多个分支覆盖岛叶表面。结论掌握外侧裂、岛叶和基底节区的解剖特点能更好的指导临床经外侧裂—岛叶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保护重要结构,减轻手术副损伤,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基底节脑出血 外侧裂 岛叶 解剖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前方微创接骨板接骨术(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7年6月我院骨科收治的肱骨干中段骨折患者8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研究组采用前方MIPO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ORIF)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76%,对照组患者为11.90%,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方MIPO治疗肱骨干中段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神经损伤风险低以及骨折愈合率高等优点,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并广泛应用。

  • 标签:
  • 简介:自2001年以来,对3例上中斜坡肿瘤经口鼻蝶施行显微手术切除,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1.1例1.女,57岁。因头痛、右眼睑下垂1个月于2001—02—07入院。体检:除右侧动眼神经瘫外,其余未见特殊。X线检查:肺部未见异常。头MRI:T1、T2加权见上中斜坡区(矢状位)有一3.0cm×3.0cm×2cm等信号肿瘤影,蝶窦发育

  • 标签: 斜坡肿瘤 显微手术 经蝶入路 治疗 病例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臂丛麻醉上肢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X2=10.530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臂丛麻醉上肢手术的患者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