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6 个结果
  • 简介:提到北京政府的统治,模式化的评价便是政治腐败,经济凋敝,文化黑暗。然而,正是在北京政府统治的中期(1916-1921年),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各种学说、思潮竞相涌现,近代中国迎来了文化思想空前繁荣、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就使我们不得不思考北京政府文化政策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那么北京政府的文化政策究竟是怎样的?它是否就是一块封建专制文化政策的铁板?是否有顺应潮流的因素,从而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契机呢?为了控制思想意识形态,1912年袁世凯当政后就掀起了复古尊孔运动,妄图用儒家的四维八德禁锢人们的思想。1912年9月,袁世凯政府发布《崇孔伦常文》,提倡人们遵循儒家礼教,尊崇孔子。19

  • 标签: 北京政府 文化政策 复古尊孔运动 通俗教育 袁世凯 新文化
  • 简介:少儿时期的中长跑训练,首要的是要打好扎实的身体素质基础。加强全面身体素质训练,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力量、灵敏、柔韧、协调性等素质,较好地促进专项成绩的提高。业余体校教练员的任务就是努力提高和发展运动员上述素质。现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谈点体会。

  • 标签: 少儿中长跑运动员 身体素质训练 速度素质 力量素质
  • 简介:“五四”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作为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一翼.广东新文学运动,从弱小到长大成形,从萌芽、发展到渐趋成熟,开始走出了自身的发展之路,也不断积聚起自身的文化蕴涵。这一发展路径与广东思想文化的嬗变、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乃至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是同步的。因此.勾画这一演变过程,理性审视广东在新文学运动中所做出的努力,对于我们全面考察广东思想文化与整个中国新文学运动的发展轨迹,是十分有益的。

  • 标签: 新文学运动 “五四” 广东 新民主主义革命 思想文化 文化蕴涵
  • 简介:<正>随着前汉武帝建元五年(公元前135年)立五经博士,学官由经师统治之后,两汉的官方学术教育中逐渐出现一个新现象,这就是博士家法。《后汉书·儒林列传》曰:“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学术文化现象。

  • 标签: 两汉经学 经学史 学术思想 皮锡瑞 五经 经师
  • 简介:1968年我在上大学,学哲学,在巴黎西郊的楠泰尔(Nant-erre)。这个地方是1968年运动的摇篮。那时候我19岁,还不是太关心政治。我是左派,但也不是非常投入的那种。当时已经看到有一些政治的冲突和辩论,大部分是关于越南战争的。那个时候全世界的大学生都有反对美国在越南打仗的活动。

  • 标签: 1968年 运动 法国 经历 越南战争 大学生
  • 简介:20世纪30、40年代的中国抗战救亡歌咏运动,是在抗战救亡运动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以集体齐唱为主要形式的歌咏运动,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民族性、斗争性。在战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下,表现出参与面广、影响范围大、持续时间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鲜明的抗战意识,在运行方式上表现出合唱艺术初期形态的典型特征,与艺术合唱之间因残酷战争现实的影响而明显疏离,以及在理论研究上注重艺术社会功能而弱化审美功能等特点。这些特点对战后中国合唱的发展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 标签: 抗战救亡歌咏运动 群众合唱 全民性 抗战主题 初期形态
  • 简介:上个世纪60年代初期,苏联与中国决裂,撤走专家,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威胁我国。印度军队也向我国边境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美国大幅度增加了对蒋介石集团的“军事援助”,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兰尼兹尔说,“蒋介石部队正在枕戈待旦加强备战”,随时准备反攻大陆。

  • 标签: 最大规模 解放军 参谋长联席会议 蒋介石集团 运动 比武
  • 简介:《小说月报》在新文化运动发展的背景下,其杂志的销量持续下降,同时读者主体由旧式文人转变为新式学生与城市大众,原有的杂志内容已经很难满足读者的需求。在这样的契机下,自1921年第12卷第1号开始,《小说月报》在主编沈雁冰的带领下大胆进行改革,放弃以文言章回小说、旧体诗词、改良新剧等栏目为主要内容的办报理念,全面革新内容,成为文学研究会机关刊物,同时也成为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阵地。新改版的《小说月报》以积极宣传治世救国之道的办报理念,通过开设专注、专栏、文学家研究、海外文坛消息、评论、创作批评等栏目,刊登大量翻译和白话文文学作品,吸引读者,提升销量,成为新思潮传播的重要阵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同时,《小说月报》也借助改革,建立起编辑与读者的良性互动关系,使读者从传统的被动参与、被动启蒙转变为积极参与杂志构建的新生力量。

  • 标签: 新文化运动 小说月报 编辑思想 读者
  • 简介:现代排球运动正向着全、高、快、准、变的方向发展,比赛中双方争夺日益激烈,争夺的焦点集中在时间和网上空间。“高度”作为现代排球对抗的第一要素,在网上的斗争中发挥着尤其突出的作用。谁有了“高度”谁就有了比赛的“控制权”,“高空优势”左右比赛的胜负已成为现代排球的一个显著的特点。为了在比赛中争取网上的优势,争取主动,除了大量起用高大运动员外,发展高度和提高运动员的弹跳素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排球运动员 弹跳耐力训练 训练方法 排球技术 测定项目
  • 简介:义和团运动后期,以一批江南绅商为主体的社会力量在中外战争状态尚未结束的时候,便自行动员大量社会资源,深入华北地区来救助因兵灾而流落当地的江南人士。这种跨地域救济兵灾难民的活动是中国历史上从未出现过的。它的发生一方面以江南地区的慈善传统和义赈实践为基础,另一方面又借用了西方式公益事业即红十字会的救济模式。正是这种中国地方传统与西方影响的结合,展示了中国近代公益事业产生的一个独特途径。

  • 标签: 义和团 江南绅商 难民救助
  • 简介:<正>1937年7月7日,谁也不会预想到,发生在卢沟桥畔的中日军队的冲突事件,终于成了日本对中国大陆进行长期全面侵略战争的开端。事件发生后,日本军队本部(参谋本部)还没有决定好对中国的军事方针,可是日本政府的行政部门,特别是内阁总理大臣近卫文麿,迅速地决定扩大事件,对中国发动全面战争,而且开始为全面战争作好了精心的后方战备。按当时的日本法律,近卫只是行政权力的最高领导人,并没有发动军队的直接权能。但是,他却立刻采取了向中国政府和广大中国群众开炮的策略。

  • 标签: 国民精神总动员 日本政府 行政指导 战时统制经济 行政部门 国民政府外交政策
  • 简介:1957年11月,毛泽东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在全国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 标签: 钢铁 运动 纪实 成都 中共中央 工业品
  • 简介:1937年"七七"芦沟桥事变后,地处抗日战争大后方的贵州,在"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抗战到底,争取最后胜利"的号召下,各阶层民众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民众教育馆在这场运动中起到了应有的作用.贵州民众教育馆(以下简称民教馆)始建于1935年,并于同年9月和10月先后建立了贵阳和安顺两所省立民教馆.

  • 标签: 贵州 抗日救亡运动 民众教育馆 工作目标 民族意识 中国
  • 简介: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以发动、组织、领导全国工会开展工人运动,追求劳动者的经济改良,并于1922年下半年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在当时影响甚大的劳动立法运动。对于这一事件,目前仅有刘明达和史兵等学者在研究工人运动史的过程中有所论述,尚未见有专题性研究。在此,笔者不揣浅薄,略陈管见,以求教于方家。

  • 标签: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 中国共产党 立法运动 工人运动史 专题性研究 劳动者
  • 简介:文章以确凿的考古材料为依据,以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青铜时代末期中亚部分地区的原始文化──卡拉苏克文化,是当时我国中原地区殷商文化西传北进后、与北方民族文化融合之结果。

  • 标签: 卡拉苏克 文化 民族
  • 简介:美国天主教平信徒知识分子在战后美国新保守主义运动的奠基和发展进程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主要探讨冷战时期以美国天主教平信徒知识分子为主体的天主教新保守主义的思想背景以及天主教新保守派与新政派自由主义的思想交锋,阐明天主教信仰如何影响信徒的政治观念,信徒又如何将自己的政治观念输入到美国政治决策层中,同时美国天主教会和天主教徒作为一个社会群体又如何通过卷入和推动新保守主义运动而改变美国天主教的边缘地位、融入美国的政治主流。

  • 标签: 美国 新保守运动 天主教 平信徒知识分子 新政派自由主义 政治史
  • 简介:功能主义认为,宗教对社会具有心理调适、社会整合、社会控制、个体社会化等多方面的功能。寺庙作为佛教最重要的活动场所,自然承载着宗教的各种功能,但是作为一个宗教实体,它与作为抽象的宗教又有所区别。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寺院所发挥的社会功能也是不同的。

  • 标签: 功能变迁 社会整合 天堂 个体社会化 功能主义 心理调适
  • 简介: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大石铲遗存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地区。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大石铲的分布、类型、年代、功能及制作方法等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探讨,但有一些问题仍悬而未决。通过对大石铲的年代和功能的研究,证明桂西南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出现祭坛、社会分化、礼器,其社会已经进入部落联盟时代。

  • 标签: 大石铲 桂西南地区 新石器时代晚期
  • 简介:通常情况下,博物馆环境(这里仅指室外环境,下同.)的选择与设计必须考虑藏品(展品)、观众和陈列主题(内容)三个因素,由此相应形成了三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通过对环境的合理选择和设计,来满足对博物馆展品和藏品的保护要求;二是通过对自然条件的合理利用,对博物馆庭院的精心设计,为观众提供一个方便、舒适的观赏环境;三是通过对博物馆环境与博物馆主题和所展出内容的综合研究,创造出一种对博物馆的主题和内容具有点缀、呼应、烘托或隐喻、联想、引伸作用的独特的环境语言和富有意境的艺术氛围.本文仅就博物馆环境选择和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博物馆环境的语言功能的相关问题,作初步的分析和探讨.

  • 标签: 博物馆 藏品 研究内容 情况 陈列 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