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尺八我国古代一件重要吹奏乐器,其名初始于唐代,汉魏时期已出现同类乐器,于唐代得到兴盛,广泛应用于唐代宫廷乐舞、乐部及民间俗乐中,并于唐宋次东传至日本,在日本得到了广阔发展前景,传承至今;而在中国一方,尺八却走向了另一条截然不同道路,尺八自宋元之后逐渐消失,至明末最终退出音乐历史舞台.20世纪初期尺八一词又不断重现于音乐舞台上,学术界称尺八存活于福建南音洞箫之中,称南音洞箫又名南音尺八,我国唐宋时期尺八遗制,这一论断得到了普遍赞同和广泛应用,似乎已成定论.那么南音洞箫究竟是不是尺八?是否为唐宋尺八结合遗制?本文将对此种乐器做一细致横向性比较研究,对这一问题展开讨论,明确提出自己见解,还原南音洞箫本来面貌,纠正对南音洞箫长期以来误称,为南音洞箫正名.

  • 标签: 南音 洞箫 唐宋时期 吹奏乐器 音乐历史 舞台
  • 简介:随着时代变迁,今天的人们对观看杂技表演审美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以前那种单纯为技巧而技巧表演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观众观赏口味了。人们在观赏杂技表演同时,还要获得一种视觉上、听觉上美的享受,杂技艺术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艺术,不再片面地追求技巧难度,而是以高难技巧为主导,配合灯光、布景、服装、音响等,讲究杂技表演整体性、艺术性和感染力。

  • 标签: 杂技表演 湖南 审美要求 表演形式 美的享受 综合艺术
  • 简介:为使TouringGear系列应用最大化,德国拜亚动力公司推出TGDrumSetPRO和TGDrumSetPROXL(加大装)款全新鼓套装,适用于现场演出领域包括人声、乐器或鼓类拾音等。

  • 标签: 质量 最大化 公司
  • 作者: 关志英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9-19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9期
  • 机构:俄罗斯的公共音乐教育体系形成于苏联时代,可分为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与补充性音乐教育。实践证明,这种强制性与自主选择性结合的教育模式对提高全民音乐素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那么,针对强制性公共音乐教育,即普通学校中的音乐课,教师授课时必须有较多的示范演奏和演唱,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很强的音乐素质和能力,而这一点恰恰是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所欠缺的。这也和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培养目的相背离。另外,一些最新的教学大纲正处在试用阶段,比如使用英语教学的音乐教学大纲侧重英语国家的音乐风格,教师在低年级的课堂上还是以俄语为主要讲述。四年级以上就全是英语。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具有双语教学的能力。另外,俄罗斯的音乐教师必须经历1-8年的强制音乐教育,之后,被送到音乐中专进行专门的技能技巧训练,后被输送到音乐学院继续学习。毕业后,通过考试方可上岗,这种考试的水平是相当高的,而不仅是流于形式。在音乐学校里学生们不仅接受演奏、演唱技术的训练,还可以学习各类有利于全面提高音乐素质的课程,基本解决了双基问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录制于1962年四季乐队成名曲“雪莉”经过《泽西男孩》演出而重焕活力。全剧从20世纪50年代纽瓦克大街开始,但突然又以奥德赛般戏剧处理方式,将画面切换至2003年曼哈顿餐馆里。如今,影视戏剧产业正试图将“泽西男孩》搬上大银幕,并称它为“不能错过演出”。编剧艾里斯和布里克曼称,将《泽西男孩》搬上大银幕,将是该剧从创作到感官漫长之旅中最适宜终点。

  • 标签: 男孩 口述史 情人节 传说 50年代 20世纪
  • 简介:在曹禺苦闷灵魂深处,渴望自由灵魂。对自由渴望突出地表现在他极为锐敏抑压感上。他把抑压对象比喻为"黑暗坑"、"残酷井"。由此而升华为形而上残酷宇宙感。从而使曹禺具有那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他更十分深刻地感到现代抑压,"光怪陆离社会"里种种可怖的人事,在折磨着他,在拷问着他。"日出"就是这种现代抑压产物。在这点上,曹禺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戏剧史上地位,颇像西欧文学史上波特莱尔,最早地举起审美现代性旗帜。

  • 标签: 自由 抑压 审美现代性
  • 作者: 苏英杰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4-14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4期
  • 机构:湖北戏曲发展史上,湖北清戏是第一个在湖北流变并由湖北艺人创造的曲牌体大剧种。清戏之前的湖北戏曲(以1599年青阳腔传至湖北为线),正处于以傩歌舞、民间歌舞、广义上的楚调以及对外来艺术形式的演唱(如对北曲的演出等)阶段,其严格意义上的“湖北自己的地方戏曲剧种”尚未确立(见《中国戏曲志·湖北卷》)。作为较为完备的戏曲舞台艺术样式,湖北清戏的形成,不仅标示着湖北地方戏曲剧种的正式确立,同时也标志着湖北戏曲正式进入了曲牌体时代,形成和开辟了湖北全境新的戏曲艺术格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二十世纪京剧文本与表演革新并不是新鲜事,在海峡岸从事京剧的人所进行试验既反映着过去尝试又展示了当代变化。然而,对于在艺术上进行变化抵制一直存在,因为京剧随着梅兰芳(1894—1961)艺术上卓越成就和国际声望出现而被认为发展到了巅峰。梅当年能够大胆革新而不打破规范,他

  • 标签: 京剧 演剧艺术 现代戏曲 《美狄亚》 歌队 文本
  • 简介:《戴茜今晚嫁给谁》剧本刊登于《上海戏剧》2018年第3期,2018年6月该剧登陆上海东方艺术中心。这个戏真的在讨论戴茜今晚要嫁给谁吗,还是在这个问题之下还有更多问题等待着你去发掘?就让戴茜饰演者严晓频和编剧陈小玉来回答这问题,分享她们如何与这部戏结缘又是如何解读角色和剧本

  • 标签: 上海东方艺术中心 快乐 《上海戏剧》 剧本 刊登
  • 简介:1974年我在安庆市黄梅戏剧队工作期间,深感当时黄梅戏演员及乐队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甚至要到工厂找人来充实队伍情况,心里蒙生了要把黄梅戏学校恢复起来念头,像文化大革命之前黄梅戏学校一样,为省内各个黄梅戏剧团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有多好。1974年底我把恢复戏校以及先办演员培训班设想告诉了当时分管黄梅戏剧队市文化局副局长任呈祥同志,当即得到他认可并表示支持,他鼓励我向其他几个局领导反映,自己也积极向局党委建议。1975年春节后任呈祥同志告诉我说文化局党委已经研究过了,先成立一恢复戏校筹备小组,叫我当组长,负责筹备工作。于是我一边在黄梅戏剧队工作一边做复校有关筹备工作,师资、教学场地、培训生源、经费等等都在筹划当中。

  • 标签: 黄梅戏演员 训练班 回忆 历史 筹备工作 文化大革命
  • 简介:"苏幕遮欧尤尼"和"巴图尔欧尤尼"原为维吾尔地区原始民间游戏,后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前者演变为汉人熟知泼寒胡戏,后者即为唐代钵头戏,者都是东传之西域歌舞戏中重要代表,自传入中原后广泛流行于宫廷及民间,尤其对唐代歌舞戏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歌舞戏一度成为中原统治者重要娱乐活动,但是在其发源地新疆地区却来自民间,有着深厚草原农耕文化底蕴。

  • 标签: 维吾尔剧 苏幕遮欧尤尼 巴图尔欧尤尼 钵头
  • 简介:《12人》你作为导演.首次尝试一部作品.压力是否很大呢?我想作为一导演,会有一定压力.但庆幸有很多工作人员,有一成熟团队.会在无形中减轻我压力,尤其十二个优秀演员。相信这会是一促进我很好学习机会。

  • 标签: 导演 个人 采访记 工作人员 压力 演员
  • 简介:自从莎士比亚让哈姆雷特喊出那句经典—"Tobeornottobeisaquestion",关于活着和死去这个问题就一直萦绕在作家心头,以至无数作品主题都可以归结为探讨生存还是毁灭这个问题。当然,关于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最终将去哪里,这样问题,一直哲学范围内经典命题。文艺作品虽然不能说完全触及这一哲学命题本质,但是它却以直观讲述故事形式或者以塑造人物形象等感性呈现,让观众自己去体会、思考。

  • 标签: 《剃头匠》 活着 生与死 长调 影片 坦然
  • 简介:今天,四川省民俗学会、省川剧理论研究会、省川剧研究院在这里共同举行“川剧文化研讨会”。为本次会议召开,我们进行了较长时间认真筹备,特别选择了振兴川剧25周年这样一值得纪念日子,更有其特殊意义。

  • 标签: 四川省民俗学会 文化研讨会 川剧 社会使命 研究院 日子
  • 简介:一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电影理论界与创作界曾经有过一段甜蜜共同促进、成长岁月,但之后,中国电影理论界越来越朝将电影理论建设成为一独立于创作之外的人文学科方向努力,越来越背离了对电影创作实践具体指导性。

  • 标签: 电影编剧 中国当代 访谈录 自序 创作实践 中国电影
  • 简介:当我们提到芭蕾,我们不免会想到柴可夫斯基。他创作了三部芭蕾音乐,每一部都举世闻名。其中,改编自童话《睡美人》,顶着“19世纪芭蕾百科全书”光环,已经在全世界剧场里演出了一百多年。几乎每一古典芭蕾院团都排演过它,舞蹈编导从中获取层出不穷灵感。此番将在上海巡演,英国当代编舞家马修·伯恩版本。

  • 标签: 马修 奥罗拉 芭蕾音乐 舞蹈编导 古典芭蕾 反叛精神
  • 简介:但凡看过汤姆·斯托帕(TomStoppard)戏剧作品的人,都会有一种惊艳之感,因为其中处处充满了睿智、博识和高明喜悦。作为英国戏剧史上后来者,斯托帕所表现出幽默和精致沿承了莎士比亚、王尔德等先辈们风格,他站在上世纪60年代后期逐渐销匿荒诞派末端上,发出了自己声音。

  • 标签: 戏剧创作 游戏 戏剧作品 莎士比亚 60年代 戏剧史
  • 简介:2003年,我作为唐剧《人影》剧组成员之一,登上了上海国际艺术节舞台,在《人影》一剧中饰演东家奶金氏。这是一既招人反感又让人同情的人物。她名为东家奶奶,看似养尊处优、颐指气使,实则处于被歧视、受束缚地位,终日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 标签: 第15届“白玉兰戏剧配角奖” 黄宁 唐剧 《人影》 演员 人物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