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位自卑、内向的男研究生遭遇失恋之后前来咨询,咨询师运用理情行为疗法,同来访者共同分析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让其对自己有了更恰当的定位,对失眠、吸烟、酗酒进行了行为疗法,对求助者的抑郁、失眠和酗酒等症状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咨询后期对来访者的认知方式进一步纠正,对其人格的完善很有益处。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发型双相障碍患者健康相关危险行为出现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50例早发型双相障碍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5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分析早发型双相障碍患者健康相关危险行为的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自杀自伤、健康妥协、攻击暴力、破坏纪律、无保护性行为、吸烟饮酒、总体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论早发型双相障碍存在比较多的健康相关危险行为,临床应该加强患者各个疾病时期的重视,实施相应防范措施。

  • 标签: 早发型双相障碍 危险行为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加强手卫生管理对急诊医务人员自身手卫生行为的影响。方法我院于2015年10月~2016年3月期间对急诊科25名医务人员实施手卫生相关知识、行为的培训,并将其作为观察组研究对象,将2015年10月前未进行手卫生培训的同科室25名医务人员作为对照组,调查比较两组人员的手卫生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六步洗手法的操作考核及手卫生检测达标率。结果观察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及六步洗手法考核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手消毒卫生菌落数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手卫生管理培训可以增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改变其手卫生行为,自觉养成手消毒的良好习惯,避免因手卫生而导致的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手卫生 急诊 医务人员 行为干预 手消毒 洗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亚低温治疗后新生儿行为测定的变化。方法将符合亚低温入选条件72例窒息新生儿,随机分成亚低温组36例、常规治疗组36例,同期正常产足月儿32例为对照组,亚低温组入院后即行亚低温联合三支持三对症治疗,常规治疗组予三支持三对症治疗,分别于治疗后日龄6-7天27-28天行新生儿行为测定。结果亚低温治疗可提高新生儿行为测定分值,三组进行比较,有统计差异(p<0.05)。结论对于符合条件的患儿,尽早使用亚低温治疗,治疗后可应用NBNA评分评价窒息新生儿,可以早期发现其有无脑损伤。

  • 标签: 新生儿窒息 亚低温治疗 新生儿行为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与家属求医行为和心理特点。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5年9月期间来我院就诊求医的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为研究对象,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其进行调查。结果120例患者就诊之前求助宗教迷信24例、求医于非精神病专科医生15例、求助于心理门诊12例;40例患者自愿就诊,51例是被诱骗下就诊,29例被胁迫就诊。发病未治疗期平均(15.2±6.5)月,多数患者拒绝接受诊治,甚至暴力性对抗。陪诊家属中41例存在否认心理、65例为求治心理、30例为厌倦心理。结论对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诊治过程中,要关注患者自身的治疗及心理干预,也要关注家属的心理健康问题,加强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提高社会支持作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求医行为 心理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恐惧症患者进行认知行为和心理护理的疗效。方法本次试验的调查对象为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76例恐惧症患者。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对照组(38例,给予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护理组(38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以及心理护理)。治疗周期为三个月,对患者进行SAS(焦虑自评量表)、SDS(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测定,比较两种治疗方法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护理组的病人焦虑测评分数、抑郁测评分数显著降低,说明认知行为和心理护理在对恐惧症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结论认知行为和心理护理在治疗恐惧症的过程中作用明显,改善恐惧心理,提高生活质量,临床应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护理疗法治疗恐惧症患者。

  • 标签: 恐惧症 认知行为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常伴随一系列精神病性症状如焦虑、抑郁、行为异常等,导致患者反复入住老年精神科病房等医疗机构,增加社会医疗费用。

  • 标签: 阿尔茨海默病 行为和精神症状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有精神行为症状表现的老年痴呆患者临床治疗方案进行研究并评价其治疗效果。方法病例纳选拟定2015年4月-2017年2月我院接诊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所采取的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应用多奈哌齐治疗的Ⅰ组,采用奥氮平治疗的Ⅱ组,联用多奈哌齐与奥氮平治疗的Ⅲ组,组间对照比较治疗前后三组MMSE评分与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三组MMSE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Ⅲ组MMSE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Ⅰ、Ⅱ组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三组有效率比较,Ⅲ组最高(P<0.05),Ⅰ、Ⅱ组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多奈哌齐与奥氮平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老年痴呆症疗效确切,显著改善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临床应用安全性可靠,推荐临床多加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老年痴呆症 多奈哌齐 奥氮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高血压无严重并发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患者住院期间常规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出院后继续进行连续性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在遵医行为和血压控制等情况。结果干预组患者在饮食控制、正确服药、自我监测、按时复诊、生活质量等方面明显提高。血压控制高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遵医行为,延缓靶器官受损。

  • 标签: 连续性健康教育 高血压患者 遵医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在精神科的临床治疗中,使用认识行为治疗,对其应用的效果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将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之间,来我院精神科就诊的病人共计150例,将其随机分成认知组和常规组,每组各75例,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对认知组进行医治,使用西医药物疗法对常规组病人进行治疗,将两组病人进行不同治疗手段后的情况进行比对。结果认知组病人的主观评定、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运用和社会功能受损四个方面都明显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精神科临床治疗当中,使用认知行为治疗方法能够好的比较良好的治疗效果,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患者的康复效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认知行为治疗方法 临床效果 康复效果 精神科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程序式健康教育对支气管扩张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对50例支气管扩张住院患者采取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了解健康教育对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结果50例支气管扩张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后遵医率明显得到提高。结论健康教育能增强了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健康教育 支气管扩张 遵医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中小学生用眼卫生相关知识及行为的现况,为进一步探讨护眼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我区中、小学校各5所,抽样1452人,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包括用眼卫生知识和行为两部分。结果中学生的用眼卫生知识掌握率大部分高于小学生(P<0.05),女生用眼卫生知识的掌握率略高于男生;小学生的用眼卫生习惯绝大部分优于中学生(P<0.05)。结论应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护眼教育活动,加强中小学生护眼的意识和能力,预防近视。

  • 标签: 用眼卫生 知识与行为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与其营养之间的关系,为改善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和促进身体健康提出的策略。方法在市内选择1766名中3到6岁的幼儿园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超重或偏胖的儿童与其不挑食偏食、常吃甜食和西式快餐有关;营养不良的儿童与其不吃早餐、挑食偏食有关(p<0.05)。结论1766名儿童的不良饮食行为及营养状况欠佳的发生率均较高,改善儿童的饮食习惯才可提高儿童的健康状况。

  • 标签: 学龄前儿童 饮食行为 营养状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且躯体不适症状≥3项的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艾司西酞普兰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精神症状。结果两组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8周末,两组间HAMD、HAMA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HAMD总分、焦虑/躯体化因子分显著低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治疗对伴躯体症状抑郁症患者有效,尤其对改善躯体症状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

  • 标签: 抑郁症 认知行为治疗 躯体主诉 艾司西酞普兰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与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126例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延续性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出院时和护理后48周的血压控制及健康行为情况。结果4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压得到明显控制,且观察组患者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行为,且有利于高血压患者维持血压的稳定,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血压 健康行为 血压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精神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针对精神病患者常见的潜在护理问题应用预见性护理方法,先预防后治疗,防患于未然。结果对住院精神病人进行预见性护理,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危险行为的发生。结论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由被动变主动,调动了护士的积极性,提高了护士独立思维与工作能力,降低了医疗纠纷。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精神病人 危险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慢性肾衰竭病人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将82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血液透析、治疗依从性、药物疗法等遵医行为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慢性肾衰竭治疗过程中加强心理干预,有助于遵义行为的提高。

  • 标签: 心理护理 慢性肾衰竭 遵医行为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干预对社区老年人口腔保健及意识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社区12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对照组60例给予常规口腔健康教育,实验组60例应用全程干预,观察比较两组口腔健康知信行调查正确率、口腔疾病发生率差异。结果实验组口腔健康知识正确率93.33%、口腔健康信念正确率90.00%、口腔健康行为正确率85.00%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实验组牙菌斑11.67%、牙齿脱落16.67%、牙痛6.67%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社区老年人实施全程干预可提高口腔保健意识和依从性,改善口腔健康状况,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干预 社区 老年人 口腔保健 意识行为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知柏地黄汤治疗老年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入组患者用知柏地黄汤治疗,疗程为1个月,治疗前后用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定精神行为症状,药物副反应副反应量表(TESS)评价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痴呆行为量表(BEHAVE-AD)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有效率为57%。结论知柏地黄汤能有效治疗老年性痴呆伴发精神行为症状。

  • 标签: 老年性痴呆知柏地黄汤行为和精神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