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就日本近现代古文献学大师长泽规矩也的《支那学入门书略解》之得失略陈管见。文内先从三个方面论述该书之优点,再从四个方面指出该书的不足之处.然后得出结论:瑕不掩瑜,从总体而言,该书仍是一部高质量的汉学入门书指出。

  • 标签: 汉文 刊刻 汉学 大师 编纂 规矩
  • 简介:在云南少数民族美术发展流变的过程中,汉文化对其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在主流的上层建筑与云南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冲突与协调过程中,必然出现文化的交融、借鉴现象。作为文化组成部分,云南少数民族美术无论是创作理念还是具体的表现形式与手法,在各个方面都有汉文化影响的表现。

  • 标签: 汉文化 云南少数民族 美术 存在 影响
  • 简介:摘要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英语学习,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中注意文化差异很重要。本文通过分析英汉文化的差异的主要表现及我国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的现状,提出了针对英汉文化差异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建议,希望为提高中学英语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 标签: 英汉文化差异教学建议
  • 简介:昆仑文化作为一种统领式的精神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融入了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成为一大文化的复合体,它与儒释道文化为基础形成的河湟汉文化圈,互为表里。相互影响。本文从崇德报本的伦理观念、乐生向善的敬命思想以及天人一体的和谐价值观等方面,论述昆仑文化与河湟汉文化圈在精神价值的追寻和确立方面体现出来的一致性和共融性。

  • 标签: 昆仑文化 汉文化圈 河湟
  • 简介:南诏和大理国是公元8-13世纪在我国西南一带建立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这一时期,汉文化对于南诏和大理政权的政治制度构建、社会治理体系构建中影响极大,汉文化为南诏和大理政权的国家政治构建上提供了一套可资借鉴的秩序井然、功能较为完备的国家政权体系,同时又为西南边疆地区带来了内地先进的教育文化思想,对于加快西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缩小和内地的差距,加速国家的统一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文化向心力"作用。

  • 标签: 汉文化 南诏 大理国 社会构建
  • 简介:<正>《敦煌变文集》中有一篇《茶酒论》,藏文中有一本《茶酒仙女》两种不同语言的文学作品,篇名为什么如此雷同呢?它们的内容是否相近或相同呢?如果内容相近或相同,那么是否可以推断敦煌俗文学对藏族文学有过影响?是否可以推断早在北宋初年敦煌的汉文卷子在卫藏流传过?我带着这些问题,对汉文的《茶酒论》和藏文的《茶酒仙女》进行了仔佃的比较研究。

  • 标签: 藏文 敦煌变文 神话故事 北宋 汉族 藏族文学
  • 简介:汉文启蒙》出版于1835年,是俄罗斯汉学的奠基人比丘林为其主持的恰克图汉语学校的教学之用而编。全书共分为前言、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附录组成。在前言中作者介绍了汉字的来历、该书之前外国人所撰写的汉语语法书以及该书撰写的缘起;第一部分是“汉语和汉字的基本概念”。第二部分为“汉语的语法规则”,附录部分包括汉字笔划、偏旁问题、部首问题、汉字的俄、法、葡、英标音、汉语中的数字、汉语中的用于谦称的人称代词等内容。《汉文启蒙〉自问世后,一直持续地在19世纪的俄国汉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汉文启蒙 汉语语法 比丘林 俄国 中国
  • 简介:汉文化系统作为我国历史上继先秦之后出现的又一个文化高峰,与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高度重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统治者对文化教育的重视归根结底也是为了维护其统治,而探讨文化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启迪意义。

  • 标签: 两汉 文化教育 独尊儒术 社会发展
  • 简介:2004年2月16日至19日,“东亚汉文化圈与中国关系”国际学术会议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全国二十五个省、市、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及韩国、日本和美国的一百五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并提交论文近八十篇。复旦大学副校长薛明扬教授代表王生洪校长到会祝贺。中国中外关系史学会会长耿昇教授、副会长、复旦大学韩国研究中心主任石源华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胡礼忠教授共同主持了本次会议。

  • 标签: 汉文化圈 会议综述 中国 东亚 2004年2月 香港特别行政区
  • 简介:汉文化的有机融合──尹湛纳希小说创作浅谈朱江在近代蒙古族文学史上,旺钦巴勒·尹湛纳希(1837—1892)堪称蒙汉民族文化交流的先驱。是他开创了蒙古文长篇小说的先河。他在完美地继承蒙古族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将汉民族古典文学的精华融入创作...

  • 标签: 尹湛纳希 《一层楼》 蒙汉文化 《红楼梦》 《泣红亭》 小说创作
  • 简介:摘要:藏族作为我国主要少数民族之一,也是历史文化底蕴深受、特色明显的民族之一。早在远古时期,藏族祖先们便积累了许多关于自然界周期变化的规律,创造了最初历算文化,其在藏族历史发展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本文先通过相关学者的研究资料及藏族田野间的传说,以传承空间为维度分析了藏族天文历算的传承模式和发展特点。然后分析了藏汉文化交流历程,深入阐述了藏族天文历算体系下的藏汉文化交流新策略。

  • 标签: 藏族 天文历算 藏汉文化 文化交流
  • 简介:1827年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概念成为比较文学学科的理论滥觞,它不断为后世学者所解读、分析和阐发。20世纪下半叶,解构主义、后殖民理论兴起,解构了欧美中心主义,比较文学的多元文化主义时代来临。1993年伯恩海姆的报告,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两条建议,其中之一,就是比较文学应摒弃欧洲中心主义,而提倡多元文化主义,将比较文学研究范围扩大到东西方。

  • 标签: 比较文学研究 “世界文学” 多元文化主义 欧洲中心主义 德论 解构主义
  • 简介:从“人”到“个体”之“人”,实际上是“人”的认识史上向前迈出的一大步,它道出了“人”存在的真正形式。这是周作人《人的文学》揭示的第一个重大命题。继而他又提出:在更为具体的意义上,“人”不是天然的以“人(群体)”而是以“个体”而存在;“人”的存在是在种种社会关系中以一个“个体”加上另一个“个体”再加上另一个“个体”的存在;只有“个体”的形式才是“人”最真实、具体的存在形式。

  • 标签: 周作人 《人的文学》 人的文学 个体
  • 简介:"80后写作"是20世纪末21世纪初中国文坛的一个重要文学现象,而青春文学、玄幻文学和盗墓文学可以看做"80后写作"的三个主要代表。本文通过对它们的出现、命名与走红原因等的描述与分析,试图给出"80后写作"一个较全面的阐释与评价。

  • 标签: “80后写作” 青春文学 玄幻文学 盗墓文学
  • 简介:摘要诗歌表达内心激情,具有很强的文学性,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受到政治、意识形态、伦理思想、道德等因素的影响。

  • 标签: 文学性形象思维抽象思想逻辑推理
  • 简介:假如在八五年以前有人写这么一篇文章,指出前几年的所谓“反思”与“改革”文学都还没有跳出工具主义和准工具主义的樊篱,这篇文章一定会在文学界引起一点儿“效应”。即使是今天,一些作家和评论家看到如此评价,或许仍会勃然大怒。

  • 标签: 改革文学 反思文学 花园街五号 布礼 《创业史》 李铜钟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