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干预对糖尿前期脾虚痰湿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脾虚痰湿证肥胖 2型糖尿病患者 72例,其中一组 36例,给予常规治疗,另一组设为腹针组,在常规组的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最终效果。结果:在各项观察指标当中,在采用腹针组的患者都要比常规组好,患者在其他无关指标方面无差异。结论:对于脾虚痰湿证糖尿病患者来说,在采用常规方式对患者进行糖尿治疗的效果要不如采用针灸的方式进行治疗,而最终的实验结果也表明了这种方式的可靠性。

  • 标签: 糖尿病前期 针灸 脾虚痰湿证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方法对近30年来以通下法治疗中风的文献资料进行质量分析并总结中风发病、证候及方药应用规律。方法收集1979-2013年在CNKI上公开发表的应用通下法治疗中风的文献,录入设计数据库中,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文献通过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同时对于文献中病例基本资料、辨证分型和方药的使用进行分析,利用MicrosoftExcel工具对病例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运用频数分析对病例症状、舌脉、证型、常用方剂和药物规律进行数据挖掘。结果中风的症状除了中风本身五大主症外,大便不通、腹胀、喉中痰鸣出现频率高,头痛、烦躁、头晕、发热、呕吐呃逆、面赤、喘息气粗等症状相对出现较多。舌质以红、暗红、绛红和紫瘀为主,脉象多表现为弦脉、滑脉和数脉,脉象并见以弦滑脉最多,其次为弦数脉和滑数脉。主要病理因素中痰证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热证、风证、瘀证、虚证和火证。处方用药除了大量运用泻下剂,也兼顾祛风、清热、祛痰、理血、表里双解和治疡。药物使用频次以大黄、芒硝、胆南星、瓜蒌、枳实、厚朴和菖蒲应用最多。除了使用汤剂、丸剂外,还有胶囊及颗粒剂。方药服用方式包括口服、鼻饲、灌肠、静脉滴注以及浴脐。方剂大多数为4~12味药,总量50~150g之间居多。结论中风痰热及腑实证集中出现,且在治疗中以应用泻下药及化痰止咳平喘药物为主,临床辨证时应重视痰热腑实机对中风各阶段的影响,灵活应用通下法。

  • 标签: 通下法 中风病 辨证论治规律 数据挖掘
  • 简介:颈椎又称颈椎综合征,由于颈椎增生,小关节紊乱,颈椎曲度变直、反曲,椎间隙狭窄,椎间孔变小,颈韧带钙化,颈肌痉挛或附近软组织损伤,慢性劳损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神经、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

  • 标签: 颈椎病 推拿手法 中医骨伤学
  • 简介:目的研究神经内科癫痫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神经内科收治的57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德巴金(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加用利必通(拉莫三嗪)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29%(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20.6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43%(P〈0.05)。结论:利必通(丙戊酸钠)联合德巴金(拉莫三嗪)治疗有助于提高癫痫治疗效果,降低不良反应。

  • 标签: 癫痫 丙戊酸钠缓释片 拉莫三嗪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根型颈椎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CSR) 指颈神经根收到刺激和 (或 )压迫而表现为颈肩部僵硬、疼痛,颈部活动受限,单侧或双侧上肢疼痛、麻木等不适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颈椎,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是颈椎病中最多见的一种。 目前,有关CSR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很多,其中有中药内服和外用、推拿手法、针灸、牵引及综合疗法等,更做的是综合两种或多种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中医综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

  • 标签: 神经根型颈椎病 综合治疗 现状分析
  • 简介:探讨证通用药在《中药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认为证通用药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中药的记忆,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便于学生奠定辨证用药的基本功,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

  • 标签: 病证通用药 中药学 教学
  • 简介:中医“治未”,始见于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提出“不治已治未,不治已乱治未乱,已成而后药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圣人不治已治未”。历经长期的实践,中医药逐步构成了“未先防”、“既防变”和“愈后防覆”的理论体系,并形成独具特色、丰富多样的养生方法。其中根据不同的体质制定不同的养生方案是治疗未的一个符合辨证论治的基本理念。

  • 标签: “治未病” 养生方法 体质 不治已病治未病 安康 《黄帝内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药联用治疗糖尿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糖尿足病人中西药联用治疗,予以西药控制血糖、抗生素控制感染及局部清创外敷复方长皮膏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临床治愈32例,总有效率9318%。结论中西药联用治疗糖尿足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中西药 治疗 糖尿病足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患者脂代谢的改变及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以便对危险因素及时有效治疗,防止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随机分为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T2DM-HBP)和糖尿(T2DM)两组,每组90例,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高密度脂蛋白(HDL)以及出现冠心病、肾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等血管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T2DM-HBP组空腹血糖(FB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C)水平显著高于T2DM组(P<001),冠心病、肾损害、脑出血、脑梗死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显著高T2DM组(P<001)。结论2型糖尿合并高血压,高血压可加速糖尿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恶化,且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增加。

  • 标签: 2型糖尿病 高血压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