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腹部B超引导下胚胎移植对体外助孕技术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在生殖中心接受体外助孕技术的患者392例共432个移植周期,A组220周期采用腹部B超引导下移植,B组212个周期采用宫腔盲插法移植,观察2组患者临床妊娠率。结果392例不孕患者经新鲜胚胎移植432个周期,A组临床妊娠85例,临床妊娠率38.64%。B组临床妊娠59例,临床妊娠率27.83%,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腹部B超引导下移植可提高体外助孕技术的临床妊娠率。

  • 标签: 胚胎移植 体外助孕 腹部B超 妊娠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骨科康复护理运用在高龄老人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从2019年5月~2020年3月中,选择50例患者研究,并将其按照红蓝球法划分小组,每组均25人。常规组实施了常规化护理,研究组结合骨科康复护理技术,最终比较两组关节功能康复情况。结果:在多个时间段,均是研究组的关节功能评分更高,证明其康复情况更好,P<0.05。结论:骨科康复护理技术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

  • 标签: 骨科康复护理 股骨颈骨折 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实验将针对外科患者术后腹胀问题实施中医护理干预,进一步提升术后治疗效果。方法:实验选取外科手术患者作为本次调研的对象,在时间段上,我们调取的范围是2020年6月~2021年4月于本院进行相应治疗的90例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则为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比护理结果。结果:从护理质量上看,观察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腹胀持续时间用时更短,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在住院时间的调查上,观察组患者为(5.3±1.2)d,对照组则为(8.8±1.2)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技术方案对于外科手术后腹胀问题的解决较为有效,可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恢复胃肠道功能,具有可推广价值。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干预 外科手术 腹胀管理 肠鸣音恢复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疼痛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4月至2023年4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的患者100例,将其分为两组,分别使用中医护理技术、常规治疗两种方式进行干预,观察不同干预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研究显示,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均降低,但甲组患者低于乙组患者,甲组患者的DAS28评分改善效果优于甲组。两组患者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有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对其疼痛感效果及相关体症的改善均有积极临床效果。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 疼痛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研究阿紫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护理中应用吞咽康复护理技术起到的效果和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时间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实验对象为该时间段在本院收治的50例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均使用吞咽言语治疗仪进行神经肌肉刺激,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吞咽康复护理,之后对两组患者基本情况实施对比。结果:通过实验结果可以得知,观察组患者DD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实施吞咽康复护理能够减轻其吞咽障碍的程度,也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提升患儿生活质量。

  • 标签: 吞咽康复 护理技术 不随意运动脑瘫儿童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在中风恢复期延续护理中的价值。方法 以2019年3月至2020年10月间我院收治的中风恢复期患者6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以及研究组,并分别对其实施常规延续护理以及中医护理技术,并对不同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中风 恢复期 延续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技术在脑梗死恢复期延续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科室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均为25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应用中医护理技术干预,比较这两种方法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性、Brunnstrom阶段评估、吞咽能力评估和Fugl-Meyer评定,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升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延续护理的整体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更早、更好的回归家庭及社会,值得在今后的护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脑梗死恢复期 延续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随着医院工作量增加,如何有效提高供应科手术器械护理管理质量已经成为了临床关注的重点。条形码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工作人员工作效率,且能够加强消毒灭菌过程的控制质量,保证了手术器械清晰、消毒、灭菌等的质量,为临床供应更安全可靠的无菌器械,保证医疗安全。因此,分析条形码技术在供应科手术器械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十分关键。

  • 标签: 条形码技术 手术器械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 主动呼吸循环训练联合拍背技术在颈脊髓损伤瘫痪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9例脊髓损伤瘫痪患者,依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联合拍背技术,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主动呼吸循环训练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护理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护理后肺功能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在对颈脊髓损伤瘫痪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采用主动呼吸循环训练联合拍背技术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减少肺部感染事件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主动呼吸循环训练 拍背技术 颈脊髓损伤 瘫痪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基础护理技术情景模拟应用于护理礼仪一体化教学中的效果。方法:纳入某医学院校专科护理的学生50名,根据单双号法分组,对照组25名,观察组25名,两组进行护理礼仪一体化教学时各选择传统授课方式、基础护理技术情景模拟,最后对比护理礼仪成绩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学生护理礼仪成绩优良率与对照组学生相比,P<0.05,即具备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礼仪一体化教学中应用基础护理技术情景模拟比传统教学方法更具优势,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护理礼仪能力。

  • 标签: 一体化教学 护理礼仪 情景模拟 基础护理技术
  • 简介:摘要:一般来说,神经外科的重症患者都具有发病较急、病情较重等特点,需要正确的进行处理,且常常需要及时输液,但由于其病情特点以及需要输入的药物具有刺激性,会导致患者出现局部疼痛、静脉炎等相关并发症,对此,大多医院在处理该类患者时会采用PICC穿刺技术,使导管通过外周静脉直接到达心脏附近的大静脉,在治疗过程中省去了许多麻烦。本篇综述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并在相关科室实验探究,通过心电定位的方法实现PICC穿刺,将其运用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治疗当中,总结其应用效果和对患者的影响。

  • 标签: PICC穿刺技术 心电定位 神经外科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医护理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针对100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和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疼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内压监测技术在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时间为2020年9月至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重症患者8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划分成观察组(腹内压监测技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对照组(经监测胃残余量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各40例。比较分析两组的喂养不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腹胀、呕吐、腹泻等的早期肠内营养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例(2.5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8例(20.00%),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针对重症患者,通过采用腹内压监测技术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疾病营养指标,提升疾病疗效,明显改善疾病预后,降低喂养不耐受发生率,适合应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早期肠内营养 喂养不耐受 腹内压监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护理分诊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期间收治的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针对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针对观察组实施急诊优化护理管理模式,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值小于0.05。结论 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患者进行护理管理过程中,进一步有效落实急诊护理分诊技术,在实践的过程中优化相关内容,落实各类技术要点,这样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提升患者的护理效果,使其抢救成功率得到显著提升。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使其临床疗效得到显著改善,因此,这种模式值得推行。

  • 标签: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诊护理 分诊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风偏瘫患者接受中医护理对其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50例/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常规护理、综合中医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措施对患者生活自理能力产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护理后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评分较护理前比较均有提高,观察组护理后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经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中风偏瘫患者接受综合中医护理更有利于其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有借鉴意义和推广价值。

  • 标签: 中风偏瘫 综合中医护理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医护理技术在类风湿关节炎疼痛管理中的运用效果。方法:针对100名类风湿关节炎病人进行研究。以随机法将病人分到对照组和研究组,每个组分别有50名病人。其中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和SF-36评分。结果: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疼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肛肠疾病患者在手术之后实施中医护理适宜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1年8月在我院肛肠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观察指标,按入院编号随机分为参照组与中医组各35例,参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中医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接受中医护理适宜技术进行护理。结果:中医组患者的自行排尿时间以及残余尿量相比于参照组更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肛肠疾病 手术 中医护理适宜技术 尿潴留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临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9年4月至2020年8月收治的需进行新生儿置管的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的成功率与具体情况。结果X光摄影定位显示: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椎第5节至第7节之间位置的34(85.00%)例,导管尖端位置位于胸锥第3节至第2节之间位置的2(5.00%)例,位于第8节至第10节位置的2(5.00%)例。出现了P波,但波动幅度不明显,且未显著提示出导管深浅变化的1(2.50%)例,仅出现无特异性P波的情况2(5.00%)例。存有特异性P波患者38例,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患者37例,成功率为92.50%:导管位置不理想的患者1(2.50%)例。无特异性P波的患者2例。结论 使用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引导新生儿的PICC尖端定位能够较为精确地判断出导管尖端的最优位置,一次性成功置管的比率较高,且操作较为简单,建议在临床置管中推广、使用。

  • 标签: 腔内心电图定位技术 PICC尖端定位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