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8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过对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中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acrophagecolonystimulatingfactor,M—CSF)水平及骨密度(bonemineraldensity,BMD)的检测,探讨血清M-CSF水平与维持血液透析患者BMD的关系,以及影响BM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血液透析中心维持血液透析患者50例为观察组,另选择健康体检者8例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入选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血红蛋白、血钾、血磷、血钙、甲状旁腺素、尿素氮、尿酸和血肌酐的情况。用ELISA法检测2组患者透析前血清M-CSF浓度。用骨密度仪检测所有患者BMD,结果以T-Score表示。Spearman分析BMD、M-CSF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血液透析患者分别按照BMD值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密度正常组,分析不同组别中BMD值与M-CSF的相关。结果①观察组患者M-CSF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0.0001);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BMD与年龄呈负相关(r=-0.2756,P=0.0264),与性别(r=0.3701,P=0.0041)呈正相关,女性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率更高。②观察组M-CSF与BMD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按照T-Score分组后,骨质疏松组M-CSF与BMD呈负相关(r=-0.3842,P=0.0522);骨密度正常组(r=-0.1324,P=0.3490)和骨量减少组(r=-0.02999,P=0.4501)M-CSF与BMD无明显相关。结论M-CSF与BMD呈负相关,随着血清M-CSF水平的升高,骨密度逐渐下降,骨质疏松发生率增加。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血清M-CSF水平升高与患者骨质疏松的发生及进展有关。

  • 标签: 血液透析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骨密度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探讨经皮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balloonangioplasty,PTA)和经皮血管支架植入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stenting,PTS)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插管相关中心静脉狭窄的疗效分析。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血管外科经血管造影检查存在颈内静脉插管相关中心静脉狭窄的维持血液透析患者18例作为研究对象,18例患者均有颈内动脉插管史,平均留置时间(3.0±0.4)个月。PTA术选用相应直径的扩张球囊,局部麻醉下,经皮穿刺建立血管通道,在放射监测下将扩张球囊置于狭窄部位,缓慢充气至目标值后,保留30S后缓慢放气。PTS术18例患者中,共植入支架4枚,2例为左侧锁骨下静脉狭窄,使用血管球囊扩张成后残留狭窄严重,植入10mm×62mm自膨式支架,另2例为右侧无名静脉狭窄,植入12mm×62mm自膨式支架。结果发生颈内静脉插管相关中心静脉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18例均行PTA进行治疗,术后予双嘧达莫50mg,口服3次/d,随访6~12个月,其中2例出现再次狭窄,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肿胀,3个月后再次予以PTS,术后3d予以低分子肝素钙5000IU皮下注射,随访至今无肿胀发生,手术成功。结论介入治疗血液透析患者颈内静脉插管相关中心静脉狭窄的方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血液透析中心静脉狭窄 血管球囊扩张成形术 血管支架植入术
  • 简介:目的探讨标准经皮肾镜(PCNL)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科2011年6月至2013年4月间,选取单侧或双侧复杂肾结石患者79例,建立F22标准经皮肾镜手术通道,标准肾镜下四代超声气压弹道(EMS)碎石,联合电子膀胱软镜将各盏残余结石以钬激光碎石后冲出。同期对照组80例患者,单独使用标准经皮肾镜,以超声或(和)气压弹道碎石后吸出,术后均留置肾造瘘管4-5d,导尿管5-6d,双J管4-6周,术后随访12个月。结果79例患者手术时间50-140min,平均手术时间(87.68±15.48)min,平均术中出血量(46.25±14.46)mL,平均住院天数(8.32±1.42)d,一期手术手术清石率为94.9%,术后迟发性出血3例。与对照组比较,联合术式手术时间延长(P〈0.05),术后住院天数缩短(P〈0.05),一期清石率显著提高(P〈0.05),术中、术后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出血输血率明显降低(P〈0.05),术后并发症明显改善(P〈0.05)。术后分别随访12个月手术致肾功能损害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皮肾镜联合膀胱软镜在复杂肾结石的治疗是安全、有效、可选择的。

  • 标签: 经皮肾镜 电子膀胱软镜 复杂性肾结石
  • 简介:目的比较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切除术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的疗效和安全。方法回顾分析我院于2011年10月到2013年1月收治行手术治疗的71例非肌层浸润膀胱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钬激光组31例和电切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膀胱冲洗率、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结果钬激光组手术时间、膀胱冲洗率、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及膀胱穿孔率明显低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4~37月,中位31月,两组患者2年累积复发率分别为19.35%和27.50%,钬激光组复发率明显低于电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钬激光 经尿道切除术 膀胱癌
  • 简介:目的探讨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能否作为判断前列腺增生症导致膀胱出口梗阻的指标以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本院诊断前列腺增生症并接受尿动力学检查的患者,按IPP长度≤10mm、10-20mm、≥20mm分成3组,用统计学比较分析IPP和部分尿动力学检查指标与膀胱出口梗阻的相关。结果各组间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以及膀胱出口梗阻指数和程度均有统计学差异。以IPP≥12mm作为判断膀胱出口梗阻的标准,其敏感性及特异性较高,约登指数约为0.67。结论超声测量IPP可作为除尿动力学检查外另一个诊断膀胱出口梗阻的简便方法。

  • 标签: 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 前列腺增生症 膀胱出口梗阻 尿动力学检查
  • 简介:肾小球滤过率(GFR)是评价肾功能的重要指标,有多种测定方法。菊粉清除率及放射核素双血浆法是测定GFR的金标准。肾动态显像法测定GFR与菊粉清除率、放射核素血浆标本法测定GFR等具有良好的相关,被作为临床上测定GFR的金标准。99mTc-DTPA放射核素显像法可以测量分肾GFR,具有简便、无创及准确等优点,在移植肾活体供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肾小球滤过率 放射性核素显像法 肾移植 活体供体 肾功
  • 简介:目的通过对狼疮肾炎(1upusnephritis,LN)患者中医风湿证候与肾脏病理及临床指标的研究,阐明风湿证候与肾脏病理及临床指标的关系及其在LN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将81例经肾穿刺确诊为LN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湿组和非风湿组,分析中医风湿证候与肾脏病理活动性病变及临床指标的相关。结果风湿组Ⅳ型LN明显高于非风湿组(52.17%vs22.85%,P〈0.05),且肾脏病理活动指数(activityindex,AI)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积分风湿组高于非风湿组(P〈0.05);AI〉10分的病例风湿组明显多于非风湿组,尤其在中性粒细胞浸润、细胞新月体、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等活动性病理表现方面风湿组更为明显,但两组在肾脏病理免疫荧光分布和慢性化指数(chronicindex,CI)方面无明显差异。风湿组患者系统红斑狼疮活动指数(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diseaseactivityindex,SLEDAI)积分高于非风湿组E(15.16±5.43)vs(9.15±4.69),P〈0.053;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glomerularfiltrationrate,eGFR)低于非风湿组E(80.79±36.38)vs(102.66±39.89),P〈0.053;风湿组胸膜炎、低补体血症、大量蛋白尿和白细胞尿发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非风湿组,在体液免疫及抗核抗体谱分布上两组未见明显差异。肾脏AI与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积分及SLEDAI成正相关,与eGFR成负相关,与CI无明显相关。结论LN风湿证候与肾脏病理活动表现密切相关,此类患者也具有更高的临床活动表现,表明急性免疫炎症性病变可能是LN风湿证候“证”本质的物质基础,提示临床上应重视风湿证候的辨识并加以及时有效地进行祛风除湿治疗。

  • 标签: 狼疮肾炎 证候 风湿
  • 简介:治疗非肌层浸润膀胱癌(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的首选方法是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除术(transure-thralresectionofbladdertumor,TURBT),然而其本身的不足也是导致肿瘤复发的原因之一。随着医疗技术及医疗器械的不断发展,激光作为新技术逐渐应用于泌尿外科手术,早期激光技术主要应用于良性前列腺增生及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后来激光应用于膀胱肿瘤,是基于其在良性前列腺增生治疗中应用的一种尝试,早期激光治疗膀胱肿瘤主要是气化切除,术后无组织标本存留,影响术后病理学测定及准确的病理学分期。为此,我们将绿激光原有特性改良为直出端射,并评估了经尿道直出绿激光膀胱肿瘤剜除术(front-firinggreen-lightlaserenblocenucleationofbladdertumors,FGLEBT)在NMIBC患者治疗中的有效和安全。本文重点阐述绿激光在NMIBC治疗方面的应用现状及剜除术相关技术简介。

  • 标签: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 直出绿激光 整块剜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