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破产清偿是破产法的核心问题。本文结合法理和相关立法,对劳动债权、担保债权和税收债权三种传统优先受偿权的顺序加以梳理,分析了三者存在的权利冲突问题,就此指出我国新破产法规定的不足,并提出了合理安排破产清偿顺序的建议。

  • 标签: 破产清偿 劳动债权 税收优先权
  • 简介:20世纪中后期以来,在金融创新等各种力量的综合推动下,金融的混业经营已然成为国际上金融业的主流发展趋势。伴随着金融混业经营的不断深化,金融活动日益复杂,金融风险日趋多样化,建立一个可统筹运用和有效整合各类监管资源、运转高效且反应迅速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显得尤为重要。目前,我国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尚处于初步建构中,不能完全适应金融混业经营发展的需要,亟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而2007年以来在全球性金融危机背景下,英美等国在金融监管体制尤其是金融监管协调方面进行一系列重大改革所取得的积极成果,无疑可以成为我国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重要借鉴。

  • 标签: 混业经营 金融监管 协调机制 完善
  • 简介:司法人性化是现代司法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它的正确实施有利于人权保护和司法公正价值目标的实现,但是司法人性化的泛化必然对司法的公正性提出挑战。司法人性化与司法公正的对立是相对的,二者存在统一的基础。加强人性化的立法、坚守法律的底线、培养司法者的人格素质以及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协调司法人性化与司法公正冲突的有效途径。

  • 标签: 司法人性化 司法公正 冲突 协调
  • 简介:民法学界对《继承法》全面修改的必要性已经形成共识,在确定哪些继承法律制度需要修改及修改的幅度时需要相应着重协调三种关系.从民法原理的角度观察,《继承法》修改中应协调遗嘱自由与限制之间的关系;应积极回应社会变迁与法律发展之间的关系;还应协调继承国家法与继承习惯法之间的关系.

  • 标签: 继承法 遗嘱自由 社会变迁 继承习惯法
  • 简介:跨国法律协调机制对"一带一路"战略有着重要意义。从国际经验来看,以欧盟为代表的超国家法律协调和以美澳互认双边条约为代表的双边或多边认可协议是跨国法律协调机制的主要做法。从制度设计来看,跨国法律协调以相互承认对方特定法律行为在本国的效力为核心,可以有效的促进国家之间商品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并从制度对接的角度提高区域一体化水平。在"一带一路"工程建设中的跨国法律协调机制,可以借鉴国际的成功经验以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同时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的制度设计。

  • 标签: “一带一路” 相互认可 区域经济一体化 跨国法律协调
  • 简介:构建三系统耦合模型,基于山东省2003—2016年17市面板数据,实证讨论了山东省人口结构、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变动特征,以此对三者间的协调发展关系进行了解析。结果表明,山东省人口结构、投资与经济增长呈逐年递增态势,且三者的耦合水平亦逐年递增,协调发展态势逐步向好,但耦合度的绝对水平较低,且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 标签: 人口结构 投资 经济增长 耦合 山东省
  • 简介:劳资关系是指劳动者和雇主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表现为受雇者与雇主间的冲突与合作。它不仅涉及工人、工会组织与雇主,也同政府和其他各类公众直接或间接发生关联。在现代社会,如何协调好劳资关系,推动劳资关系的平衡与和谐,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 标签: 劳资关系 做法 英国 经验 冲突与合作 劳动过程
  • 简介:涉外民事管辖权积极冲突的问题造成了国际民事诉讼领域的诸多困境,各国分别采用了先系属优先原则、不方便法院原则、禁诉令等多种方法来协调这一冲突.但是以上方法大多注重于同时进行的平行诉讼,未能解决生效判决作出后的重复诉讼问题.相对而言,已有生效判决的民事争议更要避免重复起诉,以减少司法资源的浪费.从既判力角度看,可以通过“区间划分”来审视整个诉讼程序中不同阶段的既判力对他国司法管辖权的影响,进而以民事判决的既判力理论为民事管辖权冲突提供协调思路.尤其是在“既判力标准时”和“判决得到承认”两个时间节点之间,可以以既判力的效力缓和管辖权冲突.

  • 标签: 管辖权积极冲突 既判力 标准时 重复诉讼
  • 简介:协调在本质上是一种规避正式制度的非制度化行为,是法官对调解制度的变通运作。正式制度的缺陷、当事人和法官的理性选择、司法机能不足以及司法与其他纠纷解决机制分工不明等,是促使法官运用协调方式处理案件的主要原因。法院正积极推动协调的正式制度化。协调具有使司法介入公共政策制定、刺激制度创新、导致公权力的可交易性、司法与行政界限模糊化、使非正式制度进入司法过程等潜功能。而为了控制协调的负功能,应当将之置于正式制度之下。

  • 标签: 协调 正式制度 非制度化 非正式制度 潜功能
  • 简介:西部大开发的法治保障同样存在着"路径选择"问题,但经济法是西部经济发展的主导法治保障.立足于现代经济法的平衡协调本质,对西部大开发中特殊经济关系的法律调整,应改变过去国家全面强制的方式,坚持国家干预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的、适当的、间接的调控模式,并以此为基点加强西部大开发的经济法治建设.

  • 标签: 西部大开发 经济法 平衡协调 法治
  • 简介:若以诉讼立场为标准,公诉人与被害人均为刑事诉讼中承担控诉职能的诉讼参与主体,二者在惩治犯罪目标的指引下有一定的协同性。基于各自的程序利益重点不同,检察机关的公权力与被害人权利之间存有分歧,甚至是冲突也在所难免。其中的原因不仅仅是价值观念的差异,更多的是公诉权在程序运行中未能顾及被害人个人利益的需要。在域外,公诉权的运行虽不受被害人意志左右,但却十分尊重其情感需要并给予适当的程序参与机会。从被害人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则出发,国家权力充分尊重权利,是实现我国公诉权与被害人权利的程序协调的理性选择。

  • 标签: 刑事诉讼 公诉权 被害人权利 冲突 协调
  • 简介:4月21日,济源市政协主席宋万轩、副主席董亚丽带领市政协相关委室主任和部分市政协委员对省政协275号提案《关于支持济源市建设全省最大的蔬菜种子生产基地的提案》进行调研。宋万轩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基地配套服务工作,做好样板示范,打造好精品生产基地;要注重服务体系建设,加大核心基地培育,整合品牌,既要做大做强,又要做特做优;要加大科技引领、支撑力度,优化老产品,引进新品种,拓展营销渠道,让农民稳步增产增收。

  • 标签: 政协提案 济源市 市政协 调研 种子生产基地 基础设施建设
  • 简介:湄公河地区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资源禀赋,使得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大国利益角逐的战场。近年来,美国、日本、印度、澳大利亚、俄罗斯、欧盟等区域外大国和地区组织对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的积极参与,使得大国利益在该地区交汇重叠,相互竞争、博弈的局面在该地区激烈上演,呈现出合作“机制拥堵”的局面。这已经远远超出了湄公河地区的现实需求,不仅保障力度不够,且各机制之间彼此牵制,反而妨碍了该地区开展更加深入的开发合作,这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并非幸事。如何协调各大国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利益与重大关切,真正考虑湄公河国家的利益诉求,并提供地区公共产品,维护该地区的持久和平,促进本地区繁荣,成为中国深化湄公河地区开发合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中国可加强与区域外大国的战略对话和协调,以政治互信促安全合作,以安全合作促地区稳定,从而减轻区域外大国的掣肘。同时,中国也要站在更高和长远的立场,进一步明确和细化在湄公河地区的战略目标,避免对抗,坚持良性竞争。

  • 标签: 区域外大国 湄公河地区 开发合作 机制拥堵 大国协调
  • 简介:采用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素质经济一致性系数、偏离度指数及人居环境指数对广东各地市劳动力人口地理分布、文化素质与经济发展演变以及人居环境影响等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1)广东各地市人口经济一致性系数与素质经济一致性系数数值相约、所处类别相近,体现出人口地理分布及其素质二者与经济发展的相对一致性。(2)人口集聚及素质水平与经济集聚相一致情况偏少,而不一致情况有扩大趋势。经济发展带来劳动力人口分布及文化素质水平变化在珠三角、东西两翼及山区呈现分异格局。(3)区域内部劳动力人口集聚、素质水平与经济发展偏离情况,珠三角地区先升后降,东西两翼则先降后升,而山区则持续升高。(4)计算人居环境指数表明,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各地市基本处于一般适宜地区,而山区各地市则全部处于临界适宜地区,自然环境决定了人口分布的基本格局。

  • 标签: 劳动力分布 一致性 偏离度 人居环境
  • 简介:安明法是从基层乡镇实干上来的同志,其最大特点是喜欢读书,他的办公桌有三分之一摆放着各类书籍,并已出版了《乡村接访奇遇记》、诗词集《乡音》等。作为县级人大领导,动脑研究问题和动手写作,是他长期一贯的良好作风,这也是机关干部的应尽责任和基本功。

  • 标签: 代表意见 质量 协调 调研 《乡音》 县级人大
  • 简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本质上是一种有利于缀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和良性互动的法治架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渊源,基础于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而中国对社会主义道路与立场的选择是检讨和反思西方泛市场化现代性不足的结果,其不仅仅是一种现代性立场,更是一种民生态度。民生领域适度去市场化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解决民生问题最重要的制度与机制基础,也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之一。在此,我们既要澄清一些认识:应承认民生领域过度市场化的不可取;应重申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民生功能I应正确认知西方法治在市场中的意义及在民生中的不足。同时也要坚守和强化以下观念: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在民生领域中的主体地位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宪法解释的社会主义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国家积极作为观;坚守和强化公有制的民主法治构成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民生属性,既可凸显中国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特色,也可明晰中西法治的不同,更可为经济发展与民生进步相协调做出自己的探索性和引领性贡献。

  • 标签: 经济发展 民生进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民生属性
  • 简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影响双方交流与合作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冲突也日益增多,在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法律趋同化的潮流下,中国与东盟知识产权协调机制的建立选择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路径;在实践中遵循从国家间到区域间双边协议,再到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具体变迁路径。当前我们应从双边知识产权协调机构的建立和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的创新来强化这一正确的路径依赖。

  • 标签: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知识产权 协调机制 路径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