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策划人语'国运',指国家的命运。这是《现代汉语词典》中给出的解释。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梁启超在其《国家命运论》一文中,针对'以国家之治乱兴亡,皆原于命,而人事无所用其力'的传统思想,提出了'国家之所以盛衰兴亡,由人事也,非由天命也'的观念,他的看法是,一个国家的命运,并非捉摸不定,不可掌控,而在于'人事'如何去为。2018年5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

  • 标签: 中国国运
  • 简介:中国雕塑院成立于2007年5月28日,隶属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是集雕塑创作、理论研究、雕塑教学于一体的国家级专业艺术机构,下设肖像雕塑创作与研究部、宗教雕塑创作与研究部、城市环境雕塑与创作研究部、雕塑理论研究部、国际学术交流与策划部、公共艺术项目与发展部、中国青年雕塑家创作中心七个部门。中国雕塑院现任院长为吴为山、副院长为郅敏。从成立至今已走过11年的历程,中国雕塑院的艺术家们不断

  • 标签: 中国雕塑院 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 雕塑院风采
  • 简介:长篇小说《士兵凶猛》有一个颇为时尚的名字,令人联想起当下流行的、类型化的.“铁血”军旅小说,但我们翻开作品,就会发现这不是一部借助各种炫目的尖端武器、戏剧性的故事编排让你血脉偾张的小说,这是一部令你激动也让你沉思,让你发笑也让你唏嘘不已的小说,它的底色是真实。

  • 标签: 长篇小说 军旅小说 士兵 刻录 青春 尖端武器
  • 简介:赵燕飞小说《等待阿尔法》刊发于《创作与评论》,被多家重量级选刊转载,还入选《中国中篇小说年度佳作2017》。其淡淡的故事,对庸常生活予以高度观照,叙述节奏不疾不徐,堪称白描式的抒情诗。淡淡的情丝,依托充满张力的细节绽放多维度题旨,表面看来是对当下鸡毛蒜皮生活的优雅表达,实际上充溢着肉体的不安、灵魂的躁动。作家的悲悯情怀,在摇曳多姿的细节铺展中相伴而生。淡淡的闲愁,祈求放慢生活节奏,等待滞后的灵魂。

  • 标签: 庸常生活 高雅观照 细节绽放 多元题旨
  • 简介:我们循规蹈矩地生活,但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去寻求更加刺激的经历。一些男男女女把这种渴望付诸实践,他们潜入海底,攀上高峰,或者飞向太空。但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毕竟是少数。

  • 标签: 奇幻小说 生活 色彩 阅读 马丁 乔治
  • 简介:分析了卡夫卡小说《在流放地》中军官、士兵与犯人的身份转换与内在关联;探究了小说中以欣赏酷刑为核心观念的共同体的形成机制;指出流放地前任司令官运用一系列制度对居民进行思想规训,建构对酷刑的扭曲认知与机器崇拜,使流放地居民围绕扭曲观念形成共同体,最终导致军官死亡;认为《在流放地》揭示了观念共同体内在的规训机制,对现代社会的观念共同体与权力规训提出了反思与警示。

  • 标签: 《在流放地》 观念共同体 规训 卡夫卡
  • 简介:1940年代后期,当作为一种运动、思潮的“新文学”在西北地区走向终结,出现了另一种“通俗小说热”,后者不惟占有数量方面的优势,类型和题材也相当丰富。这些通俗小说除了采用当时普遍流行的题材之外,还试图融汇本土背景、素材,这一在地化、本土化的自觉追求,也伴随着大众传媒的变革、读者的阅读行为。概而言之,西北的通俗小说,虽然不免遭受来自新文学、左翼文学立场的批判,但却以此特殊机缘,暂时地获得了真正独立、自主发展的机会,成为真正有效的“地方性知识”。

  • 标签: 通俗小说 西北现代文学 老太婆 范烟桥 刘云若
  • 简介:夏商《东岸纪事》作为一部长达四十万字的小说,既有若干具有人性深度的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也有对“人物勾连法”这种结构方式的创造性运用,更有对1980年代浦东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真切记录,由此断言它是一幅“浦东的清明上河图”,当然也就是一个可信的结论。

  • 标签: 日常叙事 宏大叙事 上海书写 《东岸纪事》
  • 简介:在当代文学小说创作中,对客家地域文化的书写,程贤章是一位佼佼者。程贤章小说创作具有历史的使命感与时代的先锋感:对体制、人性、生命、文化层面均有诸多反思。其作品通过浓郁的地域文化品格、理想化的生活憧憬,揭示了客家人生存的困境、现实的沉重、未来的前景和人性的奥秘。小说深度书写了客家人不同侧面的风土人情,真挚地描绘了一幅幅客家人生活生存的风俗之画。他注重语言的本真,以通俗之语表现通俗之事、凡俗之人,把对人性与民族命运的书写融合一体,充满着民间文化风格,非常接地气。

  • 标签: 土风与民情 客家方言 风格 《神仙·老虎·狗》
  • 简介:作为中国第三次长篇小说的创作高潮,90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已然形成了持久性的"长篇小说现象",这一文学现象的发生原因及该时期长篇创作所具有的,都说明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的繁荣与危机是共存的。同时,"中国经验"的书写使90年代以来的长篇小说创作蕴藏着当代文学实现"伟大的中国"这一设想的潜力与希望,成为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90年代以来长篇小说创作 发生原因 特点 中国经验 “伟大的中国小说”
  • 简介:雪山垭口、扎尕尔措、龙尕沟、良美叶实神山、雪线、帐篷、牧道、河曲马、藏袍、龙达。这是一幅横亘在四川与青海交界处的壮美画卷。越来越多的目光聚集在这样一块河山的时候,而多数的人们是带着猎奇的眼光而来。

  • 标签: 人物形象 解读 小说 表象 世界 交界处
  • 简介:阿舍的小说和她的散文一样,总是不同于他人。十年前我写过阿舍散文的评论,今天再来评论阿舍的小说——而且是她最近创作的小说,我以为这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 标签: 阿舍 小说家 母题 中篇小说 时间之箭 短篇小说
  • 简介:我有一个不被大家看好的梦想,值得用生命去努力。我相信,每天努力一点点,总有一天梦想会照亮现实。每一颗遇到的温暖真心,都是我前进的动力,本书中的温柔力量,都来自于你们。

  • 标签: 导读 小说
  • 简介:如何看待经验在写作中的地位,如何抵达具有人性普遍意义的写作,以及能否达到一种有灵魂深度的写作,这些都成为考察2017年短篇小说创作的重要尺度。2017年短篇小说,在表面上风平浪静的背后,以其丰富的题材类型参与到当下文坛的诸多议题之中。2017年度短篇小说按照题材可以概括为生存困境、精神危机和历史变迁这三种类型。借助这样一个梳理,本年度的文学地图得以较为清晰地呈现,这些作品所达到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水准也就不难显现。

  • 标签: 经验 意义 生存 精神 历史
  • 简介:现基于叙事学和老子哲学等相关理论,以菲茨杰拉德遗作《余殃》(TheI.O.U)为文本解析对象,尝试从中外文学比较的视角切入,剖析小说文本中的情节突转,以此挖掘作品主题思想与老子哲学中相吻合的部分,试图为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结合多添一簇火花。

  • 标签: 菲茨杰拉德 《余殃》(The I.O.U) 主题思想 情节突转 老子哲学
  • 简介:去年以来,关于小说《鸠摩罗什》的各种消息和评论不时地闪现在微信朋友圈中。先是该小说作者徐兆寿的《自序》被疯狂转发,很多人便因此想一睹为快;后是小说出版时有莫言、贾平凹、雷达、李敬泽、陈思和、陈晓明、孟繁华、敬一丹等近十位文学界、传媒界权威人士的鼎力推荐,有专家认为该书是"中国西部文化的刻碑之作",(1)也有令人试图印证此评的念想。

  • 标签: 《鸠摩罗什》 小说作者 文体 书写 原型 历史
  • 简介:由20世纪八十年代李碧华《胭脂扣》以名妓如花的爱情隐喻"香港"的烟消云散,到九十年代施叔青"香港三部曲"以妓女黄得云的情爱对照香港的政治寓言,直至千禧年黄碧云《无爱纪》写尽每人的无所不爱,深深地记忆着香港的爱和恨。香港女作家以情爱经验写出一个又一个香港传奇,并在二十世纪末的香港文学史上形成了一道重要的风景。

  • 标签: 身体书写 女作家 香港 小说 《胭脂扣》 二十世纪末
  • 简介:郑成南是“读友杯”教师儿童文学创作大赛中脱颖而出的年轻作家,一届一届“读友杯”见证了他的写作追求和文学成长。从最初偏于幻想类题材的创作,到近期连续推出颇具分量的写实性短篇,

  • 标签: 郑成南 儿童小说 儿童文学创作 生活
  • 简介:美国科幻小说家奥克塔维娅·巴特勒的《家族》融科学幻想小说、新奴隶叙事与历史书写小说于一炉,以穿越的形式向人们展示了奴隶制的罪恶,引发对美国现实种族关系、两性关系的思考。小说通过新奴隶叙事的形式再现了不可再现之过去,通过科幻小说的形式言说了黑人无法言说之创痛。其历史书写隐喻着美国黑人和白人割不断的历史渊源和共生关系这一美国国族寓言。《家族》表明,黑白血脉相连,其历史经历交织,黑白的许多经历是共同体验的结果。为了避免历史重演,黑人和白人必须在历史记忆和重访过去中了解历史真相,并对美国当下语境下自由的概念和美国黑人乃至美国整个国族的整体命运加以关注与思考。

  • 标签: 《家族》 历史书写 政治隐喻 国族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