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用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月来治疗腕部月无菌坏死在基层医院的普及。方法:本院对8例Ⅱ、Ⅲ期月无菌坏死的患者,摘除月后采用以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月治疗。术后随访患者症状、腕关节活动度的改变等。结果:8例患者均随访2年,所有病例腕高指数均无明显下降,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静息时的疼痛均已消失,活动时疼痛程度明显较术前减低。腕关节功能均较术前有明显的改善,多数能恢复工作能力。讨论与结论:游离肌腱填塞替代月治疗腕部月无菌坏死初步疗效良好,手术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容易在基层医院得到普及。

  • 标签: 月骨无菌性坏死 游离肌腱填塞 基层医院 普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维汉息膏穴位外用治疗膝关节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7年3月一2018年4月改为本院和新疆博乐市维吾尔医医院接收的膝关节关节炎患者80例,遵从随机化分组法分为干预组、参照组,各组均有40例,前者提供维汉息膏穴位外用治疗,后者提供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WOMAC评分。结果干预组总疗效高于参照组,P<0.05,具备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WOMAC评分均低于治疗前,组间相比以干预组更低,P<0.05,构成统计学意义。结论膝关节关节炎患者采用自制维汉息膏外用治疗效果可靠,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机体功能,值得推荐。

  • 标签: 穴位外用治疗 膝骨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维汉息骨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膝关节关节炎(KOA)采取壮活血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KOA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洛索洛芬钠、壮活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有效率、VAS评分、Lysholm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等观察指标。结果:有效率及Lysholm评分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壮骨活血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植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6月100例股骨远端难治不连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钢板固定与植治疗,观察组则采取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植。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双钢板固定联合开槽植的疗效及安全高,可推广使用。

  • 标签: 双钢板固定 开槽植骨 股骨远端难治性骨不连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诊断的过程中开展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扫描诊断对于准确率的影响。方法:本院收治可疑的肿瘤骨转移患者共240例(2022年12月~2023年12月), 所有患者均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扫描,比不同方式诊断准确率。结果: 入选实验的人员240例中,合计发现病灶448个,转移232个,良性病灶208个,有8个属于假阳性病灶;转移232个中,80个属于脊柱病灶,64个属于盆骨病灶,24个岁颅骨病灶;20个属于股骨病灶,18个属于肱骨病灶,14个属于肩胛骨病灶,12个属于肋骨病灶。当进行病理性检查时,有226确诊为转移病灶,214个属于良性病灶。当进行SPECT/CT融合显像与常规扫描时发现,SPECT/CT融合显像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均更高,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针对肿瘤骨转移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开展SPECT/CT融合显像,诊断的准确率更高,便于后续的临床救治开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治疗。

  • 标签: SPECT/CT融合骨显像 常规骨扫描 肿瘤骨转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婴儿纤维结构不良(OFD)的影像学表现,为提高临床对婴儿OFD的诊断水平,为避免临床治疗失误及降低该病变复发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3年9月经病理证实的3例OFD患者影像学检查图像,其中男性2例,女性1例,月龄1-5月,平均3月。3例患者均行X线检查,其中2例做行CT检查。结果X线片显示3例患者病变均累及胫骨前缘,表现为胫骨局部膨大、胫骨弯曲变形及病变区皮质变薄,与正常组织分界清楚,其中1例合并病理性骨折。结论婴儿OFD有典型影像学表现,X线对婴儿纤维结构不良的临床诊断有较强的指导价值。

  • 标签: 婴儿 骨性纤维结构不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螺旋计算机
  • 简介:股骨近端是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由于股骨近端特别是股骨头、颈部的解剖和生物力学特点,对此部位肿瘤的治疗有其特殊:不但要注重肿瘤本身的治疗,而且要修复因肿瘤切除后所致的股骨近端减弱的机械强度。本文对本院自1995—2007年间股骨近端肿瘤缺损修复重建12例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 标签: 肿瘤性骨缺损 股骨近端 修复重建 生物力学特点 骨良性肿瘤 好发部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关节炎患者应用推拿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7月间本人收治的130例膝关节关节炎患者进行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推拿治疗。本研究将通过对膝关节关节炎患者治疗前后的膝关节疼痛功能(WOMAC)评分、生活质量(SF-36)评分和步态参数差异进行比较,分析膝关节关节炎患者应用推拿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130例膝关节关节炎患者经推拿治疗后的WOMAC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患者治疗后的SF-36评分、步长、步幅、步速和步频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推拿在膝关节关节炎患者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该治疗方式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膝关节疼痛情况,有助于患者生活质量和步态参数的改善,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推拿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Llizarov技术的生物学原理是张力 - 应力法则,所用 外固定架是 一种可全方位调节的三维环形多功能 外固定架。其独特治疗理念及技术应用 很好地解决了许多传统方法无法治疗骨科顽症, 极大的促进了现代矫形外科的发展。本研究就 Llizarov技术治疗感染缺损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Llizarov技术 感染性骨缺损 进展
  • 简介:目的:探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清理打压植治疗ⅢA、ⅢB期股骨头无菌坏死(ANFH)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4年12月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骨伤科关节组收治的6例8髋ⅢA、ⅢB期ANF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例5髋,女3例3髋;年龄26~44岁,平均36岁。均采用髋关节外科脱位死清理打压植治疗;术后观察股骨头有无塌陷、截块愈合情况,及手术前后Harris评分改变情况;术后6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标准评定疗效。结果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得到随访,随访时间5~29个月,平均18.6个月。1例(1髋)患者术后2个月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及手术切口周围肿痛,予抗感染、镇痛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1例(1髋)患者术后12个月出现股骨头塌陷〉4mm且疼痛伴活动受限,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其余患者截块均愈合。Harris评分由术前的(54.57±8.16)分提高到术后的(80.53±7.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97,P〈0.01)。术后6个月评定疗效:优,4例5髋;良,1例2髋;差,1例1髋。结论髋关节外科脱位死清理打压植治疗ⅢA、ⅢB期ANFH可以取得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尤其对于年轻患者是一种可以选择的保髋方法。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髋关节外科脱位 打压植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治疗陈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陈旧股骨干骨折患者66例,均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收治,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带锁髓内针固定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术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骨折愈合的优良率为90.8%,对照组优良率为75.0%,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15.6%,对照组为3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治疗陈旧股骨干骨折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骨折愈合,效果好,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带锁髓内针并髂骨取骨植骨 陈旧性股骨干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肋骨骨折痂形成期不同体位低剂量CT图像质量。方法回顾30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均于创伤3d内行首次常规CT扫描,痂形成期以常规体位、肩区改良位进行2次低剂量(30mA)扫描。评估不同体位第1~4后肋区、其余肋区低剂量图像质量,记录各肋区显示骨折处数。对同一肋区不同体位图像质量评分进行配对t检验,显示骨折处数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结果常规体位及肩区改良位全部患者第1~4后肋区平均图像诊断可接受率分别为1.97±0.72、3.17±0.46,主观噪声和伪影分别为1.97±0.72、3.17±0.46,显示骨折处数分别为10、30;其余肋区平均图像诊断可接受率分别为3.23±0.43、2.93±0.25,主观噪声和伪影分别为3.23±0.43、2.97±0.18,显示骨折处数分别为90、86。两种体位相比,各肋区图像质量评分及第1~4后肋区骨折显示处数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肋区骨折显示处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肋骨骨折痂形成期低剂量CT复查患者,如第1~4后肋区有创伤宜选用肩区改良位,无创伤宜选用常规体位。

  • 标签: 肋骨骨折 低剂量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辐射计量
  • 简介:目的探讨成人CroweⅣ型发育髋关节发育不良(DDH)合并骨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及量保存。方法选择2008年3月至2014年4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10例10髋女性CroweⅣ型DDH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年龄41~55岁,平均(46±8)岁。其中CroweⅣ型DDH、大粗隆内翻合并骨关节炎是必备入选条件。对肢体延长、股骨大粗隆内翻、股骨颈前倾角过大等问题,采用股骨大粗隆滑移截矫正其内翻,以避免咬除大粗隆顶端内翻骨质。粗隆下旋转短缩截矫正肢体延长和前倾角过大,以国产S-R全髋关节假体置换。术中保留截块的肌肉附着以保持块的血运,同时取股骨近端及股骨头松质、髋臼锉磨的泥植于截处以促进愈合。两处股骨截最大限度保存了患者量。对该组病例进行了6个月至6年的随访,平均(39±12)个月。结果该组病例术后双下肢等长,无血管神经症状,截及保存处愈合时间为6~8周,平均(7.5±1.5)周;髋关节功能评分(改良Harris评分)由术前的44.5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的90.6分。结论股骨近端双截S-R全髋关节置换治疗成人CroweⅣ型DDH合并骨关节炎,能一次解决患者的术中多个问题,并保存自身量。

  • 标签: 关节成形术 置换 股骨 截骨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裂钻辅助劈开技术在上颌萎缩牙槽中进行种植的可行及效果。方法: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科室分别完成上颌单个牙位18例和多个牙位种植16例,分为2组:单个牙位组A;多个牙位组B。每个组再随机各自分出a对照组单纯采用MCT劈开工具行劈开后,再进行逐级挤压植入种植体。b实验组采用MCT劈开工具联合低速裂钻进行劈开,再行挤压器械预备种植窝植入种植体。分别对各组内进行比较,再对同一技术的所有病例比较。结果:34例50颗种植体均成活,单个牙位组a组和b组板裂开率分别为7/9和2/9,多个牙位组a组和b组板裂开率分别为11/16和4/16,唇侧板裂开率比较2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单个牙位组a组和b组植入扭矩大于20N分别占22.22%和77.78%,多个牙位组a组和b组植入扭矩大于20N分别占37.5%和75%,2种方法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个牙位组时a组和b组术后疼痛评分(VAS)分别为5.5±0.93和4.88±0.8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单个牙位组时a组和b组术后疼痛评分分别为4.56±0.53和2.56±0.73,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所有病例进行比较,唇侧裂开率、植入扭矩大于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张式胫骨高位截术(HTO)和花式 HTO 治疗膝内侧间室关节炎(MCOA)的临床效果。方法  自2020年1月~2022年1月在本院选取60例MCOA患者,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两组,各30例,采取张式HTO治疗为A组,采取花式HTO治疗为B组,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 术前两组胫股角测量结果对比无差异(P>0.05),术后与B组相比,A组胫股角测量结果高(P<0.05);两组愈合时间与住院天数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 张式HTO与花式HTO均有类似的早期手术治疗效果,而在胫股角测量结果对比明显差异,因此临床应依据患者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胫骨高位截骨术 膝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 胫股角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固定架治疗创伤的有效和安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28例创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时间顺序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采用钢板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外固定架进行治疗。治疗后对比两组话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病率。结果采用两组方式对创伤患者进行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5.93%,并发症发病率为28.1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8.44%,并发症发病率为4.69%,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得到明显改善,其中P值均<0.05,差异性显著。结论在对创伤患者治疗时采用外固定架的治疗方式具有更高的治疗效果和安全,值得广大医护人员进行推广和研究。

  • 标签: 外固定架 骨创伤 有效性 安全性 钢板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