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气候变化与许多疾病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脑血管病。河北省满城县地处河北省中部,保定市西部,为半山区农业县,其中山区面积占45%,总人口37.5万。满城县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区,半干旱类型区,四季分明,最低气温为-16.9℃。满城县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地区,

  • 标签: 气候变化 脑出血患者 县医院 脑血管病 高发地区 河北省
  • 简介: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病科是河南省重点学科(2008年),河南省首批老年医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河南省唯一老年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河南省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委单位。老年病科前身是干部病房,成立于1955年,老一辈专家魏太星教授于1982年在原干部病房基础上成立了老年病科,2008年8月升级为老年医学部。

  • 标签: 老年医学 老年病科 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 重点科室 干部病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研究上海某三甲专科医院心内科代表性病种(心律失常、冠心病)的无效入院及无效住院日比率,探讨发生原因及降低无效入院和无效住院日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个病种1182份病案,利用AEP入院和住院日适宜性评价标准进行回顾性评价。结果2个病种入院无效率为7.11%,住院日无效率为18.41%。发生无效入院的主要原因是低水平诊疗;发生无效住院日的主要原因为超常规续观、出院不及时、等待手术、等待检查。经Logistic回归分析,住院期间是否进行介入治疗、住院天数、住院日是否为休息日、住院日所处诊疗阶段对无效住院日发生与否有显著影响。结论通过加快医院信息化建设,推进临床路径管理,优化医院内部服务流程和资源配置,缩短候检及出检时间;制定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完善内部不良事件报告和预警机制,可有效减少无效住院日的发生。

  • 标签: 病种 入院及住院日适宜性评价 无效入院 无效住院日 影响因素
  • 简介:《心脑血管病防治》:胸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及时规范的诊治至关重要。为缩短胸痛患者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胸痛中心的建立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有效措施。但有些人误将胸痛简单理解为心绞痛,于是也将胸痛中心的建设简单等同于院内心脏急救的绿色通道的建设。方教授,这种观念对吗?方唯一教授:这种观念肯定不对!胸痛是指颈与胸廓下缘之间疼痛,疼痛性质可呈多种。

  • 标签: 胸痛中心 胸科医院 救治水平 非创伤性 上海 急性
  • 简介:哈医大二院心血管病医院于2004年11月正式成立,它的成立标志着哈医大二院心脏病治疗及研究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形成了心血管整体化医疗模式。

  • 标签: 心血管病医院 哈医大二院 医疗模式 心脏病
  • 简介:心脑血管病已经成为中国人的首位死因,而高血压是第一危险因素,是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最重要病因,也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我国2002年高血压人数就已经达到1.6亿人,而据统计最近已经接近2亿。面对高血压患者如此庞大的数据,高血压药控率仅为6.1%,大部分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尚未达标,控制高血压也成了燃眉之急。今天,我们采访了广西医科大学原副校长兼第一附属医院高血压病区主任刘唐威教授,让他来为我们讲述一下毗邻广东的广西壮族自治区现在的高血压状况是怎样的,以及广大高血压病患者需要注意些什么。

  • 标签: 第一附属医院 广西医科大学 生活规律 坚持用药 降血压 高血压患者
  • 简介:目的评估2006、2011年中国东部城市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infarction,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的应用变化情况,并探讨影响其使用的因素。方法基于"冠心病医疗结果评价和临床转化研究-回顾性AMI研究"所收集的2006年和2011年东部城市具有代表性的AMI患者的临床信息,评估住院早期(入院24h内)氯吡格雷的应用情况。采用广义估计方程的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的因素。结果共计32家医院的4548份AMI病历纳入研究。中位年龄为64岁,女性患者占31.8%。2006-2011年,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使用率从58.1%增加到86.8%(P〈0.0001)。多因素模型分析中,吸烟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率高于非吸烟患者(OR=1.51,95%CI:1.22-1.86,P〈0.0001);相对入院时未合并胸部不适患者,入院有胸部不适的患者更易接受氯吡格雷早期治疗(OR=2.12,95%CI:1.66-2.71,P〈0.0001);院内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治疗(OR=6.47,95%CI:3.24-12.92,P〈0.0001)患者氯吡格雷使用率高于未接受直接PCI治疗患者。结论过去6年间,我国东部城市AMI患者住院早期氯吡格雷应用得到显著改善,但其应用率与指南推荐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仍存在进一步改善空间。

  • 标签: 心肌梗死 氯吡格雷 医疗质量 东部城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动态评估信息系统在中医护理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信息化动态评估系统包括入院评估、住院评估评价、护理风险动态评估记录、护理安全风险评估告知4个模块。由首诊护士在患者入院时评估,护士长对护士的首诊评估进行评价。护士对患者进行动态评估并向患者及家属告知风险情况及签字。结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程度,使护理缺陷发生率下降。

  • 标签: 护理风险 护理评估 信息系统
  • 简介:目的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potential,ERP)及低分辨率电磁断层成像(lowresolutionbrainelectromagnetictomography,LORETA)技术,研究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冲突信息处理系统的损害机制及敏感指标。方法研究对象为15例轻度认知损害(AMO)患者(AMCI组)和15例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匹配的正常老年(正常老年组)作为对照。成对的简单平面图形先后呈现,受试者比较刺激对是否相同,同时记录32导脑电、正确反应率及反应时间。结摹刺激匹配状态下两组的P300波形分布均以顶部为著,潜伏期及波幅无显著差异。刺激冲突状态下N270主要分布在前头部,AMCI组N270潜伏期较正常老年组明显延长(F1.28=25.3264,P=0.000),波幅差异不显著。LORETA电流密度分析显示冲突状态下正常老年组前头中央部、左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激活,AMCI组右前额背外侧及右颞叶区域激活增强,前头中央部无明显激活。脑电地形图分析与上述结果相一致。结论前头部ERP成分N270峰潜伏期延长反映了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信息加工处理速度减慢,患者对冲突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较匹配状态信息加工处理的损害更为明显。

  • 标签: 认识障碍 诱发电位 冲突 干预性研究 事件相关电位 P300
  • 简介: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lentinformationregulator,SIRT1)是一种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依赖性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可通过对各种组蛋白和非组蛋白的去乙酰化作用,调控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细胞凋亡等多种病理过程和生命活动,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 标签: 再灌注损伤 炎性反应 氧化性应激 细胞凋亡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 综述
  • 简介: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救治中的构建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的597例疑似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中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中护士和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团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时间评价卒中护士救治操作能力,达标时间〈10rain;以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和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评价接诊医师应急处理能力,达标时间〈5min,计算达标率。结果597例预检判定为疑似卒中患者中,医师判定为卒中549例,建立静脉通道430例,转运至CT室443例,完成头部cT平扫441例,静脉溶栓52例。流程中患者到院-医师到达预检台、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转运至cT室.完成cT平扫、完成cT平扫-团注rt—PA时间、患者到院-完成cT平扫及患者到院-团注rt—PA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1,5)、8(3,16)、3(2,5)、3(2,9)、9(3,22)、20(10,30)、27(19,55)min。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2.0%(549/597)、8.4%(50/597);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签署知情同意书-团注rt—PA时间达标率分别为82.1%(353/430)、80.8%(42/52)。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4.5%(564/597)、91.4%(405/443)。结论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分析AIS救治流程中各种环节和各种人员的效率,不断优化流程。

  • 标签: 卒中 信息化 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