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分析小儿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采取整体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兖矿集团公司总医院收治的小儿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甲组和乙组,分别采用的是常规护理和整体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乙组和甲组的总有效率分别是94%和72%。对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分析,乙组和甲组不良反应率分别是8%和20%。乙组和甲组家属对护理方式满意率分析,分别是70%和90%,乙组的整体效果突出。结论:对小儿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采用整体护理措施,优势明显,能减少并发症,提升整体优势,因此值得推广。

  • 标签: 阻塞性睡眠性 呼吸暂停综合征 整体护理 效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无症状颈动脉狭窄(asymptomaticcarotidarterystenosis,ACAS)患者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后的临床结局。方法收集北大医疗淄博医院及北京朝阳医院2015年11月-2017年6月接受治疗的102例ACAS患者脑血管造影诊断及介入或药物治疗的资料,分析介入治疗和单独药物治疗的临床结局及安全。结果102例无症状颈动脉狭窄患者中,70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治疗+标准药物治疗,32例拒行支架成形术或内膜剥脱术的患者给予标准药物治疗。随访1年,治疗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4%(1例),对照组12.5%(4例),两组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74,P=0.016)。治疗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41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2.4%(1例);对照组中合并易损斑块患者17例,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17.6%(3例)。治疗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临床终点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合并易损斑块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7)。而本次研究中仅有2例术中出现心绞痛发作,经及时处理得到改善,无死亡或永久神经功能缺损病例。结论对于ACAS患者和ACAS伴易损斑块患者,颈动脉支架治疗均优于单独标准药物治疗,且有良好的安全

  • 标签: 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 支架治疗 标准药物治疗 临床结局
  • 简介:本文报道活血化瘀法治疗心因夜间哮喘一例,分享中医治疗心因哮喘的辨证论治思路与经验,以供参考。

  • 标签: 活血化瘀 心因性哮喘 案例
  • 简介:现阶段,在临床中,由于罹患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HS)的患者总量逐步增多,且其并发症也过多,使得OSAHS已经逐步变成了十分普遍的病症。对OSAHS施予治疗的关键方法为口腔矫治器(OA),其具备方便进行携带、运用舒服等特征,较易被OSAHS患者所接纳与运用。

  • 标签: 临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分析 口腔医学
  • 简介:目的:探究脑卒中高危群体失眠和阻塞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SleepApnea,OSA)的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患者进行筛查,筛选出信息完整的脑卒中高危群体56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研究对象所患症状,分别将其分为高风险OSA组和低风险OSA组,失眠组和无失眠组,分别比较2组观察对象的一般资料及相关指标。结果:失眠组高血压、心脏病、吸烟饮酒、焦虑、抑郁显著高于无失眠组;OSA高风险组高血压、糖尿病、饮酒、AHI均高于OSA低风险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饮酒是失眠和OSA高风险率的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脑卒中高危群体失眠和OSA高风险的相关特点,对于脑卒中高危群体的预防工作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脑卒中 高危群体 失眠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 简介:慢性阻塞肺病(COPD)患者合并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亦称重叠综合征(OS)。OS患者容易产生更为严重的夜间低氧血症及CO2潴留,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肿瘤等多种疾病的发生,所以临床医生对OS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积极的治疗。OS患者,发生夜间低氧血症的概率较单纯COPD或OSAS患者高,夜间低氧血症导致儿茶酚胺释放增多,进而导致患者心律失常、血压升高、继发性红细胞增多、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睡眠质量差等的发生。现就此症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研究进展
  • 简介:目的:观察延续护理对脑卒中患者院外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三明市第一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8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0例。对照组患者出院前常规进行出院教育,观察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2组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患者实施延续护理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改善其生命质量和睡眠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脑卒中 院外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采用多电极皮层脑电监测技术,通过局部给药的方式,观察白细胞介素-6(IL-6)对大鼠皮质发育障碍(MCD)痫放电的影响。方法建立液氮皮层冰冻MCD模型:对新出生的SD大鼠进行脑皮质板局部冰冻损伤。模型建立后通过形态学、行为学等进行评价。手术前1w对MCD模型小鼠进行皮层脑电埋置。术后1w所有实验大鼠随机分成匹罗卡品组、匹罗卡品加IL-6组。模型诱导组大鼠氯化锂腹腔注射(180mg/kg),20h后给予硫酸阿托品1mg/kg腹腔注射,30min后再给予20mg/kg匹罗卡品腹腔注射。模型诱导加IL-6组增加IL-6局部注射。注射前先进行30min的基线监测,注射后直接进行电生理检测。监测完毕对动物行为学以及相关如潜伏期、持续时间等电生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实验组大鼠注射匹鲁卡品后随即出现眨眼、节律咀嚼、节律点头,约30min后出现Ⅳ级以上发作。但是IL-6注射组动作明显减轻,出现时间较晚。电生理结果显示,与模型诱导组相比(25.93±1.33)min,模型诱导加IL-6注射组表现为潜伏期明显延长(31.05±2.35)min,两组潜伏期发作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与模型诱导组相比[(34.58±1.02)s],模型诱导加IL-6注射组表现为放电持续时间明显减少[(17.75±1.94)s],两组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与模型诱导组相比[(28.83±4.26)次],模型诱导加IL-6注射组表现为自发性癫痫放电次数明显减少[(12.00±3.03)次],两组时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IL-6明显减少痫放电阈值,减少放电持续时间,可能对癫痫发作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标签: 皮质发育不良 癫痫 IL-6 炎症 匹罗卡品
  • 简介:目的:探讨小儿肥胖与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收治的单纯肥胖患儿13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在同一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儿童130例作为对照组,给予2组儿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多导睡眠监测,比较2组儿童的OSAHS发生率、BMI标准值、AHI、OAI、MSaO2、LSaO2、CAI、睡眠效率,扁桃体肥大与腺样体肥大情况,分析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OSAHS、AHI、OAI、LSaO2之间的相关。结果:观察组OSAHS发生率为59.23%(77/1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6.15%(34/130)(P〈0.05);观察组BMI标准值、AHI、OAI、CA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LSaO2、MSaO2、睡眠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OSAHS组与非OSAHS组在性别分布、年龄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SAHS组BMIZ值、肥胖数、扁桃体肥大数与腺样体肥大数均显著高于非OSAHS组(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扁桃体肥大、腺样体肥大与儿童OSAHS的发生、AHI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与LSaO2有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小儿肥胖与睡眠呼吸综合征存在显著相关,是重要的致病危险因子,临床上要重视对肥胖儿童的OSAHS临床症状与PSG监测,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 标签: 小儿肥胖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多导睡眠监测 相关性分析
  • 简介:红细胞分布宽度(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分布离散度的指标,其升高主要见于各种类型的贫血。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着力于探究RDW与心脑血管疾病之间的相关,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RDW与心血管疾病及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ischemicstroke,AIS)之间有一定的相关,不仅可用于辅助预测AIS发病率,还可辅助评估AIS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并预测患者的预后。本文就RDW与AIS的发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等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红细胞分布宽度 急性缺血性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生物学机制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的相关。方法:采用回顾方法分析,选取2015年3月至2018年3月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262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SleepQualityIndex,PSQI)调查问卷,根据PSQI得分分为睡眠质量良好组,与睡眠质量较差组,其中睡眠质量良好组120例,睡眠质量较差组142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的关系。结果:睡眠质量良好组的空腹血糖(7.12±1.45)mmol/L、餐后2h血糖(11.32±2.56)mmol/L、HbA1c水平(8.34±2.01)%均低于睡眠质量较差组(10.45±1.01、13.01±2.13、9.67±2.0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评分>5分是影响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患者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值密切相关,改善睡眠质量,延长睡眠时间,并适当午休,做好预防控制。

  • 标签: 糖尿病 睡眠质量 空腹血糖值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针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给予运动干预对患者癌因疲乏、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60例,按照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运动干预,比较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满意率、生命质量、癌因疲乏、睡眠质量等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对乳腺癌化疗患者治疗采用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癌因疲乏,提高患者睡眠质量。

  • 标签: 乳腺癌化疗 睡眠质量 运动干预 癌因性疲乏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在慢性肺源心脏病患者中改善焦虑以及睡眠质量后对心功能和生命质量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2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综合护理模式对焦虑以及睡眠质量进行针对改善。分析2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在接受护理之后,其焦虑(SAS)分数、睡眠障碍分数(SRSS)分数均获得明显的改善,同时其心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各维度分数获得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慢性肺心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过程中,针对的改善患者的焦虑以及睡眠质量情况,有助于提升患者的心功能以及生命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心力衰竭 焦虑 睡眠质量 心功能 生命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重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调查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重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共86例,采用回顾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工具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重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岁以上所占的比例高于40岁以下所占比例,文化程度越低发病可能越大,无业人员的发病率较高,婚姻状况为离婚或丧偶的发病率高。重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等。结论:影响重精神病者并发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应全面认识并正确处理该病的相关因素,改善及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比较普通固定压力(ContinuousPositiveAirwayPressure,CPAP)、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PositiveAirwayPressure,BiPAP),又叫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阻塞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SleepApneaHypopneaSyndrome,OSAHS)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伴OSAHS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其中对照组固定正压通气,双水平正压通气。结果:观察组术前通气时间、术后通气时间与二氧化碳潴留、不良事件合计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OSAHS患者围手术期使用双水平正压通气获益更好。

  • 标签: 围手术期 持续正压通气 重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组
  • 简介: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根损伤患者血清炎因子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90例行硬膜外麻醉穿刺时出现神经根损伤症状的患者,病例时间为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5)。对照组术中及术毕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生理盐水)10mL,观察组术中及术毕给予5mg地塞米松加10mL生理盐水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浓度;统计并比较2组手术前后睡眠质量。结果:2组患者术后的血清TNF-α、IL-6及IL-1β浓度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观察组的上升幅度较小,对照组的上升幅度较大,其中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的血清TNF-α、IL-6及IL-1β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与术前相比,术后72h2组PSQI评分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地塞米松应用于硬膜外麻醉后神经根损伤患者中,能够减少炎因子释放,改善神经根损伤症状及睡眠质量,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地塞米松 硬膜外麻醉 神经根损伤 血清炎性因子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狼疮肾炎的护理研究及其对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狼疮肾炎患者66例,根据就诊顺序号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环磷酰胺冲击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分析2组睡眠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睡眠质量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狼疮肾炎患者应用环磷酰胺进行冲击治疗,并辅以全面的护理措施后,对患者睡眠质量会带来积极影响,预后情况较好,值得应用。

  • 标签: 环磷酰胺 狼疮性肾炎 护理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血压控制、生命质量以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入院确诊后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出院后仅定期电话随访,不做过多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压变化情况以及生命质量、睡眠质量水平。结果:干预前,2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2组GQOL-74与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QOL-74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的实施有助于控制血压水平,提高生命质量与睡眠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实施。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高血压脑出血 血压 生命质量 睡眠质量
  • 简介:1病例资料男,42岁,因反复头痛3年、加剧4d入住我院心内科.入院前3年,多于疲劳或精神紧张出现头痛,呈阵发性搏动胀痛,程度轻中度,每次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休息后可好转.曾就诊于当地医院,测血压偏高,此后多次测血压至少3次非同日血压大于140/90mmHg,最高达180/120mmHg,诊为“高血压病3级”,予降压治疗(药名不详),症状缓解,此后未行系统诊治,服药规律,测血压均偏高,头痛症状仍时有发作,无进行加重.

  • 标签: 椎动脉动脉瘤 头痛 高血压 栓塞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