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对2014年发布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规则》(以下简称《认证规则》)进行了修订。主要修订内容包括为与ISO/IEC17021-1:2015规定相协调,对《认证规则》的规定进行了修改;为与ISO9001:2015规定相协调,对现行《认证规则》的规定进行了修改;

  • 标签: 质量管理体系 认证规则 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 ISO9001 修订内容 定相
  • 简介: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减少国际贸易的技术壁垒,提高国际贸易的效率,降低国际贸易中的成本,方便和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合格评定领域的国际互队体系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标签: 国际贸易 国际互认体系 合格评定 认证 认可 发展
  • 简介:质量、环保、职业安全体系认证在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到2008年底,已有约16万家组织获得了国内外认证机构颁发的各类体系认证证书,约占中国国内工商注册企业834万户的1.92%,从

  • 标签: 体系认证 判定体系 认证证书
  • 简介:摘要国务院和国家认监察委员会对新能源汽车管理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和,明确了新能源车辆的定义和范围、制造企业进入规定、零部件及产品的准入条件及检验审批处理程序、测试活动等。新能源汽车的认证管理今后要规范审批工作、优化服务,才能造福企业,造福人民。

  • 标签: 新能源汽车 认证管理 标准体系
  • 简介:4标准制修订组织在北美安全体系中的作用在北美,特别是在美国,有众多的组织和机构参与爆炸性危险场所用电气设备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多方的参与,使标准体系覆盖面很广。美国的许多国家标准ANSI直接采用了标准制修订组织和机构制定的标准。而且,包括前面提到的(美国)国家电气法规,它的技术委员会成员也来自这些组织机构。

  • 标签: 安全体系 防爆电气 北美 标准制修订 爆炸性危险场所 组织机构
  • 简介:2月12日,国家技术监督局举行新闻发布会,该局副局长朱明遏宣布,我国质量体系认证国际互认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作为唯一的发展中国家已于1月22日首批签署了国际多边承认协议和区域性多边承认协议。业内人士认为,这些协议的签署,标志着我国质量认证与国家认可制度已达到国际水平。也就是说,只要企业取得CNACR(中国质量体系认证机构国家认可委员会)认可的所有

  • 标签: 质量体系认证 质量认证体系 国际多边承认协议 国际互认 国家认可委员会 认证机构
  • 简介:摘要:国家相关部门多次发布关于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相关政策文件,要求解决目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使用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当前关于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方面研究中存在的缺少量化评价标准的问题,本文以山东省为例,在对当前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借助数理方法、通过具体的模型来衡量技能等级制度推行的质量,进而给出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质量提升的具体针对性对策。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研究探讨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绿色建筑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对推动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全球范围内已有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与认证体系,并分析了它们的优势和不足。其次,通过案例研究,探讨了绿色建筑认证的实际效果。最后,提出了改进现有标准与体系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绿色建筑评价的发展方向。本研究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 标签: 绿色建筑 评价标准 认证体系 可持续发展 案例研究
  • 简介:摘要医学教育认证对保障和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World Federation for Medical Education,WFME)以及美国、英国等国的医学教育认证制度较为完善,回顾其医学教育认证体系建立的历程对健全我国医学教育认证体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通过总结WFME以及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和韩国的医学教育认证体系的历程与现状,提炼我国医学教育认证中可借鉴的经验,包括提高教育认证效力,提高学生认证的参与度及扩大认证范围。

  • 标签: 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 医学教育认证 现状 启示
  • 简介: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德国高等教育认证制度已经初步形成了三个主体、两个层次、两种形式的认证体系。其中,三个主体指的是认证委员会、认证代理机构和高等学校;两个层次是指认证委员会认证认证代理机构和认证代理机构直接认证高等学校;两种形式是指认证代理机构直接认证高等学校的两种形式,分别为专业认证体系认证。专业认证是德国最早的高等教育认证形式,但在施行的过程中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

  • 标签: 体系认证 高等教育 德国 代理机构 高等学校 认证制度
  • 简介:摘要: 本文以移动平台为载体,开展对毕业生和在读学生的问卷调查研究,了解毕业生对本专业教学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的客观评价,获知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动态,以高效的方式完成毕业生的回访调查工作。其数据分析可应用于 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以及 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等教学目标的 达成情况。对 形成常态化的 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和社会 相关方参与的社会综合 评价机制,促进专业的持续改进和良性发展开展了积极的探索。

  • 标签: 专业认证 持续改进 回访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