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日本国立大学6年的法人化改革实现了提高各国立大学创收能力这一预期目标。同时,各个国立大学之间既没有产生明显的财政收入分化,也没有减少教育与研究等大学基本活动的财政投资比例。这说明,在一定条件下高等教育领域中的市场力量在很多时候比人们主观想象的要有效得多。日本国立大学的实践经验对我国今后高等教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标签: 日本 法人化 国立大学 财政 变化趋势
  • 简介:<正>目前,我国教育实行“分级办学,分级管理”的体制,决定了县一级教育财政是整个地方教育财政的关键和基础。因此,研究县级教育财政在当前具有重大意义。这方面的研究目前还很薄弱。特别对于一个省的范围内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研究各类县(市)教育财政的差异的论文则基本没有。因此有关方面在制定教育财政政策时缺乏可靠的依据,本文想就这个问题作点

  • 标签: 教育财政政策 我国教育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人均教育经费 教育事业费 教育投资
  • 简介:从经济学来看,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正当性来源于学前教育所带来的巨大的正外部性。正外部性的存在,导致“市场失灵”,表现为学前教育的市场供给明显不足。政府投入学前教育的目的,恰在于通过对其正外部性的合理补偿,以提高学前教育的供给水平和供给质量。本文从公共外部性、社会外部性、空间外部性、代际外部性和消费外部性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学前教育的外部性特征,并从外部性的“内部化”角度,重新审视了政府在学前教育投入中的主导作用、政府投入中的公平导向、政府间投入责任的安排、对贫困幼儿的资助政策、以及财政投入方式的选择等问题。

  • 标签: 学前教育 外部性 财政投入 政策选择
  • 简介:通过对浙江和江西两省2005年相关数据的定量研究发现,县级教育支出都明显地受到地方财政实力的影响。财力性转移支付在两省都会正向影响县级财政对教育的支出,但上级指定用途的专项补助,在江西省干扰了县级政府的支出行为,使得它为了完成配套,或是完成上级指定的项目,不得不减少本级的教育投入,而在浙江却不会产生挤出效应。看来相对雄厚的地方财力会使得教育支出更有保障,而财力较弱地区更依赖上级的转移支付,只维持对教育的基本支出需求。在不改变当前干部考核机制的情况下,单纯靠转移支付并不能实现地区间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 标签: 农村教育支出 财政转移支付 挤出效应 浙江 江西
  • 简介:本文详细论述了推行政府采购制度对我国教育财政支出的影响,并就今后我国利用政府采购方式完成教育采购支出必须注意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 标签: 政府采购制度 教育财政支出 财政支出 中国
  • 简介: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实现教育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条件,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单纯强调扩大公共财政对于教育领域的投资规模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只有通过建立、健全以保障“公共性”为核心价值观的公共教育财政支出法律体系,明确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范围、标准和责任,特别是确保公众对公共教育财政支出活动的有效参与和监督,才能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实现教育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

  • 标签: 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均等化 财政支出法律
  • 简介:在近代中国,教育日益成烟家工业化的基础,中央政府以财政为中心推进教育发展的机制逐步建立。近代中央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经费来源及支出结构的变化反映了国家教育施政能力的变化,对中国教育近化具有深刻的影响。

  • 标签: 教育财政 教育近代化 中央政府
  • 简介:提供九年义务教育是县乡两级基层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而县乡财政支出的近四成来自于上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因此,有必要研究转移支付对县乡财政教育支出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浙江、湖北、陕西2000年有关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3省转移支付都有效地增加了县乡财政教育支出,但以浙江的影响值最大,陕西其次,湖北居末。浙江的向县乡倾斜的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陕西获得较多的中央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是决定两省财政转移支付对县乡教育投入积极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财政转移支付 湖北 陕西 浙江 县乡两级基层政府 教育支出
  • 简介:从幼儿家长的视角对学前教育政府财政投入进行分析与探索,有助于更为全面地把握学前教育政府投入现状及改进思路。对广州市28468名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及对部分家长进行非正式访谈的结果显示,高达45.0%的幼儿家长认为孩子入园时存在入园难的情况,“入园难”问题较突出;九成多的幼儿家长能接受目前的幼儿园收费,“入园贵”问题不明显;幼儿家长对政府各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政策的需求意向都较高,但对学前教育政府财政投入的满意度较低。当前应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不断优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结构,积极探索多元的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方式。

  • 标签: 财政投入 财政投入政策 幼儿家长视角 学前教育
  • 简介:<正>发达国家政府对高校学生提供大量多种形式的财政资助。其方式或是政府将财资政资助份额拨给高校,以支付学生全部或部分学费,或是支给学生本人,使其能支付学杂费或支付部分或全部就学期间生活费。从实施情况看,财政资助的主要形式有:

  • 标签: 高校学生 财政资助 多种形式 主要形式 学杂费 生活费
  • 简介: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正经历着迅猛的发展。然而依然存在急需提高的地方,如发展水平不高,非均等化还较为突出,地域差异较大等。OECD主要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无论是生均投入、投入的绝对规模还是相对规模都高于我国,其对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方式主要有财政拨款、税式支出、学费减免、学费补贴和实务援助等。为完善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我国政府应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投入方式必须多样化,以及加强对财政投入资金加强审计等。

  • 标签: 学前教育 财政投入 OECD国家
  • 简介:本文采用全国县级数据,就2001年“以县为主”改革与2005年“新机制”改革前后中国县级地方生均教育事业费的分布变动状况,以及两次改革对县域间生均教育事业费差异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1999年以来中国县域间生均教育事业费差异水平先升后降,中部地区县域间差异高于东部与西部,且持续增大;(2)改革后分布两端的极化现象得到改善,但同时有大量县级单位向分布下四分位区域转移,形成生均教育事业费处于中下和中上水平的县级单位之间的支出分化;(3)虽然两次改革对于县域间生均教育事业费差异都具有一定改善效果,但这一正面效果完全被地区间财力蒡异昕产生的负面效果抵消。

  • 标签: 教育财政 体制改革 县域间差异
  • 简介:利用公共财政来支持普惠性幼儿园,不仅在经济学理论上具有合理性,对实现我国学前教育中长期规划目标也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美中两地(佐治亚州、深圳市)均采用受管制的准学券制,综合利用财政工具、管制措施和配套服务来支持普惠性的学前教育。通过比较分析和初步评估,发现佐治亚州Pre-K项目在降低家庭教育成本负担和保障教育质量上卓有成效,而深圳市的普惠园项目在教育公平和教育供给上改进颇多。建议普惠园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直接补贴教师并提高教育质量。

  • 标签: 普惠性幼儿园 学券制 学前教育 教育财政
  • 简介:进城务工人员随迂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城市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纳入财政投入保障范围,但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财政资助的动力,不同层级和相邻政府之间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财政资助供求失衡,财力的紧张使得城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数量不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之需,即便是同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入学机会也不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增建公办学校,并使得招生机制更公开透明。

  • 标签: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 义务教育 财政政策 资助供求失衡
  • 简介:自2010年起,我国各级政府大力提升了对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加强了对于西部省区教师培训的投入力度。我国西部省区教师培训财政投入体制正在经历一场巨变,这种变革涵盖经费投入主体、经费投入总量以及与经费投入相关的经费分配、使用等内容。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广西自治区为例,立足于我国西部省区中小学教师培训财政投入体制的发展现状,对其改革趋势进行探究,提炼出以下改革趋势:中央财政发挥主体性作用;省级财政发挥导向性作用;市县级政府的财政投入职能加强、财政管理职能凸显;学校层面的经费投入成为财政投入的有益补充;保障教师培训经费充足为第一要务,兼顾公平与效率。

  • 标签: 西部省区 中小学教师培训 财政投入体制 改革趋势
  • 简介:本文运用2005年各省市1399所地方高校的教育经费统计基层报表数据,首先对各地方高等院校预算内教育经费收入各项指标与预算内教育支出的各项指标进行多元方差分析,显示各地区高校财政状况存在显著差异。然后选取有地区差异和代表性的教育预算内经费拨款、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3个指标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研究发现第三产业的构成比、人均GDP、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个指标最能反映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并与地方高校预算内教育经费有较强相关关系,而通常所认为的GDP总量、财政收入和支出与各地预算内高校经费没有显著相关。研究还认为,地方高等教育财政状况与该地区的居民实际富裕程度有关。

  • 标签: 地方经济 高等教育财政 多元方差分析 典型相关分析
  • 简介:根据1979—2006年间民族地区财政支出与义务教育供给方面的数据,运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计量经济学方法与模型,对两者的动态关联关系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民族地区财政支出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配置和教育产出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财政支出对义务教育供给水平的影响兼具持续性和跳跃性特点,即第一年冲击效果并不大,但随后其影响将不断小幅度增加;直到出现正的冲击高峰,然后逐渐减缓至平衡状态。要增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就必须加大民族地区本级和上级财政的支持力度,提高财政在义务教育服务领域的支出效率。

  • 标签: 财政支出 义务教育供给 动态关联 VAR分析
  • 简介:20世纪70年代,美国基础教育财政诉讼如雨后春笋般在美国各州开始涌现,并经历了从“均等”到“公平”的发展阶段,体现了社会公众关于教育平等理念的嬗变。“充足教育”的理念深刻影响着美国基础教育的财政政策,使之在财政拨款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测算拨款充足的方法多样性、拨款充足有具体的公平标准几方面对我们有所启示。

  • 标签: 均等 公平 教育财政诉讼 充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