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7 个结果
  • 简介:患者4例均为女性,27~35岁,因产后阴道大出血急诊转入本院。病史采集:既往体健,3例为经产妇,最多孕6产3;产后2h~12h阴道大出血;3例为顺产,1例为臀位助娩;新生儿体重为2950g~3500g;产后胎盘储留,行徒手剥离胎盘术,4例均渐出现四肢乏力、头晕、口渴、冷汗症状,出血量为(1000~2700)mL,呈休克状态。入院查体:腹软,无压痛、反跳痛,移动性浊音呈阴性。

  • 标签: 徒手剥离胎盘 子宫不全破裂 阴道大出血 新生儿体重 剥离胎盘术 移动性浊音
  • 简介:目的探讨孕中期唐氏综合征(DS)筛查对检出胎儿出生缺陷和不良妊娠结局的实用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孕中期(妊龄为14~20孕周)二联生化指标筛查及分娩的3275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孕中期二联生化指标为血清甲胎蛋白(AFP)和游离B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fβ-hCG)检测,并结合孕妇年龄、体重指数(BMI)、孕周、胎数、糖尿病史及吸烟史因素,采用DS风险专用分析软件Risks2T分析DS,18-三体综合征及神经管缺陷(NTD)发生风险率。对二联生化指标筛查结果呈阳性者再行彩色多普勒超声、羊水或脐带血穿刺产前诊断进行确诊(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本组孕中期二联生化指标对胎儿缺陷的检出总阳性率为9.22%(302/3275),真阳性率为1.74%(57/3275),假阴性率为0.49%(16/3275),而检出率为78.1%(57/73)。本组DS筛查阳性率为7.80%(261/3275),真阳性率为0.18%(6/3275),假阴性率为0.09%(3/3275);18-三体综合征筛查阳性率为0.73%(24/3275),真阳性率为0.12%(4/3275),假阴性率为0%(0/3275);NTD筛查阳性率0.52%(17/3275),真阳性率为0.15%(5/3275),假阴性率0.06%(2/3275)。本组胎儿其他染色体异常为2例,二联生化指标均呈阳性。胎儿其他畸形为53例,其中42例经二联生化指标筛查检出。结论孕中期二联生化指标筛查胎儿DS是行之有效的,不仅可发现预期筛查疾病,也可发现其他胎儿发育异常。二联生化指标进行产前筛查,结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提高胎儿出生缺陷检出率的有效手段。

  • 标签: 产前筛查 唐氏综合征 18-三体综合征 神经管缺陷
  • 简介: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肺炎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状况,旨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就诊并确诊为细菌性肺炎的患儿89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本院自行设计的《儿童细菌性肺炎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采集患儿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药敏试验采用双纸片扩散法进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试验。分别对2009和2010年本院细菌性肺炎的细菌菌株构成比及细菌株耐药率进行统计学处理,并分析本组肺炎细菌产ESBLs菌检出情况(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892例受试者中共计135例患儿检出病原菌,检出率为15.13%,共检出病原菌10种、155株。其中,革兰阴性(G-)菌为64.52%(100/155),革兰阳性(G+)为35.48%(55/155)。检出细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为主,分别占总菌株的22.58%,17.42%,14.84%,13.00%和10.97%。2009和2010年细菌菌株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最高,均超过80.0%,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均超过77.0%。2010年检出细菌株耐药率高于2009年,2009和2010年细菌株耐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G-菌中,共检出产ESBLs菌40株,检出率为32.79%。结论细菌性肺炎普遍耐药,而且产ESBLs菌也有一定程度流行。

  • 标签: 细菌性肺炎 病原菌 耐药 儿童
  • 简介:患者女性,25岁,已婚,南京市人。因“本院常规三维超声结果示胎儿右手多指畸形要求终止妊娠”,于2011一08—20入本院。病史采集:平素月经规律[(4~5)d/30d],14岁初潮,经量中等,无痛经史。G。P。。LMP:201I-03—12。停经1个月时曾感冒1次,未治自愈。停经50d时阴道流血,外院给予黄体酮保胎治疗后好转(具体不详)。停经早期轻度早孕反应,无放射线、毒物接触。

  • 标签: 超声诊断 右手 胎儿 缺如 孕周 孕龄
  • 简介:子痫前期(PE)是妊娠期特有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孕妇在中、晚孕期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围生期母婴死亡。该病发病机制迄今尚不清楚。PE与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关系,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热点,特别是趋化因子与该病相关性的研究,而CXC趋化因子配体(CXCL)12及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4、7是其中研究的焦点之一。笔者拟就CXCL12/CXCR4/CXCR7信号通路,对滋养细胞的调节和胎盘形成的影响进行阐述,进而探索PE的发病机制。

  • 标签: CXCL12/CXCR4/CXCR7信号通路 滋养细胞 胎盘血管形成 子痫前期
  • 简介: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及其转录因子Foxp3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0年4月至2011年1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35例IM患儿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患儿分别采集2个)为研究对象,并按照标本采集时期分为IM急性期组(n=35)和IM恢复期组(n=35)。选择同期于本院儿童保健门诊进行常规体检的35例健康儿童的外周静脉血标本(每例儿童采集1个)为对照组(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分别检测3组血样标本中CD3+,CD3+CD4+,CD3+CD8+,CD4+CD25+Treg表达率及Foxp3mRN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IM患儿与健康儿童的年龄及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IM急性期组外周血CD3+,CD3+CD4+,CD3+CD8+,CD4+/CD8+和CD4+CD25+Treg测定结果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急性期组Foxp3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分别与IM恢复期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IM恢复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M急性期组CD4+CD25+Treg与Foxp3mRNA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823,P〈0.05)。结论IM急性期存在明显免疫失衡,即CD3+CD8+明显增高,CD3+CD4+及CD4+/CD8+明显降低,其免疫失衡原因可能是由于CD4+CD25+Treg数量降低及其转录因子Foxp3表达下调导致的免疫抑制功能不足所致。

  • 标签: FOXP3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CXC趋化因子受体(CXCR)4、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Ki-67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以及SDF-1对MMP-2和Ki-67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宫颈癌手术(初治)的60例宫颈癌患者的60例切除癌组织标本(术后经组织病理学检查证实均为宫颈鳞癌)纳入研究组,选取同期在该院因子宫肌瘤行子宫切除术的60例患者的正常宫颈组织标本60例纳入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年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青岛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SDF-1、CXCR4、MMP-2和Ki-67在两组标本中的表达,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DF-1、CXCR4、MMP-2和Ki-67在研究组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0%,68.33%,70.00%,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0.00%,8.33%,13.33%,1.67%,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9.63,7.04,4.00,4.00;P〈0.05);在研究组中,SDF-1、CXCR4、MMP-2和Ki-67的表达水平在淋巴结转移呈阳性标本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呈阴性者(χ2=16.692,P〈0.001;χ2=8.496,P〈0.01;χ2=4.762,P〈0.001;χ2=6.125,P〈0.05);SDF-1的表达水平与CXCR4、MMP-2和Ki-67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r=0.586,P=0.002;r=0.419,P=0.025;r=0.645,P〈0.001)。结论SDF-1、CXCR4、MMP-2和Ki-67的表达水平与宫颈鳞癌的发生、侵袭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或许可作为预测宫颈鳞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指标。SDF-1/CXCR4轴可通过加强肿瘤细胞MMP-2和Ki-67分泌的途径促进肿瘤的浸润和转移,提示SDF-1可能是药物治疗该病的重要靶点。

  • 标签: 宫颈肿瘤 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 CXC趋化因子受体4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KI-67 免疫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