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气正压通气对心力衰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8月~2015年6月间来我院就诊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者采用同一种气正压通气设备,对照组采用持续气正压通气模式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双水平气正压通气模式进行治疗,对各项检测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LVEF改善8.5%,对照组改善0.5%,两组左室收缩功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水平气正压通气模式治疗心力衰竭合并OSAHS患者的左心功能改善情况优于持续气正压通气治疗模式。

  • 标签: 气道正压通气 心力衰竭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双钳胃镜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上消化粘膜下肿瘤(SM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0例诊断为上消化粘膜下肿瘤的患者经双钳电子胃镜行ESD治疗,术后定期随访,观察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30例病例均完整剥离病灶,病灶平均直径为1.5±0.5cm,手术平均时间为70±35min。术中出现1例穿孔,穿孔率为3.33%,术后出血2例,出血率6.66%,术后随访,随访时间3月~12月,手术创面均完整愈合,未见病灶残留及复发。结论经双钳电子胃镜操作可降低操作难度,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有推广价值。

  • 标签: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 粘膜下肿瘤 双钳道胃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研究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自2014年2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40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医护人员给予对照组的20名患者采取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而对观察组的20名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方式,对照这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的患者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8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0例;观察组的患者护理效果非常好的有17例、良好的有2例、较差的有1例,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个小组之间比较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护人员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采用人性化护理干预的方式进行诊疗,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身体健康的恢复,对于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采用。

  • 标签: 呼吸内科 重症患者 人性化干预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住院精神障碍患者传染性标志物感染的情况,并为防治传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12年1月到2013年3月在我院住院的142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HBAG、HAV、HCV、HEV、HIV、TP进行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住院精神障碍患者HBSAg感染率最高达13.38%,HIV、TP、HCV都在1.2%以下,HAV、HEC检测出各一例。结论应对住院精神障碍者进行传染性标志物检测,在治疗其精神疾病的同时对有传染性患者进行科学治疗防护,隔离好同住院患者和做好医护人员自我防护。

  • 标签: 精神障碍患者 传染性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3月~2014年9月我院儿科收治的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25例患儿的临床特点。结果25例患儿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常见症状有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发热占28.0%,咽峡炎占44.0%,淋巴结肿大占76.0%,肝脏肿大占84.0%,脾脏肿大占68.0%,眼睑水肿占32.0%,皮疹占24.0%。实验室检查显示异型淋巴比例占72.0%,肝功能损害占64.0%,心肌酶异常占44.0%,尿常规异常占36%。结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的临床表现不明显,实验室检查具有复杂性,提高实验室检查结果与临床特点的重视程度,能够减少临床误诊、漏诊的可能性,提高确诊率。

  • 标签: 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临床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在应用NCPAP呼吸机后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160例,平均分观察组和实验组两组各80例,观察组运用NCPAP呼吸机治疗,实验组采用普通(机械通气)治疗,了解其临床效果并进行分析。结果分析两组的血气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存在着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早产儿在患有呼吸窘迫综合症的情况下运用NCPAP呼吸机治疗后临床效果明显,NCPAP呼吸机的应用挽救了大量早产儿的生命,值得推荐应用。

  • 标签: NCPAP呼吸机 早产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呼吸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科室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对2013.1~2013.12全年呼吸科室的111名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呼吸科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61%,首位易感染部位为下呼吸占64.29%,其次为泌尿道占28.57%,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7.14%。医院感染与病人发热有关。结论针对呼吸科患者的感染的相关因素,提出更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 标签: 呼吸科 医院感染 感染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NCPAP呼吸机在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采用NCPAP呼吸机治疗,对照组采用机械通气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血气分析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早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用NCPAP呼吸机治疗,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效果显著。

  • 标签: NCPAP呼吸机 早产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四维CT(4D-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ABC)用于肺部放射呼吸管理的差异。方法选取20例肺部放射治疗患者施行呼吸运动管理,采用四维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患者各10例。利用这两种技术分别计算PGTV/GTV,即计划靶区体积(PGTV)和静态大体肿瘤体积(GTV)的比值,对两种技术的照射靶区、计划时间、定位时间及治疗时间等指标进行比较,分析其差异,探讨不同呼吸管理技术的适应症。结果四维CT和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PGTV/GTV值分别为3.08±1.19、1.94±0.42,以上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维CT技术的定位时间及照射时间均显著短于主动呼吸控制技术(P<0.05);这两种技术得出的计划时间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P>0.05)。在患者客观缓解率方面,使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为60.0%,使用四维CT为50.0%,发生放射性肺炎的几率均为30.0%,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四维CT技术节省时间且耐受性较好,在对肿瘤体积较小的患者进行呼吸管理时尤为适用;主动呼吸控制技术的照射体积比较小,适用于对体力较好的患者进行呼吸管理。

  • 标签: 四维CT 主动呼吸控制 肺部放射呼吸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老年重症肺部感染呼吸内科临床诊断和治疗分析,确定更好的诊治方法。方法将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将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的50例患者病例做为对照组,其余50例采用常规治疗和支气管灌洗术的治疗方式患者病历做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48例占96%;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36例,占72%,P<0.05。观察组并发症占6%,对照组占20%,P<0.05。结论采用常规治疗和支气管灌洗术的治疗方式,对于老年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价值更佳。

  • 标签: 老年 重症肺部感染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并总结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整体护理的效果及体会。方法抽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252例呼吸衰竭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护理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整体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并进行对比总结。结果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后,病情均有好转。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肺功能改善情况,观察组患者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衰竭患者应用整体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促进其恢复及康复,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呼吸衰竭 整体护理 肺功能改善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治疗措施及其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本院从2009年到2012年间收治的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儿童8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患儿采取吸氧、止咳祛痰、止喘等常规治疗方法,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辅以匹多莫德颗粒治疗。根据患儿住院时间、临床表现、随访1年时间中患儿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次数以及发病的程度来分析判断。结果经过一年的时间治疗后,对照组和实验组患儿的病情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其中,实验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咳嗽、喘息的症状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并且实验组患儿住院时间比对照组短,呼吸系统再次感染的次数也比对照组少。结论对于儿科呼吸系统反复感染的症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以匹多莫德颗粒辅助治疗,有利于患儿尽快康复,并可以减少再次发病的次数。

  • 标签: 患儿 呼吸系统反复感染 治疗措施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7月至2014年7月期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38例随机分2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急性期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人性化护理模式应用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能够明显改善患者急性期心理状态。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期 心理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干预在重症哮喘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重症哮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给予呼吸干预,比较分析2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对照组为88.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护理满意度100%,对照组为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干预用于重症哮喘,能有效提高治疗满意度,帮助患者早日康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重症哮喘患者 呼吸干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喉炎的临床护理措施,旨在为临床提供有效的护理方法和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46例小儿急性喉炎患儿的临床护理特点。结果通过正确及时的护理,46例患儿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在治疗过程中,视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制订相应的护理方案,使患者治疗取得满意效果。

  • 标签: 小儿急性喉炎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的临床一般护理及手术前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急性阑尾炎患者发作入院患者34例临床观察及详细护理方法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选45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在术后均恢复良好,无感染并发症的出现,均痊愈出院。结论对急性阑尾炎患者做好及时有效的临床护理工作,减轻患者痛苦,缩短恢复时间,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提升患者与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尤其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是一种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的严重疾病,是由胰腺消化酶对胰腺自身消化引起的化学反应,由于胰腺坏死、感染,大量有毒渗液和坏死物质不断产生,积累于腹腔内,引起一系列严重生理紊乱和致死性并发症1。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胰腺炎发作住院患者采用一对一个别讲解,对患者进行全程健康教育,即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及预防知识。在接受正常治疗方案同时,给予相应的健康宣教,均取得良好的效果,顺利出院。

  • 标签: 急性胰腺炎 健康教育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方法对2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20例急性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均无肾脏病史,其中脑梗塞6例,脑出血1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时间2~11天。结论脑部病变严重程度、药物应用不当、老年人器官的退行性改变是导致脑血管病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的原因。根据易发原因提出相应的护理对策。危重患者重点监测生命体征及肾功能,正确应用脱水剂,加强老年人病情观察及护理是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重要措施。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呼吸内科病房感染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呼吸内科患者62例,对感染患者的标本按照微生物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并且将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加替沙星的敏感性最高,敏感率为100%。结论在临床用药的过程中,我们应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和药敏结果等,对用药进行合理的控制,保证用药的有效性。

  • 标签: 呼吸内科 病房感染 铜绿假单胞菌 抗菌药物 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