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到6月—2021年12月到本院医治下呼吸感染性疾病的80例患者,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5%,对比对照组总有效率76%,疗效显著;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对照组为35%,实验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有1例耐药菌,对照组为3例;各项数据对比实验组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感染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下呼吸道感染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在急性呼吸感染患儿中予以蓝芩口服液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共82例研究对象,均选自我院医治的急性呼吸感染患儿。通过随机数字表法设为两组,将采取氨溴特罗口服液治疗的41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采取蓝芩口服液治疗的41例患儿作为挂插足。对比两组患儿炎性指标和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CRP、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总有效率上,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蓝芩口服液应用于急性呼吸感染患儿中,可起到良好的抗炎作用,缓解疾病症状,治疗效果明显。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蓝芩口服液 炎性因子
  • 简介:摘要: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后,武汉火神山医院被确立为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定点收治医院,为传染专科医院。为了更好的落实医院感染制度的落实,火神山医院设立了感控联络员制度。特诊科作为辅助检查科室,感控联络员在一线工作中积极发挥作用,主要包括:感控知识培训与考核、科室感控工作督导与检查、及时与感控科碰头对接、不定时抽查与提问、职业暴露的紧急处置、建立奖惩机制等方面,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在医院感染控制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 标签: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析集束化护理对于呼吸烧伤气管切开患者救治中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 80例呼吸烧伤患者,收诊时间为 2017年 1月至 2018年 6月,将病例均分为对照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集束化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血气指标改善状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7.5%,显著低于对照组 30.0%,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观察组患者的 PaO2、 PaCO2、 SaO2血气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集束化护理模式对呼吸烧伤气管切开患者的干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几率,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促进患者的病情康复。

  • 标签: 集束化护理 呼吸道烧伤 气管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实施呼吸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并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120例。其中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抽取60例患者不进行任何管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抽取的60例患者机械通气后呼吸管理。记录应用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率。结果:应用管理后总不良事件率低于应用管理前,两组对比形成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呼吸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干扰素在新生儿呼吸合胞病毒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按照本次研究中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随机选取 2017年 4月 -2018年 4月 106名新生儿呼吸合胞病毒肺炎患者,两组患者采用数字分组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53名,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的治疗方式下,两组患者的 CD + 3 、 Mil-2R 、 IgE 水平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 CD + 3 、 Mil-2R 、 IgE 水平与对照组患者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CD + 3 高于对照组患者 , Mil-2R 、 IgE 水平低于对照组患者, 观察组患者用药安全性高于对照组患者, ( P< 0.05)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呼吸合胞病毒肺炎患者接受干扰素治疗,能有效的改善免疫水平,治疗安全性得到保证, 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干扰素 新生儿 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针对儿童上呼吸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20年4月到2021年10月期间收治的108例上呼吸感染患儿进行此次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全部患儿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单纯阿奇霉素治疗的54例患儿为参照组,联合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的54例患儿为研究组,观察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研究组优于参照组(P<0.05);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退时间,研究组均少于参照组(P<0.05)。结论 根据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确认,针对儿童上呼吸感染采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的临床疗效极为确切,可以有效控制患儿的病情,促进患儿的症状消失,有必要大力推广。

  • 标签: 儿童 上呼吸道感染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阿奇霉素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呼吸感染疾病特点,对比分析单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治疗的预后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6月-2020年6月期间内科收治的110例急性呼吸感染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组治疗,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5例,分别采取单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抗病毒药物+抗生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18%与对照组96.36%、症状消失时间接近,P>0.05;观察组患者皮疹、头晕、腹泻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抗病毒药物 抗生素 治疗效果 症状情况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干预后采用循证护理进行呼吸护理的效果。 方法 纳入实验研究的 88 例患者经临床诊断确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均行气管切开术干预,入组时间: 2018 年 5 月 -2020 年 5 月,分组方式以平行信封抽签方式开展,分别采用循证护理(实验组, n=44 )及常规护理(对照组, n=44 )开展呼吸护理,分析护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发生气管套管痰液阻塞、肺部感染及气管粘膜损伤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实验组的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 P < 0.05 。 结论 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行循证护理措施进行呼吸护理,有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优化患者的血气指标。

  • 标签: 神经外科 重症患者 气管切开术 循证护理 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呼吸症状就诊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相关性调查,为门诊就诊人员的心理状况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我地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患有呼吸症状就诊人员120例为观察组,同时选取未进行普通门诊就诊人员120例为对照组。采用纸质调查问卷形式进行人口学资料调查、匹斯堡睡眠质量问卷(PSQI)、医院内焦虑与抑郁量表(HADs)调查,统一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条目由专业人员解释说明,确保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准确无误的填写。参与调查人员240例,有效问卷240例,有效率100%。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职称、职业、婚姻状况等人口学信息无差异具有可比性。观察者患者抑郁、焦虑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SQI评分各维度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呼吸科门诊就诊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明显低于普通门诊就诊人员,应引起社会的关注。

  • 标签: 新冠肺炎 呼吸道症状就诊人员 心理健康状况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血沉(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细胞分析相关参数与呼吸病原体检出率的相关性,分析病原体感染率与性别、年龄间的关系,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9年1956例患者呼吸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甲型流感病毒(IV-A)、乙型流感病毒(IV-B)、副流感病毒(PIV)、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八种呼吸病原体IgM抗体检测情况,并结合1956例患者WBC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PH)、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 、红细胞计数(RBC)、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血沉(ESR)、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等指标,计算粒淋比值(NLR值),探讨这些血细胞参数、血清学指标与呼吸病原体抗体检出率间的相关性。结果:1.呼吸合胞病毒(RSV)抗体检出率与ES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腺病毒(ADV)、副流感病毒(PIV)抗体检出率与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3.甲型流感病毒(IV-A)抗体检出率与RBC、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乙型流感病毒(IV-B)抗体检出率与ESR、CRP、中性粒细胞计数、RBC、H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嗜肺军团菌(LP)抗体检出率与中性粒细胞计数、NL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肺炎支原体(MP)抗体检出率与PL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肺炎衣原体(CP)抗体检出率与NL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性别对PIV抗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除腺病毒(ADV)外,其他七种病原体在不同年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了解不同病原体检出率与性别、年龄间的关系,并通过结合血细胞参数和其他血清学检验指标的变化,对明确感染的病原体、患者的临床治疗、疾病的综合评价和鉴别方面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呼吸道病原体 ESR CRP NLR RBC HCT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究并观察反复呼吸感染患儿,应用芪防六君汤合参芪杏贝汤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反复呼吸感染患儿20例,予以芪防六君汤合参芪杏贝汤治疗,旨在观察其临床应用效果。结果 20例患儿经芪防六君汤合参芪杏贝汤治疗后,显效1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0.00%;其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低(P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芪防六君汤合参芪杏贝汤 应用观察
  • 简介:背景很少有关于飞行员和乘务员哮喘和过敏症发病率的研究。此项研究目的在于研究职业因素和个人因素(年龄、性别、遗传性过敏症、吸烟习惯)与哮喘和过敏症发病率的关系.方法:在1997年,对597名飞行员和936名乘务人员进行了标准化的问卷调查表回答。依据个人因素回归分析计算出3年范围内的哮喘和过敏症新发作的人数。结果呼吸症状和哮喘的流行在飞行员中比在乘务员中低2~3倍。

  • 标签: 遗传性过敏症 呼吸道症状 飞行员 乘务员 哮喘 飞机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呼吸机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于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者中选取80例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这些患者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40例。同时对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给予呼吸机治疗。然后对两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治疗疗效进行对比,发现症状有明显的改善。结果:在经过24小时治疗之后,采用呼吸机治疗的实验组在血气指标检测值要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治疗药物治疗的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患者经过治疗之后,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发现,接受呼吸机治疗的患者,治疗效果要明显高于采用常规方式治疗的患者,采用呼吸机治疗之后不仅对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行了改善,还降低了死亡率,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呼吸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应用补中益气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纳入60例患者,均为急性心衰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加补中益气汤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更高,而血二氧化碳分压更低,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急性心衰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补中益气汤 血气分析指标
  • 简介:摘要:探讨和总结急性上消化大出血的抢救与急诊处理方案 。方法 :将我院2020年1月-2021年8月 57例急性上消化大出血的患者的抢救进行归纳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急诊抢救治疗后,大部分患者在急诊抢救室止住活动性出血,收住ICU进一步治疗后转回消化内科住院、治愈出院。结论:早期建立中心静脉补液、申请输血、急诊胃镜是治疗的关键。 内科治疗55例,外科治疗2例。死亡1例。

  • 标签: 急性 上消化道 大出血 抢救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 2019.1~2020.1期间本院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 74例, 2019.1~2020.1,采取随机方法分组为对照组( 37例)、研究组( 37例),分别接受常规形式的通气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情况方面研究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通气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临床指标方面研究组 PaO2、 PH、 Sa02高于对照组, PaCO2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实施机械通气治疗能显著改善其各项气血指标以及呼吸困难症状,有助于患者治疗,推荐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ICU临床治疗 100例分析,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 100例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发病原因将所选病例均分为两组,肺外源性组 50例患者与肺内源性组 50例患者,对两组均实施治疗措施,对比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肺外源性组与肺内源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进行比较,肺内源性组的相关 ICU项目数据相对较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肺外源性组与肺内源性组患者的 7d内死亡率相比,肺内源性组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两组患者的住 ICU总死亡率比较差异较小( P> 0.05)。结论:与肺外源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相比,肺内源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有着较高的死亡率,临床治疗中应按照患者的具体情况实施相应的治疗,提高患者的存活率。

  • 标签: ICU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外源性 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