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2008年7月26日下午,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玉贤教授为组长,以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陈晓亚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毛龙研究员和西南大学张泽教授为成员的科技部“十一五”863重大项目动植物功能基因组研究中期执行情况检查组对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承担的两个课题进行了检查。

  • 标签: 植物功能基因组 中期检查 生命科学学院 北京大学 华中农业大学 科学研究院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一些新的合成纤维、尼伦或维尼伦层出不穷。有人认为,天然纤维,特别是蚕丝的需求量将日益衰减。但事实上,世界生丝产量却由1938年的5.6万吨增加到1990年的7.0万吨。目前,全球有50多个国家从事养蚕。虽然全世界蚕丝产量只占世界纺织纤维总量的0.17%,但国际蚕丝协会(ISA)对未来十年的蚕丝供应和需求量持乐观态度。

  • 标签: 蚕丝业 尼伦 蚕茧生产 生丝市场 栽桑 十年
  • 简介:2013年8月13-14日,973项目“家蚕关键品质性状分子解析及分子育种基础研究”项目中期总结会在西南大学蚕学宫成功召开。科技部基础研究中心钱万强博士,重庆市科委基础研究处黄昕处长,项目顾问专家向仲怀院士,项目责任专家张芝利研究员、陈杰教授、喻子牛教授、张家骅教授、杨公社教授,西南大学李明副校长、项目组专家成员周丛照教授、徐卫华教授、李龙研究员,以及项目课题负责人和学术骨干等40余人参加了会议。

  • 标签: 重庆市 中期 家蚕 评估 基础研究 分子育种
  • 简介:龙蚕镇位于蓬安县南面,辖16个村,141个合作社,4269户,16870人,耕地面积1053.3公顷,其中旱地520公顷。自六十年初开始大力发展蚕桑生产,到七十年末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农村经济的优势产业,成为了全国农业生产的先进典型。1979年因发展蚕桑成绩突出荣获过国务院嘉奖,当时全镇有桑树175万株,养蚕4568张,产茧14.45万公斤,蚕桑收入48.84万元。八十年代以来,该镇以“巩固提高四边桑,积极发展小桑园,因地制宜发展间作桑”为指导,继续拓宽蚕桑的路子。到1999年底,全镇已拥有桑树690万株,是1979年的3.9倍,建成间作桑园和小桑园483.3公顷,占旱地面积的93%

  • 标签: 蓬安县 龙蚕镇 蚕桑生产 规模经营 持续发展
  • 简介:2008年8月2日,由西南大学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主持的农业部“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学技术”(948)计划“十一五”重点项目“蚕桑特殊资源引进与利用研究”中期总结会在重庆北碚海宇温泉大酒店召开。

  • 标签: 项目组 蚕桑 中期 资源 中国农业科学院 蚕业研究所
  • 简介:《广西蚕业》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广西蚕学会主办的专业科技期刊,创办于1964年。其前身是广西区蚕业指导所主办的《广西木薯蚕简报》(1964年)、《广西蚕业简报》(1965年)。1966年正式创刊,刊名为《广西蚕业通讯》,1994年更名为《广西蚕业》。《广西蚕业》至今已出版、发行了41卷150期(含简报58期)。回顾《广西蚕业》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凝聚了多少专家、教授,科技人员为之撰稿、审稿、编辑所付出的辛勤劳动,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

  • 标签: 《广西蚕业》 发展历程 1966年 1994年 技术推广 科技期刊
  • 简介:栽桑养蚕是我县农业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蚕桑生产成为广大农民的致富门路.近年来,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其它经济作物的效益快速增长,尤其是蚕茧价格波动幅度较大,栽桑养蚕在农业中的优势逐渐减少.为了稳步发展蚕桑生产,增强蚕桑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蚕农增收,我县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 标签: 蚕农 增收 蚕桑生产 农业 射阳县 致富门路
  • 简介:2013年6月6日,科技部农村技术开发中心组织专家在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蚕学宫对“十二五”“863”项目“动物育种与细胞工程分子育种技术研究”子课题“家蚕分子育种技术创新与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系培育”进行了中期检查。

  • 标签: 分子育种技术 中期检查 品系培育 高产优质 技术创新 家蚕
  • 简介:十年,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不过一瞬问。然而,对于我单位而言,这是一段极不平凡和刻骨铭心的奋斗过程,最难忘的是各级领导的关怀、呵护和扶持,最可贵的是几代专家和全体职工无怨、无悔、无私的奉献,留下了一段艰苦奋斗、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走向辉煌的记录!

  • 标签: 建设历程 创新 40年 回顾 世纪 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