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6 个结果
  • 简介:老君洞原名混元石粱殿,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城南5公里的张庄乡梁村,始建于唐武德二年(619年),明嘉靖甲子岁重修,至明万历三年完工,是我国比较少见的石梁殿,1957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

  • 标签: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规程 修复 石刻 山西省 人民政府
  • 简介:龙门石窟小型窟龛坍塌、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对坍塌、缺失窟龛进行适当修补和复原,可使雕刻品免受日晒雨淋的侵蚀。为此,以龙门石窟683号洞窟坍塌窟顶的保护性修复为例,选用石材在坍塌洞窟恢复小体量窟顶的修复方法。试验证明,这种方法对石窟外观的改变不大,又可以解决雕刻品直接受到的日晒雨淋问题。试验表明,本方法有可能应用于其它露天摩崖石刻的保护。

  • 标签: 龙门石窟 坍塌窟龛 修复
  • 简介:2000年,成都市新都区文管所在整理历年来抢救性发掘中出土的陶片时,发现上世纪80年代在三河镇马家山砖厂出土的一批陶片象是一组陶车马俑残片。经考古专家和文物修复工作者初步判断为一组陶车马俑残片,且损坏很严重,残存陶片数量很多。经多次邀请省内外文物修复保护专家共同研究,

  • 标签: 出土 发掘 考古 东汉 马车 年代
  • 简介:隆兴寺始建于隋开皇六年(586年),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大规模扩建,寺内现仍保存有4座宋代殿阁。慈氏阁是其中之一,为二层楼阁式建筑,阁正中供奉着北宋初年木雕弥勒像一尊,又称慈式菩萨,为我国现存宋代木……

  • 标签: 龙纹 宋代 宋初 北宋 雕像 木雕
  • 简介:纯阳宫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广场西北隅,坐北面南,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0038平方米(南北长152米,东西平均宽67米)。纯阳宫为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道观,因其道号纯阳子而得名,因此也称吕祖庙。纯阳宫始建于宋代,经元、明、清几代扩建成现在的规模。现存五进院落。第一院落为上世纪50年代所建,其余四进院落为明清遗留建筑。中轴线由南往北依次为山门、“吕天仙祠”木牌坊、硬山顶的原宫门、吕祖殿、回廊亭、灵宝洞、潜真洞、玉皇阁。宫内总计殿堂70余间。

  • 标签: 文物保护 修复 石质 占地面积 50年代 太原市
  • 简介:陶器的发明是人类发展历史上的一项创举,是与定居生活、农业经济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在人类古代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考古学研究中的意义是多方面的,因此陶器修复工作,必须谨慎。在科技不断发展,新型材料不断涌现的趋势下,探讨出一套保护修复的规范化流程.意义重大而深远。

  • 标签: 保护修复 流程 彩陶 生活方式 考古学研究 发展历史
  • 简介:摘要:现存的馆藏壁画和部分原址壁画中,为了加固、保护壁画颜料层,在20世纪70—90年代,曾经大量使用加固剂和封护剂对壁画颜料层进行保护修复。受当时修复材料和施工工艺的局限,经过仅40余年的变化,一些早期的保护修复有机材料老化,导致许多壁画出现了新问题,主要表现为眩光、变色、龟裂、起翘等病害,严重影响壁画的长期保存和展陈。文章列举了国内外早期修复材料因老化失效而损害壁画的几桩案例,讨论了现代有机材料的老化对壁画保存的不利影响,并对修复材料的“失效”概念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可以认为,修复材料老化导致壁画外观的变化及保护材料未失效但造成壁画性质改变引发潜在病害的两种情况中任意一种,均可视为修复材料“失效”,为了长久保护壁画必须予以清除。最后探讨了清除失效修复材料时使用凝胶清洗和微乳液清洗等方法的有效性和前瞻性。

  • 标签: 失效 保护材料 清洗
  • 简介:摘要:为了更好地把精美古家具呈现于大众,运用传统修复工艺对一件罕见清紫檀雕莲叶龙纹宝座进行修复。经过制订方案、清洗、拼对、粘合、补配、雕刻、打磨、组装、做旧、保养等步骤,使此文物得到了较好的修复效果。古家具修理是一一项技术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复杂工艺,需要许多知识的积累,也要有好的手艺。只有从文物实际情况出发,遵循文物修复的原则,才能“修旧如旧”,还文物原貌。

  • 标签: 古家具 传统修复 清紫檀木
  • 简介:本刊讯(文宇):近日,山西灵石王家大院旅游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资寿寺景区,为营造更好的旅游环境,推动和谐社会之建设发展,在侯廷亮馆长本着“打造品牌景点,扩大客源市场”原则的率领下,对资寿寺景区内毁坏多年的关帝庙进行了全面修复

  • 标签: 关帝庙 景区 修复 开放 有限责任公司 旅游环境
  • 简介:本文以一件馆藏汉代连孤纹铜镜的保护修复过程为主线,通过介绍该件器物的基本信息、保存现状,病害检测分析等状况,确定了具体的保护修复技术路线,使一件残损严重、濒临完全矿化的青铜镜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并以此来简单介绍此类青铜丈物的保护修复方法。

  • 标签: 青铜镜 保护 修复
  • 简介:对鄂东南地区"太公"习俗的研究可以探寻民俗活动的时空语境。由于地理特征和早期移民活动而分散居住的宗族房支通过连年举行的"太公"活动形成了日常生活中跨越地域的共同体意识和行动路径。进入19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力量的深入,村庄流动性的增强,地方文化中支撑房头意识的意义系统和行动单位正在被替代,"太公"习俗得以延续的价值依托和组织载体日渐消解。

  • 标签: “接太公” 民间习俗 房头 宗族
  • 简介:新年伊始,万象更新。在2014年新春件节即将来临之际,甘肃省博物馆与四川博物院、绵竹市博物馆精心准备,隆重推出的《迎新福一纸万象——中国·四川绵竹年画精品展》2014年1月24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展出。这是我馆在春节期间引进的一个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展览,为兰州市民献上了一份即传统又有新意的新春贺礼。

  • 标签: 绵竹年画 四川 万象 精品 中国 甘肃省博物馆
  • 简介:2004年金色九月,一场秋雨过去,大地湿湿漉漉,散发出泥土芳香。今秋的好墒情,预示着来年的生机和希望。

  • 标签: 感受 手术 移植 肝脏 接受 医院
  • 简介:文物修复保护理念、原则是保护修复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指导思想,是修复者对其保护修复的文物处理到何种程度的一种度的把握。中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产生了较大的差异,针对中西方的不同点进行了理论性的探讨,介绍了文物医生的工作性质,提出了“没有绝对标准,只有因病施治、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组合、不以唯美至上”的原则、标准,强调了“将一件件包含着准确、完整历史信息的文物流传给子孙后代,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的重要性。

  • 标签: 理念 原则 标准
  • 简介:岁月就像一把杀猪刀,转瞬之间,那些青葱岁月就远离了我们,留下的除了存于脑中的记忆还有留存于胶片上的美好瞬间,但那些老照片伴随着日子的流逝也逐渐变黄褪色而严重受损。

  • 标签: PHOTOSHOP 旧照片 修复 学会 老照片
  • 简介:砂子山元墓位于赤峰市元宝山公社宁家营子乡砂子山西坡,是一座小型砖砌单室墓。墓室方形,每边长2.5、壁高0.95米,券顶高2米。内部形状似现代牧民居住的蒙古包,墓室四壁面及券顶布满彩绘(详见《文物》1983年第四期),这些出自元代画工手笔的真迹,为我们研究元代舆服、礼乐制度、生活习俗、美术等提供了难得的形象资料。为使元墓壁画得到完整的保护,一九八

  • 标签: 元墓壁画 券顶 礼乐制度 硝基清漆 砖室墓 西坡
  • 简介:一、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的内涵中国传统文物修复技术既是一门有上千年历史的传统工艺技术又是一门边缘科学,它包含了很多学科和实用技术,在学科方面,有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金石学、化学、金属工艺学、美术鉴赏、鉴定学等;在实用技术方面有造纸、纺织、钣金、铸造、鎏金、油漆、陶瓷、电焊、石刻、色彩、绘画和书法等.

  • 标签: 文物修复 无形文化遗产 化学 金属工艺学 学科 技术
  • 简介:国内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目前普遍运用传统装裱技术对残破文献进行补缀与裱。在对破损文献载体纸质加固的过程中,预防与克服文献字迹、印痕、图案、纸色的洇散掉色,保障文献墨迹安全至为最要。本文拟以文献托裱修复中墨迹洇散成因与预防措施为切入点来阐述文献托裱修复中的墨迹保护。

  • 标签: 文献 修复 墨迹 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