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机械应力在足底黑素瘤形成中的潜在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21年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29例足底黑素瘤的分布位置及临床特征,采用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比较承重区(足趾、足前部、足中部外侧、足跟)与非承重区(足弓)皮损分布的差异,t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和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足底承重区与非承重区黑素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129例足底黑素瘤患者中,男66例(51.2%),女63例(48.8%),发病年龄(60.6 ± 13.1)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足跟(65个病变,1.31个/cm2),其余依次是足前部(31个病变,0.41个/cm2)、足趾底面(15个病变,0.43个/cm2)、足中部外侧(11个病变,0.38个/cm2)、足弓(7个病变,0.16个/cm2)。卡方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承重区较非承重区更易患黑素瘤(χ2 = 66.59,P < 0.001);与足弓部相比,足跟和足前部发病密度更高(χ2值分别为38.29、5.23,P值分别< 0.001、= 0.022)。承重区与非承重区足底黑素瘤患者性别、年龄、职业、左/右足受累、皮损Breslow厚度、溃疡情况、Clark分级、淋巴结转移、肿瘤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足底承重区较非承重区更易患黑素瘤,推测机械应力刺激可能与黑素瘤的发生发展有关。

  • 标签: 黑色素瘤 机械应力 临床病理特点
  • 简介:摘要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止痛效果的分析。86例患者,显效(临床症状消失、站立、行走如常)61例,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但站立、行走超过半小时后足底又感不适)22例,无效(临床症状无变化或虽有减轻,但站立、行走疼痛未减轻)3例。体外冲击波治疗可明显减轻足底筋膜炎引起的疼痛及不适。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足底筋膜炎
  • 简介:目的观察患有髌骨劳损学生步态相关指标的变化,分析髌骨劳损与人体COP轨迹变化是否存在相关性。为髌骨劳损患者康复、预防以及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数字化场地和MotionAnalysisStudio系统对患有髌骨劳损症状的15名男大学生进行测试,采集足底面积、COP轨迹、COP轨迹X轴、COP轨迹Y轴、几何中心等相关数据,数据整理后用SPSS20.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结论正常行走状态下受试者患肢与健肢的单帧平均压力指标、COP轨迹指标、几何中心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蹲起动作测试中人体COP轨迹X轴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脚印面积、单帧平均压力、COP轨迹、COP轨迹Y轴以及几何中心等指标没有显著性差异。

  • 标签: 髌骨劳损 步态 COP轨迹
  • 简介:摘要:全面分析体外冲击波对足底筋膜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22年6月-2023年7月共计100例临床足底筋膜炎患者,使用完全随机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共计50例,其中我们对对照组的患者使用常规的护理康复方式,对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体外冲击波的治疗方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VAS评分情况和足底筋膜炎的厚度变化情况进行临床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治疗之前VAS评分和足底筋膜炎厚度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后3个月之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和足底筋膜炎厚度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标签: 体外冲击波 足底筋膜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研究足底穴位刺激联合中药足浴在早泄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9月至2023年4月期间在我院男科接受治疗的120例早泄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另60例作为观察组加用足底穴位刺激联合中药足浴。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康复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足底穴位刺激联合中药足浴治疗可改善早泄患者的射精潜伏期短的问题,帮助患者解决实际存在的身体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早泄 足底穴位刺激 中药足浴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足底压力的分布特征,为参加体育舞蹈训练的普通大学生和体育舞蹈专业学生提供数据参考。方法:采用footscanUSB足底压力平板测试系统对8名普通女大学生和8名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进行正常行走、伦巴走步的足底压力测试。结果:裸足正常行走过程中,体育舞蹈专业和普通女大学生在足底各分区压力分布基本一致,无显著性差异;普通女大学生在第2-5趾、第1跖骨、第2跖骨、第5跖骨、足中部区域左、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除了在第1趾存在差异外,左右足无显著性差异;体育舞蹈专业大学生在伦巴走步过程中,压力中心轨迹与正常行走时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在足底各分区压力-时间积分中表现为,左右脚的脚前掌、足中部压力-时间积分变大,足跟部位压力-时间积分明显变小,且与正常行走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弓部位。结论:体育舞蹈专业女大学生在做舞蹈动作时,压力主要集中于脚前掌和足中部,且外侧跖骨受力显著。参加体育舞蹈训练时必须穿着适当高度、适当硬度的舞蹈鞋来缓解脚前掌和足中部的压力。

  • 标签: 体育舞蹈 足底压力 普通大学生 压力峰值 压力中心轨迹 时间-压力积分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不同方法治疗对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预后效果的影响,为麻风病足底溃疡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所2000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总计40例。进行40例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随机分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清创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常规清创术加行综合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期间创面肉芽覆盖面积、创面肉芽性质积分变化情况,进行患者治疗效果满意度问卷调查。结果观察组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以及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创面肉芽覆盖面积以及性质积分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清创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辅助治疗可以提高麻风病足底溃疡患者治疗预后效果,利于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患者满意度高。

  • 标签: 麻风病足底溃疡 常规清创术 综合辅助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精准护理在足底筋膜炎患者功能恢复中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于2022.01-2023.01,1年内收治的1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分为对照组(80例,仅接受传统常规护理治疗)和观察组(80例,接受精准护理干预治疗)。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效果进行收集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营养状况、治疗反应、预后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精准护理在足底筋膜炎患者的康复中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可帮助患者恢复功能并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肉骨骼的超声检查对患有慢性足底筋膜炎的病人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0例于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有单侧慢性足底筋膜炎的病人,均采用肌肉骨骼超声对足底筋膜的厚度进行测量,对比患侧、健侧足底筋膜的厚度差异。结果经过超声测量足底筋膜厚度,其健侧与患侧的ICC分别为0.90和0.86,显示重测信度较好。对比足底筋膜炎患侧与健侧的平均厚度,结果发现,患侧足底厚度显著大于健侧(P<0.05)。结论肌肉骨骼的超声检查结合临床症状,可有效评价和估算足底筋膜的厚度,同时可作为患有慢性足底筋膜炎病人康复治疗的重要参数,具有进一步扩大样本研究的价值。

  • 标签: 足底筋膜炎 肌肉骨骼的超声检查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足底静脉泵结合依诺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17年 9月到 2019年 7月我科收治的股骨干骨折患者 46例采用 A、 B、 A、 B组。每组 23例,患者入院后均行气垫床、注射依诺肝素、消肿等处理,待病情许可后择期手术治疗。 A组患者入院后即行冷敷、消肿、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 B组患者入院后行冷敷、消肿、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 +足底静脉泵治疗。取患肢肿胀程度、各组张力性水疱发生例数及术前 B超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结果 在患肢肿胀程度及张力性水疱方面加用足底静脉泵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足底静脉泵可有效减低患肢肿胀程度,预防下肢血栓的形成。

  • 标签: 深静脉血栓 抗凝 依诺肝素 小腿 -足底静脉泵
  • 简介:作者自1995年9月至2008年6月取用足部小型皮片打包移植修复手指指端皮肤缺损43例(56指),或者取用邻指皮片、腹部皮片及上肢皮片移植覆盖创面,要使皮片与伤指皮肤与螺纹交界区对合

  • 标签: 修复手指 手指指端 打包移植
  • 简介:摘要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CTPI)技术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足底肌肉血流灌注特点。方法:利用CTPI及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对双下肢动脉进行重建。结果:1、T2DM患者非坏疽肢足底肌肉血流灌注中血容量(BV)、血流速度(BF)大于对照组(P<0.05),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较对照组患者短(P<0.05)。2、干性坏疽组患足较湿性坏疽组患足BV少、BF慢,MTT、TTP长(P<0.05)。 结论:通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偏瘫病人动态足底压力与步态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4月—2019年1月内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收治的可独立步行>10m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研究组,同时,选择60名健康者设为对照组,选择GaitWatch三维步态分析与训练系统(步态)作为工具,测试两组对象的动态足底压力及步态,并比较。结果第一,比较足底压力峰值,脑卒中偏瘫者与正常人的表现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脑卒中偏瘫与正常人步态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显示,脑卒中偏瘫病人的动态足底压力与步态指标存在相关性,如步宽、步速等。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 动态足底压力 步态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足底筋膜炎患者对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治疗敏感度,探讨其对于足底筋膜炎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 。方法: 2018 年 6月到 2019 年 6 月我院收治了 30 例足底筋膜炎患者, 计算机无选择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是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仅用传统的足底筋膜炎 治疗,实验组采用传统疗法结合体外冲击波疗法 ,星期对足底筋膜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包括患者的疼痛程度与足底筋膜厚度,对治疗效果作出评价 分析其疗效差异。结果:实验组经过一个疗程体外冲击波疗法的治疗相比于接受传统治疗的患者,患者的疼痛有明显的好转,足底筋膜的厚度相对于对照组减少的程度更大,并且治疗有效率相对更高。 结论:体外冲击波疗法确实对足底筋膜炎患者有确定疗效,拓宽了医生的治疗思路,更大程度的减轻了患者的疼痛,另一方面可以改善患者的足部功能,减轻足底筋膜炎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值得临床参考。

  • 标签: 体外冲击波疗法 足底筋膜炎 康复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对慢性足底筋膜炎的诊断效果。方法:研究择取我院收治的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52例进行观察,时间在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其均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来对其进行健侧与患侧的足底筋膜厚度进行观察和记录。且为了保证检查的确切性,可间隔2d进行再次检测。结果:在第一次检测中,患侧足底筋膜厚度为(4.87±0.23)mm、健侧足底筋膜厚度为(3.80±0.23)mm;在第二次检测中,患侧足底筋膜厚度为(5.64±0.22)mm、健侧足底筋膜厚度为(3.87±0.23)mm。从对比可以看出,患侧与健侧差异较大(P<0.05),且患侧第二次检测的厚度相较于第一次偏高(P<0.05)。结论:对慢性足底筋膜炎患者予以肌肉骨骼超声检查,可根据足底筋膜厚度变化,来评估其炎症水肿的严重程度,为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 标签: 肌肉骨骼超声检查 慢性足底筋膜炎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足底筋膜炎的实际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研究。方法:将来我院就医的60名足底筋膜炎患者当成了研究对象,之后根据治疗方式的差异将其分成了实验及对照两组,各30名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的是超声波治疗措施,而实验组患者则采用的是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治疗措施。最后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及足部功能活动情况进行了量化分析对比。结果:治疗2周、3周后,两组患者的NRS和RM评分均大幅度降低(P<0.05),之后实验组患者的RM和NRS评分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足底筋膜炎患者来说,发散式体外冲击波是一种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案,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当做好这类治疗措施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足底筋膜炎患者 发散式体外冲击波 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