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2018年5月5日是马克诞辰200周年的纪念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学说——马克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就马克主义理论在中国的传脉来说,已进入到了中国化马克主义理论的新时代。本文就谈谈从马克主义到中国化马克主义的历史进程和对中国化马克主义的理论定位。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诞辰200周年
  • 简介:【摘要】开展马克主义整体性的研究,可以借鉴国外马克主义的研究成果。国外马克主义主要是指国外那些有别于前苏联为代表的所谓“正统马克主义”的各种各样的“马克主义”学说,其中特别是所谓“西方马克主义”。国外马克主义思潮林立、学说观点繁杂,但它们有一个大致的共同点,即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没有把马克主义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而是自觉不自觉地都是把马克主义理论作为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理解和发挥。在理论上主要表现为把马克主义理解为一种社会理论、社会哲学,或者更为具体地说,是一种对资本主义社会或现代社会的、迄今为止最为卓越的社会批判理论。

  • 标签: 国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国外
  • 简介:作为马克主义理论的开创者,马克在理论创立过程中形成了立场鲜明、态度客观、逻辑严密、语言生动、情感真挚的文风,这一文风体现了马克的学风和作风,也强化了他的观点.同时成为读者理解马克主义理论的催化剂,值得认真研究和学习。当今马克主义者在研究和传播马克主义时应该提高文风自觉性,遵循马克主义文风的原则要求,养成马克主义文风,并在继承中不断发展,摸索和形成具有自身个性的独特文风。做到深入浅出.让马克主义更加深入人心。

  • 标签: 马克思 文风 学风
  • 简介:如何在新的视阈中重新理解马克哲学?这是当今马克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十多年来,俞吾金教授在“重新理解马克”的口号下,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马克哲学做出了不同的诠释。要言之,他试图超越马克哲学的传统阐释路线,沿着“物、价值、时间和自由”的经济哲学路径,重新诠释马克哲学,对马克哲学体系提出了新的构想。那么,“重新理解马克”意味着什么?“重新理解马克”的目的是什么?“重新理解马克”的关键问题何在?经过“重新理解”的“马克”以何种新形象示人?被“重新理解”的“马克”是否符合马克的原意?是否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本文试图围绕着上述问题对俞吾金教授在重新理解马克哲学方面的学术观点进行批判性反思,并阐发个人的看法。

  • 标签: 重新理解马克思 俞吾金视阈 马克思哲学
  • 简介:要划清马克主义与反马克主义的界限,必须准确把握马克主义的科学内涵。因时、因地制宜,用发展的眼光,准确、全面理解马克主义。反马克主义表现形式有新自由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普世价值”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等。国内外历史背景和社会的深刻变化、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而处于低潮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制度的长期对立等是其出现的主要原因。坚持马克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需要完整准确掌握争运用马克主义,推进马克主义中国化,正确处理好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整合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反马克思主义 社会思潮
  • 简介:[编者按]苏东剧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国外马克主义研究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冲击.但是,运动的低潮并不意味着理论研究的沉寂,相反更需要理论上反思,并催生着理论上的创新.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研究马克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热潮.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系列国际性的有关马克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大型学术会议的召开.在这些学术会议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在巴黎召开的"国际马克大会".从1995年至今,国际马克大会已连续召开了四次.第四届国际马克大会于2004年9月28日-10月2日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近千名学者云集巴黎参加这次马克主义学者的盛会.为深入研究西方左翼理论思潮、及时了解和把握西方左翼学者关于马克主义、社会主义、资本主义等重大问题的研究成果和动向,本刊记者特地采访了曾参加第二、三、四届国际马克大会以及"纪念发表150周年国际大会"和"全球化与人类解放国际大会"的中央编译局副局长李其庆研究员,就理论界比较关注的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 标签: 马克思主义研究 重大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 左翼 苏东剧变 共产党宣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正>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导言》是《自然辩证法》一书中最重要、最完整的一篇论文,它集中体现了全书的基本思想.在马克主义哲学的发展史上,第一次系统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导言》分两部分.在前一部分,恩格斯通过对当时社会生产的发展和自然科学发展历史的考察,阐明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产生及其被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正如他所指出的:“在自然科学中,由于它本身的发展,形而上学的观点已经成为不可能的了.”

  • 标签: 著作介绍 自然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经典 《导言》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形而上学
  • 简介:观念的统治这种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就在国家-党-国家意识形态的畸形统一性中凯旋了,19 中时——马克的观念就换上了第二副面孔,(马克)生产出来的具有总体理论(马克主义)统一性的作品

  • 标签:
  • 简介:摘要:实现全人类解放与世界和平,是马克一生理论创作和革命实践中所倡导的主要思想之一。本文以实现和平路径为主题,从实现人与人之间和平的道德选择、实现国与国之间和平的制度选择以及实现无产阶级解放的策略选择等方面,分析马克的和平思想,旨在为马克和平思想的当代应用提供一些思考。

  • 标签: 马克思 和平思想 国际关系
  • 简介:十九世纪三十年代的柏林,雪橇是冬季普遍的交通工具.那些上流社会的人物,常常穿着华丽的服装,乘坐着一队队雪橇,争荣斗富,招摇过市,人民群众对他们极其憎恶.大学生们为了在娱乐活动中讽刺这些上层人物,便在新年的狂欢节期间,发表了独具特色的'雪橇会'.在柏林大学读书的马克,很爱参加这种雪橇会.他和其他大学生们一道,仿照上流社会人物的雪橇队,化装出行.为了要在每一架雪橇里坐一男一女,有一半大学生是男扮女装的.他们有的穿翻毛皮袄,有的在便帽上插着鸵鸟毛,有的把罐子扣在脑袋上,有的把枕头系在肚子上,

  • 标签: 一队队 柏林大学 上层人物 男扮女装 十九世纪 人民群众
  • 简介:特里尔是德国西部边境上的一个小城,人口虽然只有十万,但历史却十分悠久。它是欧洲四大古都之一,排在伦敦、巴黎、罗马之后。在这座环境优美的小城中,随处可见的是古罗马留下的遗址和遗迹,如矗立在市北面的“黑城门”,据说就建于公元二世纪,是当时罗马帝国最高大的城门。

  • 标签: 马克思故居 德国 特里尔 人文景观
  • 简介:愈吾金在2011年第12期《探索与争鸣》杂志撰文说,一些研究者把马克本人的全部思想理解为马克主义。但那样理解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因为在青年时期,马克的思想深受黑格尔的影响,是一个青年黑格尔主义者。马克是通过对现实斗争的参与,对国民经济学的研究和对传统观念的批判,才创立历史唯物主义这种新理论的。只有当这种新理论诞生时,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探索与争鸣》 黑格尔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 青年时期 国民经济学
  • 简介:<正>马克的公平观由以下三个方面内容组成。(一)公平的物质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马克认为,简单商品经济社会具有公允性,即商品生产奉行等价交换原则,其基础是生产资料的个人所有制和个人劳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工人与资本家之间发生的

  • 标签: 公平观 马克思 行等价 资本主义社会 全体劳动者 简单商品经济
  • 简介:<正>马克这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戏剧文学这样一种特殊的艺术,也有着深刻的研究、卓越的才能和浓烈的兴致。如果以为马克不是文学家、也不是戏剧家,既没有写作剧本,也没有写出系

  • 标签: 莎士比亚 戏剧家 戏剧理论 文学家 思想家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需要存在的时代背景。马克主义——这一影响人类社会几百年的学说也不例外。马克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包括马克主义得以存留在世界上并且得以不断延续,其根源在于马克主义是建立在几千年来人类最优秀文化传统背景之上与时俱进作用于人类社会。马克主义,这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结合体,一刻不停地在帮助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它在影响和改造着我。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产生 发展 对我的影响
  • 简介:本文立足于后危机时代,综合凯恩斯、霍布森和马克三位思想家的真知灼见来阐释当前这场自上个世纪以来最严重的信贷危机和经济衰退。主流思想界宣扬的依靠投资刺激经济的政策事实上违背了凯恩斯的初衷,而当今失衡的国际调节机制则进一步阻碍了经济的复苏。霍布森所提出的财富和分配的不均使得危机的发生变得更加容易,经济复苏变得更加困难。马克关于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财富和分配不均的权力观不仅见证了危机的发生,而且预见到了全球化的发展及其问题。为了避免危机,我们需要重新调整我们的经济生活:从消费转向休闲,从金融化转向可持续性,从全球化转向社区,从贪财转向道德。

  • 标签: 凯恩斯 霍布森 马克思 危机
  • 简介:马克不但是马克主义的创始人,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也是世界公认的大学者。在他一生的革命生涯和学术生涯中,始终都与书为伴,好学不辍。19世纪中叶的欧洲,曾流行着一种“自白书”的文字游戏,通过其中各项的回答,基本上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格和爱好。在“您最喜爱的事”一栏中,马克清清楚楚地答道——“啃书本”。作为一位伟人,马克之所以能获得巨大成功,在各个学术领域中都能有所作为,成为一个时代思想的高峰,是与他科学合理的读书方法密不可分的。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读书方法 心法 19世纪中叶 革命导师 无产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