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一系列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威胁着地球安危,于是全世界的领导者们通力合作,创造了一个复杂的气象卫星网络来控制天气,保障人民的安全。然而这个卫星网络却出了问题——原本应该保护地球的系统开始攻击地球,一场席卷整个世界、摧毁一切的灭世浩劫从天而降。这就是《全球风暴》为影迷们带来了的一场惊险刺激的2017灾难电影。

  • 标签: 天气 风暴 卫星网络 自然灾害 通力合作 地球
  • 简介:少数民族电影是中国电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发展与地理空间分布的特殊性,呈现了独立完整的民族文化形态和文化心理逻辑,这使得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呈现了不同的文化审美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政府通过电影强大的宣传媒介推行民族政策,使这一时期产生了大量经典作品《五朵金花》《刘三姐》《阿娜尔罕》《冰山上的来客》《阿诗玛》等。尽管这些作品具有不可避免的政治意识形态,但在中国电影镜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 地理空间分布 《刘三姐》 政治意识形态 民族政策 宣传媒介
  • 简介:作为声音与影像相结合的艺术,电视剧在全球化领域下的跨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不容小觑。随着信息全球化趋势的不断深入,来自国外的电视剧通过各种传播渠道逐渐走入我国文化市场。全球化趋势的加深必然导致来自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就当下形势而言,这种冲突更多地表现为文化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的侵袭,巧妙的文化传播形势无疑能够推动侵袭的成功。

  • 标签: 跨文化传播 中国电视剧 电视剧创作 文化强势 传播渠道 国产剧
  • 简介:模仿电影,尤其是以幽默、诙谐、讽刺手法对原作加以批评、调侃的作品本来不是什么新生事物;尤其当家庭录像机流行以后,或取材单一作品,或取材多部作品,以重编、混编的形式制作模仿作品,也随之在既是观众又是业余录像编辑者中与日俱增。近年,由于电脑视频编辑程式广为普及,以数字影音素材为蓝本的作品更为普遍。另一类同样来自民间,却是利用磁带、数字媒体廉价普及之便,另组演员模仿制作拍摄的作品不同,混编"恶搞"作品从一出现就要面对"盗用他人受版权保护影像资源"的法律挑战。本文着眼这些作品所带来的独特文化内涵,其本身就是网络文化对于西式商业法规和经营手段带来的挑战。然而,更深层文化的意义,往往是这些作品对于原本是国际大片的本土化诠释,这些在中国电影国际化产品上冒起的"副产品"往往是一种比原作更具有民族电影本质的影视作品。

  • 标签: 模仿电影 华语电影 工业 民族电影
  • 简介:近十多年来.由于多元文化主义,后殖民研究和全球化理论的影响.以及荚美电影学界对于民族电影典范(NationalCinemaParadigm)的省思.在英语世界的中文电影研究学者逐渐对于如何建构一个适于研究当代中文电影的理论架构展开系列的争论与反思。此学术争论的来由主要有三。第一.电影史学家逐渐发现.因为特定历史原因,两岸三地的电影发展自电影引入中国始.便走着相异的发展路线.不仅电影工业的产制结构不同.而且所生产的影片在意识形态上和美学上也有差异。因此。在香港和台湾所生产的电影无法与在内地所生产的电影放在同一个社会与文化脉络中进行讨论。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学者于是开始强调两岸三地电影发展史的多元性与差异性。

  • 标签: 华语电影 历史书写 电影研究 诗学 政治 多元文化主义
  • 简介: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暑期推出的季播栏目《汉语桥·2016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脱胎自曾经举办6届的《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2014年,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等以“汉语”为主题的文化竞猜类节目相继推出之时,中央电视台着力打造文化传播的“大会”系列品牌,同时也为了拓宽赛事的参与度和广泛性,适应日渐兴起的外国人学习汉语热潮,将“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升级为“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

  • 标签: 文化传播 汉语热 外国人 对外传播 中央电视台 创新
  • 简介:印度是全球重要的电影出产地区。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印度几乎保持每年生产1000部以上电影的纪录,堪称全球电影产量最大的国家。根据研究报告,印度电影产业的市场规模今年有望达到1500亿卢比,2019年有望升至2000亿卢比。随着印度电影在全球影响力的增加。

  • 标签: 印度电影 吸引力 全球化 元素 视域 书写
  • 简介:21世纪到来前夜,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趋强劲,世界电影却日渐呈现出一种在电影文化和审美上的多极均势和文明开化的新格局.以美国好莱坞为主流的电影工业,属于强势的一极;而众多不同国家拥有各自民族本源性文化血脉并富于审美原创性的本土电影,则属于弱势的多极,它们为能与好莱坞共存而被激发出一种新的多边主动性.由此乃在全球化空间里,渐次构成一个各具人文特征与审美品质,并且互难替代、多边互动、多元共生的竞技场.

  • 标签: 本土创新 电影审美 多极均势
  • 简介:2002年11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高等院校电影电视学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在上海召开。围绕本届论坛的学术焦点,即“冲突与和谐——全球化空间中亚洲影视的新趋势”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探讨。媒介全球化的逼近二十一世纪之际,“全球化”已不仅仅是一个热门话题,而成为人人都回避不了的当下现实和生存语境。面对媒介全球化的逼近,中国影视尤其是电影必须走向世界,这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德国柏林电影节前主席、现任威尼斯电影节主席莫里茨·德·哈尔德先生,积极肯定了中国电影十余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他指出,张艺谋、陈凯歌以来的中国导演频频在国际电影节上捧走奖杯,以及台湾、香港电影在国际上的知名度,都充分证明了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中地位的提升。清华大学比较文学研究中心主任王宁教授认为,虽然国内对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

  • 标签: 全球化 中国电影产业 新趋势 中国影视业 高层论坛 中国高校
  • 简介:2005年6月6日至10日,以中国电影百年华诞为契机,上海大学、北京大学、国际亚洲电影研究学会(AsianCinemaStudiesSociety,简称ACSS,总部设于美国费城)、上海国际电影节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举办了"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电影与亚洲电影:中国电影百年纪念暨ACSS2005年会"大型国际学术会议.

  • 标签: 中国电影 亚洲电影 全球化 国际学术会议 现代主义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