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9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以太仓库为切入点,指出张居正时代的中央财政制度改革是在屯田、盐法开中、民运等原有财政体系日渐无法满足北边军镇基本常规需求的情况下,在嘉靖、隆庆以来持续改革的基础上,为改变太仓库长期入不敷出的局面而进行的努力。这次改革在财政方面展现出强烈的中央集权化倾向,但其间太仓库收支渐增的趋势仍在,收不抵支的隐患仍存,北边军镇屯田等原有财政供应体系日渐失效的基本问题未能解决。张居正死后,太仓库财政状况迅速恶化。因此,张居正时期的改革仅仅是推延了明王朝财政崩溃的时间而已。

  • 标签: 张居正 太仓库 北边军饷 万历 年例银
  • 简介:清初承袭明后期的"一条鞭法",对地方财政实行分级分类定额包干体制,同时大幅度删减地方财政预算,使各级地方政府职能趋于萎缩.清中叶推行的"耗羡归公"与"养廉银"制度,原是为了弥补各级政府办公经费之不足,但由于此后盛行"就廉摊捐",使之名存实亡;另一方面,由于清后期对地方存留经费实行全省统一结算制度,使基层政府失去了财政自主权.晚清地方财政主要依赖于捐纳与厘金,强化了地方政府的某些职能,但同时也促进了绅商一体化,推动了基层社会的自治化进程.

  • 标签: 清代 福建 地方财政 政府职能
  • 简介:中世纪时,国库、财政署和私室是英国最主要的中央财政管理机构,三个机构的命运漂浮不定,主要原因是国王及其王室才是财政管理的中心所在。都铎时期,国王们为加强对财政的个人控制,建立了私室财政体制。斯图亚特王朝建立初期,中央财政管理一仍旧惯,但1612年的管理革新实践却奠定了后来国库复兴的基础。综观这一时期的财政管理机构的沿革可知,连续性、渐进性、经验性和灵活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 标签: 中世纪 近代早期 中央财政管理机构 沿革
  • 简介:本文就民族高校财务工作的特点和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的要求,阐述加强对民族高校财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及其意义.

  • 标签: 民族 高校 财务 职业道德
  • 简介:万历援朝御倭之战,是全球化开端时代东亚史上首次大规模国际战争。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全球史的一部分,张居正改革之后,明廷财政与白银密不可分,明朝财政体系处于由实物和力役为主向白银货币为主的急剧转型之中,却突如其来地遭遇了一场不在本土进行的对外战争,这一战争是对明廷财政的极大挑战。本文尝试以白银货币为中心,剖析战争财政问题,从战争发展过程考察明廷财政的战争投入实态,揭示这场战争明廷财政的白银投入粗估达到2000万两以上,对这场战争取得最终胜利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标签: 万历 援朝之战 明廷财政 白银 战争投入
  • 简介: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策划并发动了东北事变并很快占领了整个东北,紧接着日军又不断制造事端,将侵略的矛头指向华北乃至于整个中国。与其武装入侵相配合,日本当局还竭力破坏和扰乱中国的财政结构,为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进行准备。本文即主要针对九一八事变后到七七事变前日本政府对于中国财政进行破坏的种种事实作一详述,其中包括强占东北海关,掠夺关税收入;阻挠西文对中国的财政与经济援助;操纵华北走私,摧毁中国经济;破坏中国实施币制改革。大量的历史事实充分说明,尽管日本政府与军方在对华侵略的具体方式上略有不同,其中既包括日本政府的暗中活动,更明显的则是军方的公然挑衅,但其战略步骤却是相辅相成、互相配合的,而最终国目的更是一致,那就是独霸中国,并进而统治亚洲乃至整个世界。

  • 标签: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 中国财政 破坏活动 全面侵华战争
  • 简介:本文通过对连南瑶族自治县的财政情况的调查与检视,阐述了民族地区财政来源与结构的特殊性,说明了项目制作为一种新的财政手段在现行财政体制下对民族地区发展的影响和特殊作用;同时,从政府博弈的角度分析了项目制产生的原因与效用,为研究民族地区财政问题的路径做了新的探索。

  • 标签: 民族地区 项目制 转移支付 财政体系
  • 简介: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其财政的产生、演变有着悠久的历史。它随着夏王朝都洛而滥觞于天下,又随不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而兴衰起伏。

  • 标签: 《洛阳市志》 地方志 编纂体力 篇目设置
  • 简介:企业发展和壮大依靠稳定且强大的核心竞争能力。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评价本企业核心竞争力来判断经营管理决策方向,投资者需要通过评价各企业核心竞争力来选择投资对象和具体投资方向。因此,通过具体的财务指标来评价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企业核心竞争力 财务指标 西部矿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