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治疗神经型耳鸣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1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3例神经性耳鸣患者,将患者随机分组为治疗组97人及对照组66人,治疗组除常规营养神经、调节循环、高压氧治疗外加,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治疗,隔日一次治疗,治疗2周,对照组常规营养神经、调节循环、高压氧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治疗效果,参照耳鸣程度及时间进行分级,拟定疗效评价指标。好转耳鸣程度明显下降并有暂停,治愈耳鸣症状消失,无效耳鸣症状无改变。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显效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治疗神经型耳鸣治疗有效。

  • 标签: 神经性耳鸣 摩拉生物物理治疗仪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学龄前儿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4年2月到2015年6月期间,对我院接收的80例学龄前儿童发热期患儿随机分为物理降温组和药物降温组,每组40例,对两组患儿的降温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儿在降温效果方面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物理降温明显的低于药物降温(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学龄前儿童发热期采用物理降温可取得与药物降温相同的效果,同时安全性较高,在临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物理降温 学龄前儿童 发热期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炎疗效的影响.方法70例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和物理因子治疗;实验组另外增加中频电体操、面部穴位按摩及面肌辅助操治疗.结果2组House-Brackmann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实验组提高更明显(P<0.05).治疗后表情肌电信号比较,实验组增高更为显著,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物理治疗对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的恢复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关键词综合物理因子;治疗;周围性面神经炎ClinicalobservationofcomprehensivephysicalfactortherapyforperipheralfacialneuritisBeijingFriendshipHospital,CpitalMedicalUniversityPhysicalmedicineandrehabilitationdepartment100050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ombinationofphysicalfactorstherapyonperipheralneuritisplane.Methods70casesofperipheralfacialneuritiswererandomlydividedinto2groups.Bothgroupsreceivedconventionalmedicaltherapyandphysicalfactortherapy;theexperimentalgroupanadditionalintermeGdiatefrequencyelectricgymnastics,facialmassageandfacialassistedexercisetherapy.ResultsGroup2House-BrackmanngradingtreatmentsignificantlyimGprovedcompared(P<0.01),andtheexperimentalgroupweremuchhigher(P<0.05).EMGexpressionaftertreatment,theexperimentalgroupincreasedmoresignificantly,thedifferencewas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ComprehensivephysicaltherapyforpatientswithperipheralfacialneuritisrecoverasignificantroleinKperyowmoortdinsg.comprehensivephysicalfactor;therapy;peripheralfacialneuritis中图分类号R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91-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肺炎护理的肺部物理疗法的特点。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6月~2020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40例患有肺炎的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0人,观察组给予肺部物理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新生儿的临床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为60.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患肺炎的新生儿肺部物理疗法可以极大临床治疗效率,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新生儿肺炎护理 肺部物理疗法 特点分析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对我院在九寨沟地震受伤的48例伤员实施的震后物理康复治疗及心理护理的具体情况,从而达到有效提高患者的四肢运动功能,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改善心理状态,缩短住院时间,提高预后质量及治疗的配合度与恢复效率等方面的效果。

  • 标签: 九寨沟地震 物理康复治疗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盆腔炎联用物理方法和左氧氟沙星的价值。方法:2019年5月-2021年4月本科接诊盆腔炎病患88例,随机均分2组。研究组用物理方法和左氧氟沙星,对照组用左氧氟沙星。对比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针对退热时间,研究组(3.76±0.83)d,比对照组(5.52±1.04)d短,P<0.05。针对总有效率,研究组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随着我国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各式各样的治疗手段已逐步应用在临床治疗中,而物理因子治疗(又称理疗)作为现代康复医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其特有的优势与作用。本文通过对物理因子治疗进行简要概述,并对多元化有序物理因子治疗方式进行具体阐述,并深入分析其在康复临床中的作用,以期为今后的临床疾病治疗提供交流借鉴。

  • 标签: 多元化 物理因子 康复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一种物理通便器在难治性便秘患者通便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内科难治性便秘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实施饮食指导、腹部按摩、口服通便药、开塞露肛塞、灌肠等常规通便措施,试验组给予一种消化内科用物理通便器进行通便。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排便的效果:试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60.0%。试验组患者的通便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物理通便器在难治性便秘患者的通便治疗中,有显著的通便效果,对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物理通便器 难治性便秘 通便效果
  • 简介:罗炯总经理,改革开放30周年纪念活动刚刚过去,辛迪思公司作为一家跨国企业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植根中国已十余载,目前已发展成为骨科界的领军企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辛迪思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和与改革开放的关系。

  • 标签: 医疗器械 经理 贸易 上海 改革开放 跨国企业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多功能物理 治疗系统对脑梗死患者血脂的影响。方法:选择 82 例伴有高血脂的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 组进行比较研究:综合组 41 例,给予阿司匹林 ( 100mg/d),阿托伐他汀( 10mg/d),配合多功能物理治疗;药物组 41 例,单纯药物治疗:阿司匹林 (100mg/d),阿托伐他汀钙 (10mg/d)。治疗结束后评价治疗前后血脂参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血脂水平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及对照组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 (LDL-C)、甘油三酯( TG)含量均下降 (P<0.05),治疗组下降更明显 (P物理治疗系统 有协同降脂的作用,且安全性高 。

  • 标签: 多功能 物理治疗 脑梗死 血脂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物理治疗与运动干预在颈椎病康复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选取了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我院收治的70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随机摸球法将其分为观察组(接受物理治疗+运动干预)和对照组(接受物理治疗)。结果:观察组康复治疗的有效率更高,治疗后4周、8周和12周观察组的颈椎活动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物理治疗 运动干预 颈椎病 康复治疗 临床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物理治疗防治腰椎间盘突出臭氧消融术后症状“反跳”的效果。方法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行CT引导下臭氧消融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起采取超短波和半导体激光联合物理治疗,对照组不进行物理治疗,术后1个月采用改良Macnab法对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症状反跳情况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显效35例(87.50%),有效5例(12.50%),反跳1例;对照组显效30例(75.00%),有效8例(20.00%),无效2例(5.00%),反跳5例;两组结果具有极显著性差异(χ^2检验,P〈0.01)。结论臭氧消融术后辅助物理治疗不仅可提高显效率,并可减少术后症状反跳的发生。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 臭氧 导管消融 物理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物理治疗以及功能训练对运动损伤的预防与康复效果影响。方法 抽取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基层部队运动损伤者9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奇偶数法分为2组,对照组给于常规治疗,试验组则给于物理治疗以及功能训练,对比分析组间临床效果。结果 组间比较,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效率为97.82%与参照组78.26%相比较高,存在差异性(P<0.05)。结论 针对运动损伤患者,采用物理治疗以及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显著,安全行及可行性高,明显改善运动能力,具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物理治疗 功能训练 运动损伤 预防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胸肺部物理疗法与传统排痰方法在ICU患者中排痰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8月收治ICU的84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安排1~2名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综合胸部物理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排痰方式排痰,观察两组患者的排痰量、排出痰液的粘稠度、排痰后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情况,并对排痰有效性进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排痰量较多,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天后,试验组患者排出痰液粘稠度Ⅰ度和Ⅱ度比例高于对照组,而Ⅲ度所占比例较低;试验组显效和有效患者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而无效比例低于试验组(P<0??05).结论本试验结果显示胸肺部物理治疗运用于ICU患者的排痰效果优于传统排痰方式,更适合在临床实际工作中进行推广.关键词ICU;胸肺部物理疗法;传统排痰;效果;比较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clinicaleffectofmethodofsputumchestphysicaltherapyandtraditionalsputuminpatientswithICU??MethodsselectJanuary2015-2015AugustadmittedtotheICUof84casesofpatientswererandomlydividedintocontrolgroupandexperimenta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arrangementfrom1to2trainednursescomprehensivechestphysicaltherapy,thecontrolgroupusedthetraditionalwayofsputumexpectoration,observetwogroupsofpatientswithsputumvolume,dischargingsputumviscosity,rowaftersputumbloodoxygensaturation,arterialbloodgasanalysis,andtoarowofphlegmeffectivenesscompared??Results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experimentalgrouprow,alargervolumeofsputumandbloodoxygensaturation,arGterialbloodgasanalysis,theindicatorsarebetterthan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After7daysoftreatment,experimenGtalgrouppatientsdischargedsputumviscositygradeIandIIratioofhigherthancontrolgroup,andthirddegreetheproportionislow;testgroupmarkedlyeffecGtiveandeffectiveproportionofpatientswa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andvoidratioislowerthantheexperimentalgroup(P<0??05)??ConclusiontheResultsofthisexperimentshowthatthetreatmentofchestandlungphysicaltherapyinpatientswithICUisbetterthanthetraditionalmethodofsputumKedyrawionradgse,anditismoresuitableforclinicalpractice??中图分类号ICU;physicaltherapyofchestandlung;traditionalrowofphlegm;effect;comparison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075-02

  • 标签:
  • 简介:背景:针对性的物理治疗可以综合有效地调节细胞行为与相应组织的适应过程。但目前尚未建立起相对完善的运动生物力学、物理疗法以及随后的细胞与组织机械适应三者之间的联系。目的:归纳总结物理疗法的机制:从器官到细胞水平的机械转导,以及细胞外基质的形成与器官的重塑/构建。方法:以“mechanobiology,mechanotherapy,mechanotransduction,mechanicalstimuli,biomechanical,physicaltherapy,exercisetherapy,manualtherapy,rehabilitation,tissueengineering,tissueregeneration”为检索词,检索PubMed和MEDLINE数据库,时限为1994至2018年,语言限制为英文。结果与结论:①初检得到142篇文献,排除内容无关或重复的文献,保留57篇进行综述;②通过物理疗法,机械刺激可以促进组织结构的适应与重建,且其在生理水平上是可调控的;③通过诱导特定部位的机械转导和生物力学反应的发生,物理治疗可加速愈合和康复进程;④通过制定个性化的物理治疗方案,包括运动疗法、手法松动术与其他物理刺激形式(关节负重,动态水压刺激等),以促进干细胞动员、迁移、干细胞靶向谱系,加快组织发生,最佳化重建,使愈合组织恢复或超过自身原有的机械应力。

  • 标签: 组织工程 物理疗法 生物力学 康复 运动疗法 机械转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