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通脉方是由葛根、丹参和川芎3味药按质量1∶1∶1组成的复方。本文研究通脉方中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3'-甲氧基大豆苷、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等25种异黄酮类化合物清除DPPH(2,2'-diphenyl-1-picrylhydrazyl)自由基的活性。方法:通过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对25个异黄酮类化合物的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体外抗氧化研究表明,通脉方中的3'-羟基葛根素、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3'-甲氧基大豆苷具有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浓度依赖性,它们的IC50值分别为(9.9±0.6)、(13.7±1.4)、(57.3±1.2)和(66.4±2.3)μmol·L-1。在同样条件下,阳性对照药丁羟甲苯和抗坏血酸的IC50值分别为(75.4±6.9)和(16.5±1.6)μmol·L-1。结论:本研究结果能够预测3'-羟基葛根素、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和3'-甲氧基大豆苷可能是通脉方生物活性物质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

  • 标签: 通脉方 异黄酮 3'-羟基葛根素 3'-羟基泰国野葛根素 3'-甲氧基葛根素 3'-甲氧基大豆苷
  • 简介:鉴于多年来在临床实践中常见中老年妇女多发进行性骨量丢失致使骨密度降低骨质疏松导致多发性骨折,本文就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组成以及在预防进行性骨量流失抗骨质疏松而引起继发性骨病、骨折等一系列特殊牛理功能等进行了简述。

  • 标签: 大豆异黄酮 骨质疏松 预防 骨折 生理功能 化学组成
  •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丹芪心脉康煮散和饮片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含量的质量评价方法。方法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为对照,采用一测多评法同时测定丹芪心脉康煮散和饮片中党参炔苷和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含量。色谱柱为TechMate C18-ST(250 mm×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水,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8 nm;流速1.0 ml/min;柱温30 ℃;进样量10 μl。结果测得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的相对校正因子为1.14,外标法和一测多评法测定的党参炔苷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的保留时间为1.00,计算得党参炔苷的相对保留时间为1.51,相对保留时间及保留时间差均小于5%。结论建立的丹芪心脉康煮散和饮片中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党参炔苷的一测多评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单,可用于该产品的质量评价。

  • 标签: 含量测定(中药) 一测多评法 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 党参炔苷 质量控制
  • 简介:(沈阳医学院辽宁沈阳110000)摘要观察大豆异黄酮对更年期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的治疗改善作用。方法试验对象80例随机分为大豆异黄酮组和安慰剂组,试验对象按时按量服用30周并进行追踪观察。结果大豆异黄酮组挠骨和胫骨骨密度明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豆异黄酮可以作为雌激素替代物防治更年期围绝经妇女骨质疏松。

  • 标签: 骨质疏松 更年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对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的作用。方法给予MCF-7/ADM细胞株三羟异黄酮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对药耐药基因mdr-l表达的影响。结果三羟异黄酮处理后可增加细胞凋亡率并将细胞阻滞在G1期,且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的方式;三羟异黄酮处理可降低mdr-l的蛋白水平,且呈剂量依赖的方式。结论羟异黄酮可诱导人乳腺癌耐药细胞MCF-7/ADM凋亡及细胞阻滞阻滞,可能与抑制mdr-l表达有关。

  • 标签: 三羟异黄酮 乳腺癌 MCF-7/ADM 耐药
  • 简介:目的: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VSMC)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抑制增殖的可能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VSMC,建立AngⅡ诱导VSMC增殖模型,MTT法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对AngⅡ诱导VSMC增殖的干预作用,流式细胞仪观察淡豆豉异黄酮干预细胞后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淡豆豉异黄酮50μg/L预孵育12、24h,100μg/L预孵育1、4、12、24h,200μg/L预孵育1、4、24h,500μg/L预孵育4h可显著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50、100、200μg/L作用24h抑制增殖作用最为明显,并可显著增加VSMCG0/G1期比例,降低S期比例。结论:淡豆豉异黄酮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止细胞由G0/G1期进入S期,进行VSMC细胞周期的调控有关。

  • 标签: 淡豆豉异黄酮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平滑肌细胞 增殖 AngⅡ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研究蒙古黄芪中的异黄酮类成分及其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为黄芪抗骨质疏松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利用柱层析法结合现代光谱技术从蒙古黄芪获得单体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采用MTT法观察化合物对成骨细胞增殖的作用,通过测定碱性磷酸酶活性评价化合物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结果从蒙古黄芪的95%乙醇提取物中获得4个异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芒柄花素,(2)毛蕊异黄酮,(3)芒柄花素-7-O-β-D-葡萄糖苷,(4)毛蕊异黄酮-7-O-β-D-葡萄糖苷,所有化合物均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及增强碱性磷酸酶活性。结论从蒙古黄芪中分离得到的异黄酮类成分能够明显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为黄芪抗骨质疏松活性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蒙古黄芪 异黄酮 成骨细胞增殖 成骨细胞分化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建立等度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测定保健食品中大豆异黄酮三种苷及其苷元的方法。方法:采用InertsilODS-3(4.6mm×150mm,5μm)色谱柱,以1.5%乙酸-甲醇-乙腈(70:22.5:7.5)为流动相等度洗脱,检测波长260nm,柱温55℃,流速1.2mL·min^-1。样品用70%的乙醇超声提取,经0.45μm滤膜过滤后进样。结果:HPLC过程于30min左右完成,大豆苷和黄豆苷的分离度为0.9以上,余者分离度均大于1.5。对4种市售保健食品作了分析。结论:方法简便、快速、准确,为含大豆异黄酮的保健食品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提供了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大豆异黄酮 HPLC 保健食品 含量测定
  • 简介:以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体系为显色剂,维吾尔药黑种草子总黄酮含量的测定精密量取样品溶液0.5ml,维吾尔药黑种草子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略)

  • 标签: 中总黄酮 含量测定 子中
  •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中草药中微量元素铁和总黄酮含量测定,分析微量元素铁与总黄酮含量的相关性。选取五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草药并微量元素铁的含量,中药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铁可结合成金属配合物,二者协同可以发挥抗氧化功能,清除体内自由基。

  • 标签: 中草药 总黄酮 药效
  • 简介:目的为了掌握吉林省部分地区人参产品中总黄酮含量。方法选用4年5年的红参、人参叶、活性参、高丽参和生晒参,依据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中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人参中总黄酮含量随年份增加而有所增高,尤其以人参叶为最高。结论吉林省人参产品中总黄酮含量较高,适宜食用。

  • 标签: 人参 总黄酮
  • 简介:采用超声波法提取样品桑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含量。比较野生桑叶与药用桑叶中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黄酮含量在浓度20~70m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桑叶的平均加样回收率97.5%,RSD为1.81%,所测的野生桑叶比药店买回药用桑叶的黄酮含量高。

  • 标签: 桑叶 总黄酮含量 超声提取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 简介:本研究对2个沙棘杂交子代群体、亲本群体及对照实生中国沙棘在不同时间的沙棘叶游离黄酮和部分叶样的水解黄酮甙进行了分析.对内蒙古坝口子和九城宫2个基地7个群体的沙棘叶分析表明:沙棘叶中槲皮素、异鼠李素及桑色素等黄酮组分均处于非游离状态,而只有芦丁以游离态存在.从2个基地研究群体的游离总黄酮变化来看,6月初到7月中旬叶中总黄酮含量保持相对稳定,其中坝口子群体变化在800~1000mg/100g,九城宫各群体叶中游离总黄酮含量变化在900~1380mg/100g之间.对九城宫的杂交子代群体和当地中国沙棘2群体的叶水解黄酮甙进一步分析发现,沙棘叶中主要有3种黄酮甙、槲皮素、异鼠李素和山奈酚.该2群体叶中槲皮素的含量集中在6月1日到8月15日之间,变化在0.3~0.4g/100g,异鼠李素含量变化在0.27~0.38g/100g范围内;山奈酚2群体叶中含量接近,变化范围在0.6g/100g~0.2g/100g,水解总黄酮含量则呈现波浪式下降趋势,2群体变化范围在1.3g/100g~0.79g/100g.

  • 标签: 亲本群体 子代群体 沙棘叶 黄酮 变化规律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药性的寄主对桑寄生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芦丁为对照品,以AlCl3为显色剂,在最大吸收波长399nm处对寄生在垂柳(寒凉)、肉桂(温热)、桑(平性)等3种不同药性寄主上的桑寄生及相应寄主药材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寄生在肉桂、垂柳、桑上的桑寄生总黄酮含量均值分别为20.99mg/g、22.75mg/g、20.82mg/g(垂柳>肉桂>桑);而寄主植物肉桂、垂柳、桑的总黄酮含量均值分别为6.14mg/g、4.29mg/g、5.77mg/g(肉桂>桑>垂柳);桑寄生/寄主总黄酮含量比的均值依次为3.42、5.30、3.61(垂柳>桑>肉桂)。寄主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肉桂(防城港,7.37mg/g),最低的是垂柳(玉林,3.45mg/g);桑寄生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寄生在垂柳上(玉林,24.99mg/g),最低的是寄生在肉桂上(防城港,16.88mg/g)。[结论]不同药性寄主上桑寄生的总黄酮含量、桑寄生/寄主总黄酮含量比有一定的差异,提示寄主与桑寄生之间总黄酮的积累能力存在一定负相关性。

  • 标签: 中药药性 寄主 桑寄生 总黄酮 含量测定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不同品种菊花中总黄酮和绿原酸的含量考察,分析比较不同品种质量差异,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芦丁为标准品,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含量;以绿原酸为标准品,HPLC法测定绿原酸含量。结果:不同品种菊花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不同。结论:确定了测定菊花中绿原酸的提取条件,实验结果为洛阳菊花开发不同产品提供了科学依据。

  • 标签: 菊花 总黄酮 绿原酸
  • 简介:以火龙果花为试材,在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对火龙果花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火龙果花中总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30(g/mL),乙醇浓度70%(V/V),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1h,该条件下提取的火龙果花中总黄酮以芦丁为标准品,采用AlCl3显色-分光光度法测得总黄酮含量为2.787mg/g,样品平均回收率为97.61%,RSD值为2.33%(n=5)。

  • 标签: 火龙果花 黄酮类化合物 含量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红花药材增加总黄酮含量,以多种化学成分的检测控制辐照灭菌对红花药材化学物质的影响。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红花药材中总黄酮含量。结果:提供的三批药材中总黄酮含量差异不大,结果稳定。结论:总黄酮含量可作为红花药材对辐照灭菌后化学物质影响的评判依据。

  • 标签: 红花 紫外分光光度法 总黄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