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在医疗方面也有了很大的发展。目前肿瘤的发病率提高了很多,所以对于肿瘤病患的护理工作也随之发展。优质护理是现代社会中人们要求的,因为优质护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轻病患的痛苦,优质护理主要表现在心理和生理两个方面,其中生理方面又分为饮食、病痛、基础护理等等,通过优质的护理旨在减轻病患的痛苦。接下来将重点分析优质护理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 标签: 优质护理 护理理念 肿瘤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组对比研究询证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在本院中,选取消化内科室患者共计1300人,其中随机选取700名患者作为治疗组,另外600患者选作对照组。首先,针对治疗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进行常规的入院治疗,然后,针对治疗组患者采用询证护理的临床应用治疗方式,而针对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对症护理治疗方式。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护理治疗有效率高达98.5%,而对照组为93.8%,由此说明两种护理方式的有效率的差异对比有可比性,是具有统计学意义的(P<0.05)。而且,在护理治疗后的护理满意度调查中,治疗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差异对比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询证护理在消化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是值得推广的,不仅能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还能同时增强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询证护理 消化内科 有效率
  • 简介: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基础护理工作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加强护理人员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的培训,并将人文护理渗透到基础护理工作中。结果: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提高,全面提升了医院的护理服务品质。结论:人文关怀护理,在临床护理工作起到了改善护患关系及减少护患纠纷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医院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人文关怀 基础护理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针对快速康复护理进行研究,同时探讨分析其对剖宫产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意义。方法 收集2020年1-12月中100例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剖宫产患者,并将其列为本次研究的对象。50例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的患者设为研究组(快速康复护理);另外50例施与基本护理干预,设为参照组(常规护理)。针对不同组别、不同护理方法,记录患者的乳汁分泌情况、子宫恢复情况以及相关治疗指标数据,同时利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对比,分析护理措施的有效性及价值。结果 通过统计,研究组数据对比参照组优势明显,同时两组组间差异统计学存在意义P<0.05。结论 通过接受快速康复护理的剖宫产患者,其临床乳汁分泌及子宫恢复情况均有很大程度改善,促使临床相关治疗指标得到优化,具有较高临床价值,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快速康复护理 剖宫产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推进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我院麻醉恢复室恢复的25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常规组(125例)和舒适组(125例),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舒适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舒适护理,并比较不同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舒适组和常规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25.1±6.0)min和(47.5±3.5)min,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舒适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服务有助于促进麻醉恢复室患者术后苏醒以及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麻醉恢复室 舒适化护理 优质护理服务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论推进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方法:研究纳入观察对象(全麻手术患者)60例,设定2021年1月-2022年1月为研究期,将入组观察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并应用不同护理方案:舒适护理(观察组,n=30),常规护理(对照组,n=30),对不同护理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差异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患者麻醉恢复室内低体温、通气不足、呕吐、寒战、苏醒延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6.67%(2/30)低于对照组26.67%(8/30),(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评分(4.14±0.82)分高于对照组(3.07±0.55)分,(p<0.05)。结论:舒适护理论能够有效推进麻醉恢复室优质护理服务质量,效果显著,可参考应用。

  • 标签: 舒适化护理理论 麻醉恢复室 优质护理服务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在晚期肝癌患者的临终关怀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论所取得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肿瘤科自2016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50例晚期肝癌患者纳入此次临床研究工作中,按照既定护理干预方案的不同,将其作为此次临床分组的重要依据,将其中应用常规护理的25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中,剩余的25例则将护理方案更改为舒适护理干预,并将其组别名称命名为试验组,最后由调查人员详细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及护理满意度两项数据结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评分为(64.48±3.81)、社交功能评分为(69.81±3.19)、社会功能评分为(63.58±3.32)、情绪功能评分为(66.88±2.12);试验组患者的心理功能评分为(86.87±3.13)、社交功能评分为(90.42±2.58)、社会功能评分为(92.46±3.54)、情绪功能评分为(93.69±2.31),通过对各项数据结果进行比较得知,试验组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晚期肝癌患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为了强化患者的生存质量,促进临床护理质量的提升,须给予舒适护理干预,并以此作为晚期肝癌患者临终关怀的最佳护理干预方案在临床上进行大力推广。

  • 标签: 舒适护理理论 晚期肝癌 临终关怀
  • 简介:摘要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通过了解患者情况及需求,配合医师治疗并照顾患者个人卫生,并对疾病做好控制和预防的综合性程序行为。有效的护理可改善医患关系,通过对患者的深入了解,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保障了预后,提高临床疗效。故需通过合理的护理管理提高护理效率。本研究将人本管理应用于260例患者护理管理过程,取得满意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人本护理理念 内科护理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中医外科护理工作中开展循证护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应用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取我院中医外科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护理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产生并发症情况和护理满意度,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计算。结果研究组患者产生并发症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中医外科护理工作中实施有效的循证护理措施,可以显著降低并发症的出现,提升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应该在临床中给予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性护理对提高护士体外膜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ECMO)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监护病房33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科室行常规护理管理,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科室实施磁性护理管理模式。采用量表分析磁性护理干预前后护士对ECMO相关护理知识的掌握情况,并比较护士干预前后批判性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选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干预后护士对ECMO患者呼吸系统的护理,循环系统的护理,液体平衡状态护理,皮肤护理,消化系统护理,出血、抗凝问题护理,医院感染的防控,管路的护理等相关知识掌握度均好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士寻找真相、开放思想、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自信心、求知欲、认知成熟度及总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护士自我动机信念、任务分析、自我监控与调节、自我评价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磁性护理护理管理模式对提高护士评判性思维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价值。

  • 标签: 磁性护理 体外膜氧合 急诊监护病房 批判性思维能力 自主学习
  • 简介:摘要目的对护理论及理念在基础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间收治的52例需要护理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6例及观察组2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基础护理中应用护理论及理念进行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之后舒适度和焦虑等情绪缓解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基础护理中加入护理论及理念对于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等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结合我院实际工作,探讨了进一步提高护理业务工作水平、提升护理质量,运用先进的护理和正确的带教方式方法,让新任护士尽快掌握过硬的护理技术、踏实的护理作风、健全的护理人格。通过教与学、带与帮,互相促进、互相提高,为完成各项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医院护理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 标签: 护理事业 护理理念 护理带教
  • 简介: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在生理上关注自己的健康同时,也开始关注心理和情感上的健康,这种更高的护理要求对护理人员的工作核心和职责提出了新的要求。人性化护理作为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满足了这种要求并逐渐发展起来,开始在临床各个病区广泛应用。人性化护理是由美国专家提出的“人性照顾”护理模式发展而来的。其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使患者在生理、心理、情感等方面都处于温馨且舒适的状态。婴儿从出生那一刻起便真正成为一个具有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的完成个体,但是,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影,他们具有自己独体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社会属性,因此,需要一种相应的人性护理模式来区别对待。近年来,本院积极探索了以人为本的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实施,现报道如下。

  • 标签: 儿科护理 以人为本 护理理念 生物医学模式 人性化护理 社会心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指引在骨科护理中的作用。方法将我院240例进行预见性护理的骨科患者作为实验组,以120例常规护理程序护理的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等。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指引可降低骨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

  • 标签: 骨科护理 预见性 护理指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的临床应用。方法了解产科病人的心理需求及人性化护理模式下指导产科的护理措施,并对产科实施人性化护理总结出有待逐步完善的办法。结果进行人性化护理对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提高自然分娩率、提高孕产妇护理服务满意率发挥着重要作用。结论人性化护理既能满足母婴照顾需求,又能使产妇更好更快康复,是一种值得推广,不断提高和完善的服务模式。

  • 标签: 人性化 产科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人性化护理是伴随着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而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护理模式,是综合关注患者的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全新护理模式1。人性化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儿童的生理和心理都和成人有很大的不同,需要一种对应的人性护理模式来保障婴幼儿的健康2。近年来,本院积极探索“以人为本”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为儿童患者科学护理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以人为本 护理 理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到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急诊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的方法,而观察组患者采取人性化护理进行护理。结果两组患者急诊护理后,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达到96.67%,而对照组仅为75%,两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急诊患者护理中的渗透对提高急诊护理满意度有显著的效果,值得医院急诊科临床应用。

  • 标签: 急诊患者 人性化护理理念 渗透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