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系统评价腹腔下根治性子宫切除术(laparoscopicradicalhysterectomy,LRH)治疗宫颈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CochraneLibrary(2013年第10期)、CBM、CNKI、VIP与WanFangData,查找有关LRH与开腹根治性子宫切除术(abdominalradicalhysterectomy,ARH)比较治疗宫颈癌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3年10月。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RCT,共46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LRH与ARH相比,在手术时间[MD=20.25,95%CI(0.26,40.24),P=0.05]、术中出血量[MD=–56.18,95%CI(–74.84,–37.52),P〈0.00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SMD=–1.54,95%CI(–2.92,–0.16),P=0.03]、术后疼痛[MD=–1.37,95%CI(–1.85,–0.89),P〈0.00001]、住院时间[MD=–2.32,95%CI(–3.57,–1.06),P=0.0003]及术后切口感染并发症[RR=0.42,95%CI(0.18,0.97),P=0.04]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的淋巴结活检数[MD=1.34,95%CI(–4.26,6.94),P=0.64]及部分手术并发症[淋巴囊肿:RR=1.19,95%CI(0.54,2.63),P=0.66;DVT:RR=1.23,95%CI(0.48,3.20),P=0.67;尿潴留:RR=0.85,95%CI(0.41,1.75),P=0.66;膀胱损伤:RR=1.91,95%CI(0.49,7.51),P=0.35]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LRH虽手术时间长,技术水平要求高,但其安全性及近期疗效均优于ARH。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所限,LRH的远期疗效尚需更多高质量、大样本RCT来进一步验证。

  • 标签: 宫颈癌 腹腔镜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比较腹腔Roux-en-Y胃旁路术(1aparoscopicRoux-en-Ygastricbypass,LRYGB)与腹腔胃袖状切除术(laparoscopicslevegastrectomy,LSG)治疗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type2diabetesmellitus,T2DM)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nauseaandvomiting,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非随机对照的方法纳入2011年1月至2013年4月85例18~65岁的患者,其中男28例,女57例。按照患者的知情同意及意愿分为LRYGB组与LSG组。采用七氟醚、氧气空气混合物的标准麻醉方法。评估术后0~24h患者PONV(恶心、干呕/呕吐)的表现与严重性、疼痛评分、止吐药使用情况及患者满意度。结果:术后0~6h,两组患者PONV及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24h,LRYGB组患者PONV发生率(18.3%VS.44.0%)、严重呕吐发生率(10.0%VS.28.0%)及平均疼痛评分[(2.7±1.6)VS.(3.6±1.9)]明显低于LSG组。总体而言,LRYGB组患者PONV发生率(43.3%VS.72.0%)、严重呕吐发生率(20.0%vs.44.0%)明显低于LSG组。LRYGB组患者6h(55.0%VS.28.0%)及24h(83.3%vs.60.0%)麻醉后满意度明显高于LSG组。结论:与LSG相比.LRYGB降低了术后24h内PONV的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但尚需更多随机预期实验制定更加标准的方法以减少PONV的发生;同时,需要更多的随机前瞻性对照研究,以评估LRYGB与LSG治疗肥胖合并T2DM患者术后PONV的差异。

  • 标签: 糖尿病 2型 肥胖症 胃旁路术 胃袖状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后腹腔肾囊肿去顶术及运用非吸收血管夹的疗效观察及治疗体会。方法研究我院在2012年7月至2014年8月的24位肾囊肿患者,把他们随机的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之中有12人,观察组采用的方法是在后腹腔肾囊肿去顶术中运用非吸收血管夹进行操作。对照组之中有12人,对照组采用的方法是在去顶手术中不使用血管夹进行操作,手术步骤和其他环节的操作完全一致,严格的遵循对照原则。结果观察组的治愈率比对照组的要高。结论后腹腔肾囊肿去顶手术是一创伤小、恢复快的有效方法,运用非吸收血管夹的治疗效果比较好,适合在临床上运用。

  • 标签: 后腹腔镜 去顶手术 非吸收血管夹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本院在2011年9月~2014年5月收治的18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A、B两组。A组采用腹腔阑尾切除术治疗,B组则采用开腹阑尾切除术治疗。结果A组的术后进食时间、镇痛剂的使用率、术中的出血量、疼痛的持续时间、肛门的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住院时间均优于B组(P<0.05)。A组的手术时间多于B组,但是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阑尾切除术与开腹治疗相比更加安全,并且创伤小、易于恢复以及并发症少,临床上可以广泛用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

  • 标签: 急性阑尾炎 腹腔镜 开腹 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14-01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腹腔下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同期配对临床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8月在三六三医院因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行胆囊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按性别、年龄(±5岁)、民族和合并症将非路径组与路径组2:1严格配对,对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抗生素使用率、平均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比较。统计分析采用SPSS13.0软件。结果共纳入1044例患者,其中临床路径组348例,非路径组696例。与非路径组相比,临床路径组的术前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日分别缩短1.23天和2.08天,平均住院费用和西药费用分别下降604-7元和287.5元,抗生素使用率和非限制类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下降4.4%和7.0%,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治疗有效率、院感发生率、不良事件发生率、限制类及特殊类抗生素使用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径患者的变异率15.8%,入院时间不符合临床路径要求(27例,49.1%)是导致变异的主要原因。结论临床路径可缩短平均住院日,降低医疗费用,但仍需多学科协作,不断优化流程,并适当增加路径实施的灵活性,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 标签: 临床路径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 胆囊结石伴急性胆囊炎 临床对照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胃底折叠术治疗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3月至9月以消化道症状为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86例,根据焦虑和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单纯GERD组,B组为合并焦虑和(或)抑郁的GERD患者。所有患者均行腹腔下胃底折叠术(LF)治疗,术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分析比较两组反流症状缓解以及B组患者精神心理改善情况。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同一患者术前术后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正态数据采用t检验,非正态数据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6个月,A组和B组GERD症状评分分别显著下降了(89.6±19.7)%和(68.3±27.8)%(ta=9.97,Pa<0.001;tb=5.47,Pb<0.001),A组症状缓解率更显著(P=0.019)。B组SAS评分由(52.78±4.83)显著降至(40.59±9.69)(t=7.12,P<0.001);SDS评分由(57.70±6.29)显著降至(39.57±5.62)(t=8.74,P<0.001)。结论手术治疗对于合并或不合并精神症状的两组患者的反流症状均有效,同时还可改善部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评分;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可以负面影响手术效果。

  • 标签: 胃食管反流 腹腔镜检查 胃底折叠术 焦虑 抑郁
  • 简介:目的:探讨分层缝合在腹腔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2013年3月216例腹腔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按胆总管缝合方法分为2组:单层缝合组127例和分层缝合组89例,比较2组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结果2组手术均顺利,无中转开腹。2组患者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t=-0.931,P=0.353),分层缝合组术后住院时间(5.9±1.7)d,明显短于单层缝合组(7.7±1.8)d(t=7.400,P=0.000)。分层缝合组术后胆漏发生率3.4%(3/89),显著低于单层缝合组20.5%(26/127)(χ2=13.167,P=0.000)。单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45.4%(10/22)vs.15.2%(16/105),χ2=8.429,P=0.004];分层缝合组合并急性胆管炎患者术后胆漏发生率与非急性胆管炎患者无显著差异[7.1%(1/14)vs.2.7%(2/75),χ2=0.002,P=0.964]。结论分层缝合可明显减少腹腔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胆漏,避免术后胆漏可能引起的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扩大腹腔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的适应证。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一期缝合
  • 简介:目的:总结完全腹腔与传统开放肝左外叶切除术的临床疗效与手术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2月至2014年2月62例肝左外叶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组32例,常规开腹组30例。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手术均顺利完成,腹腔组无一例中转开腹,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开腹组术后2例发生切口感染。两组术中失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组。结论:不解剖肝段血管及肝左静脉的完全腹腔肝左外叶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康复快、并发症少的优点,可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有望成为腹腔肝左外叶切除术的新技术。

  • 标签: 肝左外叶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剖腹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腹腔外科杂志》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和国家科技部批准,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全国唯一的腹腔外科专业学术刊物,也是中华医学会腹腔一内镜外科学组的专业性刊物,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刊号:CN37-1361/R,ISSN1009-6612,月刊,大16开,80页码,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综述、临床经验、英文稿、病例报告、护理等,每期均刊登全国知名腹腔专家的经验总结、综述、专题讲座,介绍腹腔发展的最新学术动态。

  • 标签: 腹腔镜外科 征订启事 杂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家科技部 征稿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胆道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5月份至2012年10月份56例施行微创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病例。既往均无胆总管结石手术史,无胆道狭窄畸形,排除胆管及周围恶性肿瘤病变;无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无残留结石;胆总管壁增厚扩张范围在1-2cm,无明显急性炎性改变;术中胆总管十二指肠开口通畅。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3例术后出现胆瘘,2例出现肺部感染,2例出现尿潴留。所有病例均顺利出院,无出现切口感染,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腹腔联合胆道治疗胆总管结石,行胆总管一期缝合,取石疗效确切,创伤小,无需留置T管,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周期短。

  • 标签: 腹腔镜 胆总管结石 非T管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腹腔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行腹腔胆囊切除术的患者113例,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恶心呕吐发生率(12.06%)与对照组(32.73%)相比明显较低,满意度高,两组护理效果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因素、胃肠道准备、手术因素、麻醉用药是引起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主要原因,加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预防不良反应出现,提高生活质量与疾病预后,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早期护理干预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恶心呕吐 预防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67-02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腹腔手术与孕三烯酮分别用于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04-2014.04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利用随机取样法将其平均分成两组,一组15例患者接受腹腔手术进行治疗作为腹腔组;一组15例患者接受孕三烯酮进行治疗作为孕三烯酮组。结果腹腔组患者的总疗效率约为93.33%(14/15)显著大于孕三烯酮组的73.33%(11/15);同时,复发率约为6.67%(1/15)显著小于孕三烯酮组的26.67%(4/15),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效果更佳,医生应充分结合患者的适应证选择最佳疗法。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孕三烯酮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 疗效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034-02
  • 简介:目的评价腹腔保留精索内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效果及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自2007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科室应用钛夹、超声刀、丝线结扎等不同方式行腹腔下保留精索内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患者700例的临床资料,探讨腹腔下保留精索内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对治疗效果、并发症及手术经验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700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年龄16~46岁(平均27岁);其中单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482例,双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218例,均采用腹腔行双侧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术中均分离并保留双侧精索内动脉。其中钛夹组患者150例,超声刀组患者200例,丝线结扎组患者350例。手术时间30分钟~60分钟,平均手术时间43分钟;住院时间3~5天。术后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治疗效果,阴囊坠胀不适感明显改善,不育患者复查精液显示精子质量较术前明显提高。术中出现皮下气肿患者18例,术后出现睾丸鞘膜积液者12例,睾丸炎者8例,术后复发者5例,均经保守治疗或二次手术后治愈。无输精管损伤、睾丸萎缩病例发生。结论腹腔保留精索内动脉的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能更大限度保留睾丸血供,具有简便、微创、并发症少、效果可靠、术后恢复快等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双侧精索静脉曲张、具有腹股沟区手术史、术后复发等患者,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有价值的方法,可作为手术治疗的首选方式。

  • 标签: 腹腔镜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 精索静脉曲张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腹腔下全系膜切除术(1aparoscopictotalmesorectalexcision,LTME)与开腹全系膜根除术(opentotalmesorectalexcision,OTME)治疗直肠癌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CochraneLibrary(2014年第4期)、EMbase、CNKI、CBM及WanFangData,查找所有比较LTME与OTME根治直肠癌有效性及安全性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从建库至2014年4月8日。同时手检纳入研究的参考文献。由2位评价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共226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有效性方面,两组切除肠管长度[MD=-O.52,95%CI(-1.29,0.25),P=0.18]、清扫淋巴结数目[MD=-0.11,95%CI(-O.75,0.52),P=0.73]、1年生存率[RR=0.99,95%CI(0.96,1.02),P=0.52]、3年生存率[RR=0.99,95%CI(0.93,1.04),P=0.63]无明显差异;LTME组的5年生存率低于OTME组[RR=I.23,95%CI(1.01,1.50),P=O.04]。②安全性方面,与OTME组相比,LTME手术时间更长[MD=29.64,95%CI(14.90,44.39),P〈O.0001],术中出血量更少[MD=-105.51,95%CI(-133.95,-77.08),P〈0.00001],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MD=-2.02,95%CI(-2.20,-1.83),P〈O.00001j、术后肛门排气时间lMD=-O.99,95%CI(-1.35,-O.62),P〈O.00001]和住院时间更短[MD=-3.47,95%CI(-4.20,-2.74),P〈0.00001];LTME术后吻合口瘘[RR=0.67,95%CI(0.37,1.22),P=0.19]和切口感染发生率[RR=0.43,95%CI(O.26,o.73),P=0.002卫趸低,但两组肠梗阻发生率[RR=0.53,95%CI(O.28,1.00),P=0.05I无明显差异。结论现有证据表明,LTME和OTME有效性无明显差异,但LTME术中出血量少、留置导尿管时间短、术后肛�

  • 标签: 腹腔镜 开腹手术 直肠癌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随机对照试验
  • 简介:目的:探讨咀嚼口香糖对腹腔胃癌D2根治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行腹腔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随机将入组患者分入咀嚼口香糖组和对照组,咀嚼口香糖组患者从术后4h起即开始咀嚼口香糖,对照组则采用术后常规治疗及护理.对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时间、首次肠鸣音时间、住院时间及肠道相关并发症等进行对比.结果:咀嚼口香糖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相对于对照组均提前,住院时间缩短(P<0.05),肠道相关并发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咀嚼口香糖可以促进腹腔胃癌D2根治性后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且方法简便安全,可以作为腹腔胃癌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辅助治疗手段之一.

  • 标签: 咀嚼口香糖 腹腔镜检查 胃肿瘤 胃肠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脐尿管囊肿切除合并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脐尿管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例脐尿管囊肿患者均行腹腔脐尿管囊肿切除合并膀胱部分切除术,分析诊断及治疗过程,随访疗效。结果2例手术过程均顺利,无大出血、周围脏器损伤等,术后无感染、漏尿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1年,囊肿无复发,无明显腹痛及泌尿系统感染表现。结论脐尿管囊肿术前明确诊断至关重要。腹腔手术方法治疗脐尿管囊肿疗效确切、囊肿切除彻底,且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是治疗脐尿管囊肿安全可行的方法,可作为目前治疗脐尿管囊肿的首选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脐尿管囊肿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在静脉全身麻醉下腹腔胆囊手术的应用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方法以本院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60例行静脉全身麻醉下腹腔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30例和B组30例,A组患者给予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B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麻醉诱导后(t1)SBP、DBP均较诱导前(t0)无明显变化,B组醉诱导后(t1)SBP、DBP均较诱导前(t0)明显降低,B组醉诱导后(t1)DBP明显高于A组;A组和B组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min(t3)、腹腔置入即刻(t4)、腹腔置入3min(t5)、气管拔管即刻(t6)、气管拔管后3min(t7)的SBP、DBP与诱导前(t0)无明显差异,组间差异不显著;A组苏醒时间、气管拔管时间明显长于于B组;A组和B组不良反应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托咪酯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具有麻醉诱导平稳、镇痛效能高、术中可控性好的优势,但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具有苏醒时间及拔管时间更短的优点,麻醉医师应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合理选择两种麻醉方法。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老年 依托咪酯 丙泊酚 瑞芬太尼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合并2型糖尿病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本单位收治的11例合并2型糖尿病的肾上腺醛固酮瘤(APA)所致原醛症患者,接受腹腔患侧肾上腺切除手术前后醛固酮、血压、空腹血钾、空腹血糖的变化情况。结果醛固酮、血压、空腹血糖在术后明显下降,血钾水平明显上升至正常水平(P<0.05)。结论伴2型糖尿病的APA所致原醛症患者行腹腔患侧肾上腺切除手术后高血压、低血钾、高血糖得到纠正,可改善该类型患者胰岛素抵抗现象。

  • 标签: 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总结经后腹腔保留肾单住手术治疗双肾多发嫌色细胞癌的手术体会,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方法:患者取完全健侧卧位,患侧向上,升高腰桥。分别于腋后线12肋下缘、腋前线肋弓下、腋中线髂棘上2cm穿刺10mm、5mm、10mmTrocar,气腹压力维持在13~15mmHg,建立后腹腔,完成后腹腔右肾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1个月后完成后腹腔左肾部分切除、肿瘤剜除术。结果: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90min,术中出血量约为30ml,血管阻断时间23min。患者右侧手术后第2天肛门通气并进饮食,第2天拔除腹膜后引流管。左侧手术后第2天拔除腹膜后引流管,第3天肛门通气并进饮食。住院6d。术后随访1年,无复发、转移。结论:双肾同时性、多发嫌色细胞癌非常罕见,行后腹腔保留肾单位手术是安全、可行、有效的。

  • 标签: 肾肿瘤 嫌色细胞癌 保留肾单位手术 腹腔镜检查 腹膜后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