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对口口腔面部鳞癌患者实施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的效果进行观察。方法:文章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7月该时间段本院接收的口腔面部肿瘤的患者20例,并使用手术切除及修复重建在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治疗的效果进行汇总及分析。结果:研究显示,该种方式治疗后,有16例患者地术后康复情况有明显好转,且患者在手术后期发音、吞咽等功能有明显恢复,其中有两例患者在术后出现皮瓣边缘坏死的现象,但在对其进行二次修复后,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在剩余的4例患者中,因为术后复发导致肿瘤扩散至颅内造成死亡、由于复发出现脑出血死亡、由于复发导致出现骨转移死亡的患者分别有1例、2例、1例。剩余所有患者均治疗成功,患者生活质量也随之提升。且所有患者研究数据存在显著差异,可为本次研究提供可靠数据支持。结论:使用手术切除和修复重建的方式对该类患者治疗呈现的效果更好,且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鳞癌 手术切除 修复重建 治疗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面罩冷敷法在畸形矫正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面外科收治的97例畸形矫正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8)与干预组(n=49)。对照组患者术后采用传统冰袋冷敷法,干预组患者术后采用面罩冷敷法。比较两组患者术后48 h疼痛、肿胀程度及术后24 h的引流量。结果干预组患者术后48 h的疼痛评分、肿胀程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24 h的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面罩冷敷法能够减轻畸形矫正术后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肿胀程度,减少术后引流量,有利于促进患者恢复。

  • 标签: 颌面畸形 冷敷 疼痛 肿胀 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正外科技术在半侧颜面短小畸形(HFM)患者正手术矫治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满意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5月武汉大学口腔医院正与唇腭裂整形外科收治的HFM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应用数字化正外科技术设计手术方案,三维打印中间导板及终末导板用于术中定位上、下颌骨含牙骨块的位置。术后第5天拍摄面部标准照和头颅CT,与术前设计方案拟合,以测量上颌骨各标志点及颏前点术后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位置与参考平面距离的误差,数据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采用间隔尺度法调查患者术后第7天及6个月的满意度(满分为100分)。结果共纳入9例HFM患者,男5例,女4例,年龄(25.8±3.8)岁。其中患侧位于左侧6例,位于右侧3例。所有患者手术实施顺利,术中导板就位良好,上、下颌骨含牙骨块按照术前设计的位置准确移动并固定,术中未发生骨意外骨折等情况。术后5 d拍摄的面部标准照和CT显示,患者口颌系统功能恢复良好,无明显并发症发生。上颌骨各标志点及颏前点术后实际位置和术前设计位置与参考平面距离的误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上颌骨左侧第一磨牙近中颊尖点误差最大,为(0.92±0.34) mm。患者术后第7天满意度评分为(83.2±2.7)分,术后6个月评分为(73.8±2.5)分。结论数字化正外科技术能够精确指导手术,有效矫正HFM患者咬合平面、牙列中线及颏中线偏斜等畸形,患者术后初期满意度较高,但6个月后有所下降。

  • 标签: 计算机辅助设计 正颌外科 半侧颜面短小畸形 三维打印 手术误差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牙列缺损伴牙畸形患者的有效性。方法:选取我院于2019年3月至2021年12月所收治的共计60例牙列缺损伴牙畸形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对象,通过电脑随机的方式,将这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乱序均分为30例仅采用修复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以及30例采用正畸治疗联合修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牙齿恢复情况。结果:采用正畸治疗联合修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于仅接受修复治疗的对照组患者,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且采用正畸治疗联合修复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牙齿恢复情况也是明显更优于对照组患者的,两组的比较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于牙列缺损伴牙畸形患者采用正畸联合修复治疗的疗效显著,能有效提升患者的牙齿功能以及 美观度,患者更加满意。

  • 标签: 牙列缺损伴牙颌畸形 修复治疗 正畸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牙合伴牙列缺损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1年2月期间收治的48例牙合伴牙列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和对照组(修复治疗)各2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牙齿舒适度优良率(95.83%>66.67%,χ2=4.923)、美观度优良率(91.67%>66.67%,χ2=4.547)、对于修复效果的满意度(91.67%>62.50%,χ2=5.779)以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84.93±4.19)分>(75.74±4.30)分,t=7.499]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合伴牙列缺损的临床治疗,选择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牙齿功能,恢复其美观度,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错牙合伴牙列缺损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口腔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调查及相关因素。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9年5~11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口腔面创伤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表、症状自评量表对研究对象的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进行调查。利用单因素分析法对其心理特征、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依据调查及分析结果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结果口腔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总平均分为(165.56±16.78)分,整体心理症状较明显;从各因子得分情况可发现口腔面创伤患者的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的症状更为突出。性别、职业、患者的月收入、付费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的相关因素(P<0.05)。口腔面创伤患者的生理需求总平均分为(42.53±6.27)分,其需求程度为中度;需求维度得分排序为生理需求→形象需求→社会适应需求→其他需求→疾病知识需求→医疗信息需求,需求内容得分最高为了解手术成功率及预后,其次为恢复口腔面功能,得分最低的为掌握医护人员相关信息。性别、年龄、就业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面创伤患者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因素(均P<0.05)。结论口腔面创伤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及心理需求,性别、职业、患者的月收入、付费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面创伤患者心理特征的相关因素。性别、年龄、就业情况均为影响口腔面创伤患者心理需求特点的相关因素,临床应加强患者的护理措施辅助其治疗,以满足患者内心需求,改善其心理状况,提升其治疗效果。

  • 标签: 口腔颌面创伤 心理特征 心理需求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实施细节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确诊为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确诊患者数量为80例,患者的住院时间属于2020.5-2021.5,分组应用抽签法形式,2组均40例,常规护理纳入到对照组之中,细节护理的患者视为观察组,就组间症状改善时间、生活质量情况实施对比。结果:观察组的口腔面部间隙感染红肿症状、发热症状、疼痛症状改善时间较之于对照组得以缩短,较之于对照组(77.50%)口腔面部间隙感染患者,其观察组(95.00%)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有所提升,期间差异性水平较高,P

  • 标签: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细节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口腔面部肿瘤患者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修复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本院收治的实施手术干预的口腔面部肿瘤患者51例分成两组,针对A组25例患者实施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治疗,针对B组26例患者实施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手术的治疗,对比两组口腔面部肿瘤患者的修复效果。结果:两组口腔面部肿瘤患者治疗后的修复优良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经口进食时间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口腔面部肿瘤患者的修复治疗中给予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治疗的有效性较为显著,能改善患者的口腔感觉,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出现,促进患者预后。

  • 标签: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 口腔颌面部 肿瘤患者 修复有效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全程优质护理对口腔面外科手术患者的心理影响。方法:抽取我院2019年4月-2021年5月收治的58例口腔面外科手术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29例)与研究组(29例),对29例常规组患者实行常规护理,对29例研究组患者进行全程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结果:护理以后,常规组的SDS、SAS评分为(45.35±3.46)、(55.95±3.43),研究组为(33.48±3.77)、(40.29±3.74),两组相比差别较大,研究组更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口腔面外科手术患者来说,实行全程优质护理,可以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并且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以消除患者的抑郁情绪、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全程优质护理 口腔颌面 外科手术患者 心理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对口腔面外科手术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效果。方法:研究期2021年1月-2022年1月,依据研究设计要求,入组观察对象(口腔面外科手术患者)60例,经随机数字分组后,一组30名患者以优质护理,一组30名患者以常规护理,对比不同护理模式对患者围术期心理情绪的影响。结果:经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心理负性情绪指标(焦虑HAMD量表、抑郁HAMA量表)评分值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优质护理对于口腔面外科手术患者而言应用价值显著,可参考实施。

  • 标签: 优质护理 口腔颌面 外科手术 心理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坚固内固定技术在口腔面外科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本次研究实验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5月期间,我院口腔面外科治疗的78例骨骨折患者,按照对照实验要求将患者按照随机抽签法分组处理,分组结果:对照组(n=39)、实验组(n=39),骨固定时分别采取常规颌间固定治疗和坚固内固定技术治疗,比较对于患者实施固定治疗的效果。结果:骨骨折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实施不同固定治疗方案,实验组患者咬合面正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比较两组骨骨折患者固定治疗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口腔面外科治疗中针对骨骨折患者应用坚固内固定技术,能够优化固定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咬合面正常率,临床治疗中坚固内固定技术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口腔颌面外科 坚固内固定技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口腔面-头颈肿瘤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以我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收治的108例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是否有谵妄发生,分成两个组别,即谵妄组与非谵妄组,每组各有54例,研究各组患者酗酒史、术后感染、气管切开与疼痛的情况,并总结术后发生谵妄的有关因素,归纳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谵妄组疼痛情况、酗酒史、气管切开相比于无谵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工作者可以通过了解此类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因素,对术前宣教进行完善,并制订出合理的护理方式,采取预防、护理干预的措施,以将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依从性显著提高,并将患者的术后谵妄发生率降低。

  • 标签: 口腔颌面-头颈肿瘤 术后谵妄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口腔面外科手术中采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价值。方法:以双盲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3月-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口腔面骨折患者108例,并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每组54例。常规组采用紧固内固定系统,观察组采用可吸收内固定系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结果:通过对比两组的实验结果,常规组的治疗有效率是83.33%,观察组是96.30%,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腔面外科手术中采用内固定系统的临床效果确切,可以有效恢复患者骨折端,促进复位,且改善其咬合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内固定系统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中 治疗有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维设计打印技术在正术后再次手术修整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8月于深圳大学附属深圳大学总医院口腔科及深圳大学附属深圳市口腔医院口腔面外科收治并复查的正术后面部外形不对称患者资料。使用三维设计打印技术,术前数字化设计手术方案、打印截骨导板,术中使用数字化导板精准施术。分别于术前、术后半年至1年由患者、主刀医生和第三方进行满意度评价。于术前及术后6个月至1年进行数字化评价,行螺旋CT扫描统计测量颏中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双侧下颌骨体部最突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判断术后患者不对称畸形是否改善及与术前设计是否一致。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患者、主刀医师及第三方术前与术后满意度、术前与术后测量数据及术前模拟与术后实际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主刀医生、第三方与患者满意度术前及术后比较时,采用方差分析及Dunnett-t检验。结果研究共纳入患者16例,男3例,女13例,年龄18~35岁。其中9例颏部偏斜患者采用颏成形术,4例双侧下颌骨体部不对称患者采用单侧下颌骨体外板切除术,3例患者同时存在颏部及下颌骨体部不对称,同期采用两种术式。16例均按照术前数字化设计方案顺利完成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12例颏成形术患者,颏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由术前(4.99±0.83) mm缩减至术后(1.63±0.80)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09,P<0.001);术后测量值与术前设计值[(1.50±0.43)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3,P=0.423)。7例单侧下颌骨体外板切除术患者,双侧下颌骨体部最突点到正中矢状面距离差值,由术前(7.26±1.20) mm缩减至术后(2.44±0.56) 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26,P<0.001);术后测量值与术前设计值[(2.39±0.16) 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9,P=0.779)。术前患者、主刀医生、第三方满意度分别为(65.94±8.21)分、(79.69±5.91)分、(79.38±7.50)分,术后患者、主刀医生、第三方满意度分别为(90.00±5.48)分、(90.63±2.50)分、(90.00±4.08)分。患者、主刀医师、第三方术后满意度较术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15、P<0.001,t=-7.50、P<0.001,t=-6.04、P<0.001)。术前主刀医生、第三方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66,P=<0.001),主刀医生与患者(P<0.001)及第三方与患者(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主刀医生、第三方与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2,P=0.889)。结论三维设计打印技术可进行全面三维分析、精准模拟手术、图像化预测结果,并利用三维打印导板精准施术,提高术后满意度,在正术后不对称畸形修整的应用中具有明显优越性。

  • 标签: 成像,三维 正颌外科学 再手术 面部不对称
  • 简介: 摘要: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牙畸形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80例牙畸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护理工作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牙颌面畸形 心理护理干预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自锁托槽矫治器在儿童牙畸形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我院口腔科中近年来收治的100例牙畸形儿童为调研的对象,再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成了甲组和乙组,每组50例病人,甲组病人使用自锁托槽矫治器的方法,乙组病人使用传统金属托槽,对儿童牙畸形矫正效果和美观度进行分析。结果:甲组儿童牙畸形矫正效果和美观度优于对乙组儿童,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自锁托槽矫治器 儿童牙颌畸形 矫治效果 美观度
  • 简介:【摘要】目的:伴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功能的价值探究。方法:此次研究共计收录病例样本52例,均收录于2020.8——2022.5期间我院收治的伴牙列缺损患者,样本入组后行规范性分组,通过开展不同的治疗方案实施此次对比分析,分别为对照组(修复治疗)、观察组(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统计不同组别样本在疗效及牙功能指标间的差异性。结果:评测两组治疗优良率,观察组评测值为96.15%,该参数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评测值73.08%,P<0.05。于治疗前后评测两组咀嚼、出血及牙龈的恢复情况,治疗前组间差异性并不明显,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但均以观察组评价参数更具优势,P<0.05。结论:伴牙列缺损患者接受口腔正畸结合修复治疗,对提升患者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牙功能的价值显著。

  • 标签: 错伴牙列缺损 口腔正畸 修复治疗 治疗效果 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