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联合放射治疗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11年10月,共收治14例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膜炎患者,主要采用关节镜下为主的方式行关节内病变切除术,必要时辅以开放手术,术后均辅以关节内放疗。结果14例患者中有9例获得6~60个月随访,平均44个月。其中1例复发,8例关节功能比对侧膝关节稍差,但比术前明显改善;9例患者术前(Lysholm)膝关节功能平均得分为(45.5±6.5)分,术后(87.7±1.9)分。结论对于膝关节弥漫性色素沉着绒毛结节膜炎进行手术时应务必尽量清除干净,手术后常规辅以适当方式的放射治疗可以避免复发;对于严重弥漫或复发病例可能需要关节外放疗。

  • 标签: 手术 放射治疗 关节镜 膝关节 滑膜炎 色素绒毛结节性
  • 简介:摘要结节痒疹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结节损害,伴剧烈瘙痒。目前研究表明,神经因素和免疫因素在本病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皮损内神经组织增生明显,在皮损中发现多种神经肽类物质(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同时本病与神经因素、精神心理因素、感染因素及某些系统性疾病有关。具体的病因病理机制仍需进一步的研究。治疗上多采用局部外用、局部注射、口服及物理治疗等,为了取得满意疗效临床上多采用两种或数种方式联合治疗。

  • 标签: 结节性痒疹 病因 治疗
  • 作者: 米克拉依·曼苏尔 达展云 郭江涛 武丽君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07期
  • 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新疆类风湿关节炎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乌鲁木齐 83000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南通 220001,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 银川 750002,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结节多动脉炎(PAN)是主要累及中小动脉的一种少见的血管炎,好发于血管的分叉处,导致微动脉瘤、血栓形成、动脉瘤破裂出血及器官梗死。约1/3的患者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相关。全身各组织器官均可受累,以皮肤、关节、外周神经最常见。病理改变急性期为血管壁纤维蛋白样坏死,炎细胞浸润和管腔内血栓形成,慢性期为血管壁纤维增生。近几十年来,PAN的总体预后得到了改善,主要反映了早期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法。PAN治疗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而 HBV 相关 PAN 患者应接受抗病毒治疗和血浆置换。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组织有关专家,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PAN的诊断和治疗,以降低致死率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好地控制病情,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多动脉炎,结节性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结节红斑(EN)是最常见的一种膜炎。目前其病因和发病机制仍不明确,部分为特发性,其余则可能与链球菌或结核杆菌感染、口服避孕药、炎肠病及白塞病等相关;近年来通过研究不断发现更多可能病因,如除链球菌及结核杆菌外的其他感染、生物制剂的使用及恶性肿瘤等。本文对继发性EN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 标签: 结节性红斑,继发性 病因学
  • 简介:摘要结节红斑(EN)为皮肤反应性疾病,包括触痛红色结节,发生于双腿,偶尔见于其他部位。最常见的形式是急性、自限性的。目的讨论结节红斑临床研究。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用碘化钾治疗,每天360-900mgL或碘化钾饱和溶液于果汁,O.36-O.90m1(6-15滴),治疗3-4周。24-48小时内疼痛和肿胀减退,2周内完全消退。

  • 标签: 结节性红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结节甲状腺肿(NG)60例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结节甲状腺肿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术前不同诊断分别采取相应的手术方式治疗,术后随访2年观察疗效。结果60例手术均顺利完成,出现并发症3例,声音嘶哑1例,甲状腺功能低下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5.0%。临床疗效评价痊愈31例(51.6%),显效28例(46.7%),无效1例(1.7%),总有效率为98.3%。术后随访有1例出现结节复发,复发率为1.7%。结论结节甲状腺肿患者根据其结节部位、大小、数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切除方式进行手术治疗,疗效良好,并发症少,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手术 结节性 甲状腺肿 并发症 复发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结节类天疱疮是大疱类天疱疮的一个特殊亚型,临床罕见.其特征为出现结节痒疹样皮损,可有水疱病史,免疫病理符合大疱类天疱疮的改变.作者近期遇诊1例,现作报道如下,并复习文献报道,综述该病的诱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等研究进展,以供临床参考.

  • 标签: 结节性类天疱疮 免疫荧光 诊断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牛结节皮肤病是由痘病毒科山羊痘病毒属牛结节皮肤病病毒引起的牛全身性感染疫病,临床以皮肤出现结节为特征,该病只感染牛。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的动物疫病,农业农村部暂时将其作为二类动物疫病管理。为有效防控,作以下综述。

  • 标签: 牛结节性 皮肤病 防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肝脏局灶结节增生的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2009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的肝脏局灶结节增生患者35例,均经病理检查确诊,这些患者均进行了超声检查,其中有18例患者进行了超声造影检查。结果35例患者检查出53枚病灶,单个病灶的19例,两个病灶的14例,三个病灶的2例。直径大于3.0cm的14枚病灶中有中央无增强瘢痕的占71.4%(10枚),直径小于等于3.0cm的12枚病灶中有中央无增强瘢痕的占16.7%(2枚)。直径不同的两组病灶中央无增强瘢痕比较大于3cm的高于小于等于3cm的,且差异有意义(P小于0.05).结论超声检查和多普勒超声联合运用可检测出肝脏中典型病灶的部分主要特征,本次部分患者选用的超声造影可检测出病灶动脉在早期、门脉期和延迟期病变特征,明显提高了此病在临床上的诊断的准确

  • 标签: 结节性增生 肝脏 超声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研究肝脏局灶结节增生,对其的价值评价主要是通过CT和MRI简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我们通过实际的回顾以往的这方面的临床病例。通过实际的检查CT和MRI的临床表现。然后在根据其主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其中根据影响资料显示其中19例病灶呈现分叶状肿块,具体的表现在直径在2-10厘米,平均在3.5厘米。CT在进行扫描其中有9例是等密度,7例是低密度。增强扫描主要是用于动脉,进而病灶明显加强。其中密度比较高的有7例,等密度的有9例。高密度的有5例。MRI在进行实际的扫描其中10例呈现T1比T2信号大,同时在增强动脉呈现比较大的强化。另外的4个病灶中央伤疤也进行延时强化。结论对于FNH的影响学主要的表现为动脉期的均匀强化,门脉期以及实质呈现高密度或者是等密度,延迟强化有助于与肝细胞癌、肝腺瘤及肝血管瘤鉴别。

  • 标签: 局灶性 结节性增生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肝局灶结节增生的螺旋CT表现和价值。方法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切片证实为肝局灶结节增生,术前经螺旋CT平扫与动态增强扫描病人13例。结果13例病人病灶呈多叶状或单发结节状肿块。肿块直径2.0-7.5cm,平均4.85cm,平扫呈等或稍低密度。其中9例,病灶中部有星芒状更低的密度区,4例炳灶直径大于5.2cm。动态增强扫描,动脉期9例病灶强化明显,密度高过肝实质,4例轻度强化。病灶中央更低密度区都无强化。静脉期病灶密度稍有下降。9例略高于或等肝实质。4例低于肝实质。延迟期病灶密度进一步降低,6例略高或等于肝实质。6例低于肝实质,6例显示中央瘢痕,6例延迟强化。结论本病典型平扫为低密度,增强扫描以“快进慢出”为其特点。它的中央星状斑痕为其重要影特点。螺旋CT增强显示中央班痕征是诊断本病重要依据。

  • 标签: 肝局灶结节性增生 螺旋CT增强扫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研究肝脏局灶结节增生,对其的价值评价主要是通过 CT 和 MRI 简称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 方法: 我们通过实际的回顾以往的这方面的临床病例。通过实际的检查 CT 和 MRI 的临床表现。然后在根据其主要的临床影像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 结果: 其中根据影响资料显示其中 19 例病灶呈现分叶状肿块,具体的表现在直径在 2-10 厘米,平均在 3.5 厘米。 CT 在进行扫描其中有 9 例是等密度, 7 例是低密度。增强扫描主要是用于动脉,进而病灶明显加强。其中密度比较高的有 7 例,等密度的有 9 例。高密度的有 5 例。 MRI 在进行实际的扫描其中 10 例呈现 T1 比 T2 信号大,同时在增强动脉呈现比较大的强化。另外的 4 个病灶中央伤疤也进行延时强化。 结论: 对于 FNH 的影响学主要的表现为动脉期的均匀强化,门脉期以及实质呈现高密度或者是等密度,延迟强化有助于与肝细胞癌、肝腺瘤及肝 血管瘤鉴别。

  • 标签: 局灶性 结节性增生 CT 磁共振成像 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