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62例特发性夜间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资料。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自2003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62例特发性夜间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特发性夜间额叶癫痫患者以夜间成串发作为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本组22.6%的患者清醒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可见额叶癫痫样放电,37.8%的患者睡眠发作间期动态脑电图可见额叶癫痫样放电。结论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改变阳性率不高。睡眠脑电图对特发性夜间额叶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特发性 夜间额叶癫痫临床特征脑电图影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拉莫三嗪治疗癫痫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给予拉莫三嗪,对照组应用苯巴比妥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癫痫发作次数、临床总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P>0.05。结论拉莫三嗪用于癫痫患者的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及提高生活质量,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较高。

  • 标签: 拉莫三嗪 癫痫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妥泰添加或单药治疗儿童癫痫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6例癫痫患儿,其中49例未使用过抗癫痫药物治疗,单用妥泰治疗,起始剂量1.5mg/(Kg·d),每周增加0.50-1.00mg/(Kg·d),目标剂量9mg/(Kg·d).另47例原使用的抗癫痫药种类和剂量不变,将妥泰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从0.50-1.00mg/(Kg·d)开始,每周增加0.50-1.00mg/(Kg·d),目标剂量4.00-9.00mg/(Kg·d),并根据癫痫发作情况调整妥泰剂量。结果单药治疗组有效率87.76%,添加治疗组有效率72.34%,均显示良好疗效,且两组不良反应较少。结论妥泰作为新一代抗癫痫药物,单药或添加治疗儿童癫痫均具有良好疗效,但单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添加治疗效果,且副作用较轻微,值得儿科推广应用。

  • 标签: 妥泰(又名托吡酯)儿童癫痫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血管疾病继发癫痫的治疗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64例经CT或MRI确诊为脑血管病且无可致癫痫的脑部和代谢障碍疾病的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脑血管病后继发癫痫发病率6.50%(64/984),64例脑血管病继发癫痫患者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进行抗癫痫治疗,部分性发作患者病情均得到良好控制,全面大发作患者中有3例出现癫痫持续状态,其中2例经积极治疗无效,后因严重并发症而死亡,死亡率为3.13%(2/64)。结论积极对脑血管病续发癫痫患者进行及时的抢救治疗和护理,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患者死亡率。

  • 标签: 脑血管病 继发 癫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癫痫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18例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癫痫的患儿术前进行针对性宣教、做好心理护理,避免诱因;术后进行严密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注意循环情况,胸管引流量及性质,水、电解质的平衡状况,保证营养供给,并发症的及时处理及癫痫发作先兆的观察等,同时做好出院指导与随访。结果18例患儿在心脏围手术期得到妥善护理,未发生任何危重状况,顺利出院。药物治疗经随访6~12个月证实效果满意,其中75%患儿坚持药物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结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癫痫发作患儿做好术前术后心理护理、基础护理、药物治疗的指导及观察,同时做好患儿及其家长各项卫生宣教、饮食、出院指导等有效护理措施,对防治和控制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癫痫发作至关重要。

  • 标签: 小儿 先天性心脏病 癫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外伤性癫痫之疗效。方法将67例外伤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方法,对照组只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测指标、CT、脑电图及临床症状、体征等方面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55.88%,显效率26.47%,总有效率82.35%;对照组治愈率48.48%,显效率21.21%,总有效率69.69%。二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治疗外伤性癫痫,具有改善症状,促进神经细胞功能恢复之作用,其疗效卓著,优于单纯西医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IG)临床治疗儿童癫痫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9年至2011年期间患儿童癫痫的患者74例,设为治疗组。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对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免疫指标以及患者疾病治疗的耐受性、安全性等免疫指标的改变进行了解,并且进行分析。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通过使用免疫比浊法对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进行检测。同时,取53例健康体质儿童作为对照组,进行相应的免疫指标的对比。结果患者在进行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注射的治疗后,疾病得到有效的治疗。并且与正常儿童的T淋巴细胞亚群以及B淋巴细胞亚群指数相比较,在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有改善的趋势,并且不良反应出现的概率较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儿童癫痫患者进行免疫球蛋白的静脉注射治疗能够使患者的疾病得到相对有效的治疗,有一定的临床积极意义。

  • 标签: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IG) 儿童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03例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脑电图和神经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自2001年4月至2009年4月收治的103例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以夜间成串发作为最显著的临床特征;本组23.3%的患者清醒发作间期常规脑电图可见额叶癫痫样放电,37.5%的患者睡眠发作间期动态脑电图可见额叶癫痫样放电。结论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发作期及发作间期脑电图改变阳性率不高,临床上应注意鉴别。额叶癫痫容易在夜间发作,睡眠脑电图对特发性额叶癫痫患者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标签: 特发性额叶癫痫临床特征脑电图影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不同治疗时机对于癫痫病复发的影响,以此来找到癫痫病患者初次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取就诊于我院的162例新诊断的癫痫患者,将患者分为即刻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2组。所有的患者都根据1981年国际抗癫痫联盟做出的有关癫痫发作分类诊断标准来确定其具体所属的发作类型。根据所确定的发作类型,给予各个患者合理的AEDs治疗,观察AEDs治疗之后到第1、2次的复发时间,以及采集分析对于治疗之后不同随访时间点累计复发率等指标的方法进行分析。结果162例出现复发的有108例,整体复发率为66.7%,同时随访记录数据表明大部分的患者发生复发是在入组治疗之后的6个月之内,所占百分比为整个复发人群的59.3%。在随访期内即可治疗组复发38例,延迟治疗组复发70例,所占百分比分别为58.5%和72.2%。结论小于等于2次发作是进行癫痫病治疗,降低癫痫病患者早期复发风险的最佳时机。

  • 标签: 癫痫病治疗时机复发预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内电极脑电图监测技术在癫痫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对30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术中行颅内皮层电极置入术,或进行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对致痫皮层进行定位,在显微镜下最大限度地切除致痫灶。结果手术效果满意,术中皮层脑电图监测无明显癫痫样放电,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结论颅内电极监测的应用可使癫痫外科手术更为精确。癫痫手术护理配合应根据其手术特点,准确、及时、到位,从而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成功率。

  • 标签: 癫痫 颅内电极 手术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穴位埋线对癫痫大鼠痫性发作行为的影响。方法:将40只大鼠随机分成穴位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和模型组,经预处理和青霉素腹腔注射造模,观察并记录造模后90min各组大鼠的痫性发作潜伏期与发作级别以及实验前后6d的体重变化情况。结果:①穴位埋线组、西药组、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均可降低发作程度以及延长潜伏期(P〈0.05),其中以埋线组最明显,西药组、针刺组次之,但三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西药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埋线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平稳,模型组大鼠在造模后体重增长趋势较造模前放缓,但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穴位埋线法可延缓癫痫大鼠的发作潜伏期、减轻癫痫发作程度,具有显著的抗痫作用,且可维持大鼠体重的正常增长。

  • 标签: 穴位埋线 潜伏期 发作程度 体重 大鼠癫痫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交通事故致颅脑损伤后继发外伤性癫痫的特点、高危因素及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通过复习4例颅脑损伤后出现癫痫发作的伤者的病史和既往史调查,结合脑电图、CT、MRI等影像学资料综合分析。结果儿童颅脑损伤后临床表现重,易发生癫痫且影响因素多。结论外伤性癫痫的法医学鉴定只有注意过去史的调查、详实的临床资料研究、完备的辅助检查以及充分的鉴别诊断,才能做到准确无误。

  • 标签: 外伤性癫痫 法医学鉴定 交通事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托吡酯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本院收治的52例难治性癫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拉莫三嗪治疗,仅观察组加用托吡酯片;分析两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治疗有效率及控制率,并分析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P<0.05)和控制率(P<0.01)均高于对照组,且“无效”例数少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共有5例不良反应,占19.23%,观察组有3例不良反应,占11.54%,两组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托吡酯片联合拉莫三嗪治疗难治性癫痫的临床效果较好,可提高有效率和控制率,不良反应低,患者的耐受较好。

  • 标签: 托吡酯片 拉莫三嗪 难治性癫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视频脑电监测预见性观察癫痫患者临床发作的重要性。方法采用美国生产的Bio-logic128/40通道数字视频脑电图机,依据国际10-20系统,对疑似癫痫患者进行视频脑电监测。结果我科67例癫痫发作患者中通过视频脑电监测预见性观察到临床发作,脑电波波形清晰,视频图像完整且无一例意外发生。讨论充分体现了视频脑电监测预见性观察癫痫患者临床发作的重要性。

  • 标签: 视频脑电监测 预见性观察 临床发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总结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2010年2月~2012年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20例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护理记录进行回顾。结果20例患者经过医患心理沟通、严格的病情观察与控制、癫痫发作护理等护理措施干预之后均得到了很好恢复,顺利出院。结论对于病毒性脑膜炎合并症状性癫痫患者关键在于做好腰椎穿刺、癫痫发作的护理,可以促进患者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病毒性脑膜炎 症状性癫痫 临床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磁共振波谱分析结合皮层脑电图在手术治疗难治性癫痫定位癫痫灶的意义。方法对1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根据其临床发作类型、体征、磁共振波谱分析、皮层脑电图定位癫痫灶,同时对癫痫灶进行手术干预。结果随诊6个月~5年。根据1996年Engel疗效分级标准评测:Ⅰ级为10例、Ⅱ级为2例、Ⅲ级为3例、Ⅳ级为1例。Ⅰ级、Ⅱ级12例为临床治愈,Ⅲ级3例为好转,治愈率为75%,治愈好转率为93.8%。结论磁共振波谱分析可在癫痫外科术前评估中发挥重要作用,结合皮层脑电图可提高致痫灶定位的准确率,提高手术的效果。

  • 标签: 癫痫 磁共振波谱分析 皮层脑电图 致痫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