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48 个结果
  • 简介:越权无效原则是行政法的中心原则,任一公共当局都不得在其职权范围外行事。越权无效原则最初创制于英国,也是英国行政法的首要原则。在美国,越权之诉已成为司法审查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在法国,越权之诉是其行政法的最重要制度。德国要求一切行政权的实施都必须符合法律的授权,越权无效。本文旨在比较研究越权无效原则在英、美、法、德等国的发展与运用的基础,提出在我国适用越权无效原则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以期完善我国的越权无效原则与制度。

  • 标签: 越权无效原则 行政机关 英国行政法 具体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 行政权
  • 简介:运动式治理与治理制度化是我国的社会治理反复摇摆、纠结的悖论式命题。从现有的实践来看,一旦一种运动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社会治理者就会审时度势进行策略变化。这导致治理制度化的程度始终受制于运动式治理的政治表达和短期目标的实现。只有当执政者无法单纯依靠强制来维系治理权力的有效性,转而需要借助法律媒介获得普遍化的合法性效力时,法院才有可能完成由“刀把子”向“裁判者”的功能转换。

  • 标签: 政治动员 弥散性惩罚 科层制 常态社会 合法性
  • 简介:油液填充法,就是用油液将花玻璃的凹凸面填平,变为平面玻璃。所用油液的折射率必须与花玻璃相同(或极接近),使液体与花玻璃对光形成同性均匀介质,当光通过花玻璃的原凹凸面时,不再发生反射。而沿原方向传播,这样消除了花玻璃表面的漫反射光,使花玻璃象加厚了的平板玻璃一样形成规则的反射和折射,从而使无色指纹在花玻璃平面上显现出来,然后即可象平板玻璃那样配光拍摄。

  • 标签: 凹凸面 玻璃相 漫反射光 形成规则 填充法 均匀介质
  • 简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将尊重和保护人的尊严作为宪法的基础和最高价值,不仅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省,而且与基督教传统和康德哲学有密切联系。神和人的理性都认同人是目的,不是工具,如果国家把个人当作客体或者达到某种目的的手段,使个人失去独立自主、自由发展的人的形象时,就侵犯了人的尊严。德国宪法的人的尊严涵盖个人自决、身体和私生活领域不受侵犯、最低生存保障等方面。我国宪法第38条侧重对公民人格权的保护,与人的尊严尚有距离,思想基础也未集中于人是目的。德国的客体公式及目的工具理论具有参考价值,应从我国国情出发,在吸收借鉴的基础提炼具有本土特色的人格尊严理论。

  • 标签: 人的尊严 德国基本法 主观权利 客观价值 客体公式
  • 简介:《十二表法》是现代西方公法和私法的重要源头。它制定于远古地中海地区公有制和私有制并行实验的历史时期,最终采用了私有制路线。一旦制定,就完成了习惯法的成文化,造就了平民和贵族在接近法律的平等,成为罗马的法学的基础。但时代的进步造成该法的一些规定过时,最终于公元前390年在高卢人的入侵中灭失。尔后,它存在于后世作家对它的引述中。近现代许多学者为还原《十二表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比较好的还原方法是把该法的条文与还原它依据的史料同时展示。

  • 标签: 《十二表法》 罗马公法 罗马私法 罗马诉讼法 十人委员会
  • 简介:中国古代有过形式多样、比较发达的刑侦手段。它对司法官迅速侦破刑案,惩治罪犯,保护百姓的合法权益,都起过积极作用。本文拟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作些述论。中国古代的刑侦手段有多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这些。1、利用特工人员进行化装侦查对一些较为复杂或隐蔽的案件,司法官往往

  • 标签: 中国古代 地方司法官 犯罪嫌疑 刑侦 特工人员 述论
  • 简介:论破产法的撤销权汤维建一、历史渊源与内涵界说破产宣告以后,破产人对破产财产丧失管理处分权,他对破产财产实施的任何处分行为,皆法定地、绝对地失去法律效力。但在破产宣告前,债务人对破产财产在立法仍享有完整的所有权,可以对其实施诸如赠与、转让、低价出售...

  • 标签: 撤销权 破产管理人 企业破产法 破产财产 破产债权人 债务人
  • 简介:提起“CCTV国家品牌计划”,想必电视观众对此并不陌生。在央视广告费用最高的“黄金时段”,往往会反复出现某一品牌的产品广告,时段好、时间长、密度大,让人印象深刻、耳熟能详,诸如“国酒茅台,香飘世界百年”“格力,用科技改变生活”“碧桂园,给您一个五星级的家”等,并在广告中配有“CCTV国家品牌计划”的显著角标。

  • 标签: 品牌计划 CCTV 国家 黄金时段 广告费用 电视观众
  • 简介:今年六月一日著作权法开始施行,这是我国继专利法、商标法、技术合同法之后又一个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颁布实施。著作权法第三条明确规定将计算机软件列入保护范围,并在第五十三条规定了“计算机软件的保护办法由国务院另行规定”。六月四日国务院第84号令发布了《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将于今年十月一日起施行。本文主要就《条例》有关条款作一些初步的论述。

  • 标签: 技术合同法 著作权人 计算机软件 保护办法 保护范围 侵权行为
  • 简介:移动通信的发展带动了智能终端的普及,随之带来的还有更多的手机犯罪、然而在犯罪手机上取证时往往受到了手机屏幕锁的阻碍。本文研究分析了目前具有最大智能终端市场的Android平台上的屏幕解锁技术:先简单阐述了Android平台的系统架构;然后针对Android智能终端上不同的屏幕锁定方式分别进行研究分析,总结对应加密流程和明文密码规则来简化解锁步骤,提高解密效率;使取证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完成工作;最后,提出了更多的解锁方式,使取证遇到屏幕锁定时能进行灵活的选择

  • 标签: 屏幕锁定 图案 PIN 密码
  • 简介:法规范中存在很多不确定法律概念,其蕴含着对征纳双方权益的调制和与事实、政策互动链接的税法理念。由概念到制定具体化规则与在个案中直接适用是不确定法律概念具体化的主要方式。在规范层面来看,税法原则作用于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过程,表达了税法的基本价值,起到发展税法的作用。在背景层面视角下,税法的不确定法律概念的具体化过程体现出行政主导性。对此,功能主义立场与法律的不完备性理论可以为其正当性辩护,证明其是宪制结构中的必然制度安排。在中国语境下通往现代税法是一条泥泞之路:垄断式”的行政权过于强势而亟需法治规训,立法权需回归人大并合理配置,规制征税机关的规则制定权,并加快推动税务专门司法制度的构建。

  • 标签: 不确定法律概念 具体化 行政主导 司法审查
  • 简介:一、采证的涵义之界定所谓采证是指法官在诉讼过程中,尤其在庭审时,就当事人举证、质证、法庭辩论过程中,所涉及的与待证事实有关联的证据材料加以审查认定,以确认其证据能力的可采性、证据力的大小与强弱并决定是否采信以及如何采信的诉讼行为与职能活动.

  • 标签: 审判采 法官审判 采证
  • 简介:诉讼和解是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对诉讼和解的规定过于原则,影响了和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作用的发挥。当前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将诉讼和解与擞诉、法院调解相混淆.这既在理论造成了一定的混乱.也给当事人造成讼累,给人民法院增加了工作负担,使纠纷不能及时解决。因此,当事人在诉讼进行中的和解只要符合和解的四大要件,并经受诉法院及审判人员确认.就要赋予和解协议以确定判决的效力。

  • 标签: 要件 民事诉讼立法 效力 司法实践 当事人 审判人员
  • 简介:批复系最高人民法院"对于高级人民法院、解放军军事法院就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问题的请示所作的答复"。以法律论证的角度来看,司法批复具有法律解释与替代裁判两种功能,因此可以之作为观察我国法院之疑难案件裁判方法的实证材料。在法律解释的层面,由于中西方司法体制与法律行文的差异,西方法学方法论的一般解释理论在用来说明我国司法解释操作特别是再解释问题时未必适用。在法律论证的层面,特别是理由给出的层面,我国法院主要依据制定法、司法解释与行政政策作为法律论证理由,但是在理由的给出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具体化解释与正当性说明、同时过分地依赖审判委员会的集体人格权威来作为论证的主要理由。

  • 标签: 批复 司法再解释 替代性裁判 论证
  • 简介:“法律的起源”可以说是法理学中一个永恒的课题,学者们从经济、政治及文化等角度予以探究及回答。本文试图以一部经典文学文献为基础,从一种不同的视野探讨该问题。这部经典文献就是史诗《伊利亚特》,它在阿喀琉斯盾牌刻画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诉讼活动。这份描述虽短,但意味深长地揭示出文明化的法律逐步诞生的过程。我们由此获得的启示是:原始、野蛮的法律以复仇为标志,而文明化的法律则以赔偿为标志;前者强调武力的运用,是尚武时代的产物,后者则强调和平的言说而预示着人类史时期的到来;所以,从复仇至赔偿的发展体现出前后相继的两个不同的文明阶段,预告了人类新纪元的诞生。

  • 标签: 法律的起源 审判 复仇 赔偿 价值判断
  • 简介:法律行为是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亡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因素之一.任何一个部门法学都将法律行为作为重要的研究范畴,行政法也不例外.其原因是:“对于法律来说,除了我的行为以外,我是根本不存在的,我根本不是法律的对象.我的行为就是我同法律打交道的唯一领域,因为行为就是我为之要求生存权利,要求现实权利的唯一东西.而且因此我才受到现行法的支配.”“除了行为之外,法律别无客体.”尽管有学者在五年

  • 标签: 行政相对人行为 行政法学界 行政行为 行政主体 民事法律行为 行政法律行为
  • 简介:2002年11月初,党的十六大召开前夕,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委员会、财政部等国家有关主管部门连续发布了一系列规定,对外商并购中国的非上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国有股、法人股和流通股等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在此之前,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已经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并购做出了规定。上述新旧规

  • 标签: 外资并购 中国企业 外国投资者 上市公司 法人股 转让方式
  • 简介:本文从法理视角探索我国国企的产生、发展、现状和世界国企发展轨迹入手,揭示了我国国企改革的必然性、必要性和可能性,在深入研究的基础提出了以产权改革为核心、以产业结构调整为导向、以股份制为基本模式的改革总思路,并用公平、效益和责权相结合的标准,说明上述思路的正确性.

  • 标签: 产权 产权关系 所有制 股份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