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2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针刀松解结合康复训练与口服西药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随机分为针刀组和西药组,每组各30例。针刀组采用针刀松解结合康复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西乐葆结合康复训练,共观察治疗1月。参照软组织损伤症状分级标准、视觉模拟评分法、简化FuglMeyer评价法评定对两组治疗后进行评价。结果针刀松解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优于口服西乐葆(P〈0.05);针刀松解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运动能力改善优于口服西乐葆(P〈0.05)。结论针刀松解结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患者上肢肿胀、疼痛及运动功能,是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 针刀松解 康复训练
  • 简介:目的探讨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5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术配合康复训练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7%。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呈上升趋势,治疗组上升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SA积分呈下降趋势,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松解术术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网球肘患者的肘关节功能活动及疼痛,作为治疗本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肱骨外上髁炎 针刀松解术 中医疗法
  • 简介:从2011年起台湾的中医师必须经过医疗机构训练2年后才能在当地执业;另外,台卫生署正大力推动中西医合作病房照护计划,并争取中医住院纳入健保。台卫生署中医药委员会主委林宜信接受中央社访问指出,为提升中医师素质,卫生署规划办理中医医疗机构负责医师训练工作,训练课程包含基本课程40小时,中医内科学8个月、中医妇科学2个月、针灸学4个月等。

  • 标签: 中医执业 临床训练 台湾地区 中医医疗机构 中医药委员会 训练课程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联合方案治疗效果,为热敏灸针刺联合腰背肌训练在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研究对象的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2名,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人,采用VAS疼痛视觉评定、JOA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热敏灸针刺联合腰背肌训练能够提高总有效率和腰椎疾病治疗效果;有效缓解疼痛(P<0.01);有效缓解患者焦虑情绪(P<0.05);结论热敏灸针刺联合腰背肌训练能明显缓解患者主观疼痛症状,改善腰腿疼痛、腰部麻木、抬腿无力等症状体征,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缓解心理压力,消除焦虑情绪。

  • 标签: 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热敏灸针刺 腰背肌训练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泡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42例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康复训练基础联合中药泡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关节活动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上肢疼痛情况明显减轻,观察组上肢疼痛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肩手关节活动度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88.7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9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中药泡洗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恢复期肩手综合征疗效确切,可明显降低患者疼痛、活动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可有效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提高预后康复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风恢复期 肩手综合征 中药泡洗 康复训练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治疗中采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0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编号的奇偶数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两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I、RI较低,且PSV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PSV升高,而RI和PI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治疗后,相比较对照组而言,观察组的SjvO2升高,且CaO2和O2ER均下降,组间对比有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1、6个月的NIHS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

  • 标签: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远程缺血预适应训练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电针、温针灸)结合康复训练治疗50例和对照组(康复训练治疗)50例,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从治疗上看,观察组患者的Ashworth痉挛评分更高,此外,在上肢功能评定结果均优于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就观察组方案上看,电针疗法和温针灸对比中,以温针灸改善肿胀问题的结果更优,可提升治疗疗效。结论:采用针灸疗法结合康复训练可较好地改善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症状,且对于肿胀严重的患者建议选择温针灸方案,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标签: 针灸疗法 康复训练 中风 肩手综合征
  • 简介:目的探讨运动训练和呼吸肌锻炼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康复期患者肺功能、6MWD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对76例稳定期的COPD患者进行慢、中速的步行训练及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肌锻炼,训练时间为半年。测定患者肺功能、6min步行距离(6MWD)和生活质量。结果运动训练及呼吸肌锻炼后肺功能指标均有明显改善(P〈0.05);6min步行距离(6MWD)测定、生活质量评分与锻炼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训练和呼吸肌锻炼能改善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增加6min步行距离和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运动训练 呼吸肌锻炼 肺功能 6MWD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行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对其康复的影响。方法:本次抽取58例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病例选取时间为2021年2月-2022年2月,采取随机抽签模式均分2组,将施行常规呼吸训练的29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将施行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的29例患者设为实验组。比较2组干预效果。结果:肺功能指标中实验组较低(P<0.05)。FSAS评分中实验组较低(P<0.05)。气切套管拔管率中实验组较高(P<0.05)。结论: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患者行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效果确切,能够提升患者的肺功能,改善其疲劳状态,可促进其气切套管拔管。由此可见,此种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单向活瓣通气抗阻呼吸肌训练 颈髓损伤后气管切开 肺功能 FSAS评分 气切套管拔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