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卡培他滨线治疗后晚期乳腺癌的期疗效。方法全组28例治疗后复发的乳腺癌,卡培他滨2500mg/(m2.d),分早晚2次口服,连服14天,21天为1个周期,治疗至少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24例可评价疗效,全组无完全缓解(CR),部份缓解(PR)7例(29.1%),稳定(SD)10例(41.8%),进展(PD)7例(29.1%),总有效率为29.1%。主要的不良反应为手足综合征(54.1%)、恶心呕吐(29.1%)。结论卡培他滨对经蒽环类、紫杉类等药物治疗后复发的晚期乳腺癌仍有较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可作为复发的晚期乳腺癌的线治疗方案。

  • 标签: 复发性乳腺肿瘤 卡培他滨 药物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长效药与短效联合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案对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中抽选3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184例,采用短效联合抗高血压治疗;观察组184例,采用长效药抗高血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与短效联合抗高血压治疗相比,长效药抗高血压治疗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优,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长效单药 短效联合 高血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高龄肺腺癌治疗中,药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高龄肺腺癌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32例,分别采取常规对症治疗与药化疗治疗,观测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变化与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QLQ-C30测评结果为(72.63±1.38)分,对照组治疗后QLQ-C30测评结果为(90.23±1.51)分,(P<0.05);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53.13%,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4.38%,(P<0.05)。结论在高龄肺腺癌治疗中,药化疗疗效确切,且更利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

  • 标签: 高龄肺腺癌 单药化疗 生活质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CT能谱成像定量分析在鉴别结节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至2014年8月间行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结节甲状腺腺瘤12例,甲状腺癌8例,并将10例正常甲状腺作为对照组进行分析。选择动脉期能谱成像对腺瘤组、甲状腺癌组及对照组进行能量重建及物质定量分析,在碘-水基图与水-碘图上定量测定碘、水含量,计算能谱曲线的斜率(λHU)并测量混合能量图像上相应部位的CT值。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方差分析证实腺瘤组、甲状腺癌组及对照组两两之间在碘、水含量及λHU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且腺瘤组在碘、水含量之间均高于甲状腺癌组(P值均<0.001);对于混合能量下的CT值,腺瘤组、甲状腺癌组分别与对照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腺瘤组与甲状腺癌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结论能谱扫描能量重建及物质定量分析对于区分甲状腺腺瘤与甲状腺癌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标签: 甲状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能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首诊负责制记录》在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透析病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实施护士首诊负责制,即由主管护士全程负责病人的首次透析,包括首次透析前的准备、记录工作–首次透析中对病人病情的观察及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的实施并进行评估–诱导期透析健康教育–进入维持性血液透析后将健康教育分配给责任护士;对照组实施常规首次透析治疗及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病人治疗依从性、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病人满意度和诱导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或P<0.05)。结论首诊负责制模式可明显提高病人首次透析时的安全性,提高血液透析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及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首诊负责制 首次血液透析 健康教育 依从性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唾液酸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共96例,结合患儿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儿均给予酸中毒纠正、血压血糖控制、惊厥控制、液体摄入量限制、颅内压降低、脑干症状消除以及包胆碱应用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差异,统计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神经行为测定标准结果(NBNA)的差异,测定两组患儿症状恢复时间,统计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有效率91.7%,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率72.9%,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在意识障碍、惊厥、原始反射、肌张力、颅内压等临床症状恢复时间上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有着极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患儿临床症状快速恢复,改善患儿行为神经功能,同时具有安全性高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症状恢复时间 神经行为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体外储存对采血小板生理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献血者50名,经由血站采集制备50袋采血小板,分别在储存的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D1、D2、D3、D4、D5)检测它们的代谢功能(乳酸、乳酸脱氢酶、葡萄糖、pH)、聚集功能(聚集率)、活化功能(CD62P)、低渗休克反应、血小板计数等相关指标,统计分析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血小板计数及低渗休克反应没有明显变化(P>0.05),pH值、GLU及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5),LDH、LA及CD62P表达明显增强(P<0.05)。结论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采血小板的计数和低渗休克反应没有变化,但是其活化增强,代谢功能、聚集功能发生明显变化。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活化功能 聚集功能 代谢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对采用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的方式对患有鞍区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抽取64例患有鞍区肿瘤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2例。A组患者采用开放性手术方式进行治疗;B组患者采用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方式进行治疗。结果B组患者的肿瘤清除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治疗所需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失血量明显少于A组患者;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未观察到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的方式对患有鞍区肿瘤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 标签: 单鼻孔经碟内镜下手术 鞍区肿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侧临时性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temporaryballoonocclusion,TBO)监测的护理方法及护理要点。方法分析和总结22例接受侧临时性颈动脉球囊阻断实验病人的护理方法。结果本组22例侧TBO病人中阴性16例,阳性6例。在阻断实验中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有效的术前心理疏导护理,术中默契配合,并严密观察与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神经体征,术后宣教与监护,对TBO顺利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 标签: 颈动脉 临时性球囊阻断实验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陈述我院药品剂量调剂的现实状况,医院晋升“三甲”后,药品剂量调剂室的发展要跟上三甲的步伐,任重道远。方法通过发现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情况,加强管理并学习更先进的管理模式。结果使我院药品剂量调剂能真正达到“三甲”水平。结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操作行为,提高操作技术,加强监管环节,引进先进设备,可以改进UDD质量,确保用药安全。

  • 标签: UDD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腰麻固定术后进入恢复室的患者立即次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和盐酸曲马多的镇痛效果。方法选取50例ASAⅠ~Ⅱ级进行腰麻固定术的患者,利用随机盲法将这些患者分成帕瑞昔布钠组(观察组)和盐酸曲马多组(对照组),具体操作是在患者进行完手术进入恢复室后,立刻给予观察组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毫克,对照组静脉注射盐酸曲马多100毫克。记录比较拔管后即刻,拔管10分钟后及出院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镇静评分,呼吸参数,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后拔管后20分钟和离室前的视觉模拟评分和镇静评分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患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恶心呕吐各1例,对照组分别有5、8例,没有出现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进行腰麻固定术患者进入恢复室后,立刻给予还未苏醒的患者静脉注射帕瑞昔布钠40毫克或盐酸曲马多100毫克,都具有较好的镇痛效果。虽然两组患者在镇痛作用上差异不显著,但是帕瑞昔布钠组的患者副作用更小,更适合作为患者镇痛的药剂。

  • 标签: 镇痛效果 恢复室 帕瑞昔布钠组 盐酸曲马多组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血小板献血者人群流失原因,为构建稳定的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提供参考。方法调查118名采血小板献血者的献血情况,对其中80名流失献血者以问卷形式进行电话回访,分析其年龄层次、性别及流失原因。结果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人员中男性65名,女性15名,男性多于女性(P<0.05);20~29岁流失18名(22.50%),30~39岁流失36名(45.00%),40~55岁流失26名(32.5%),随着年龄增加,流失人员比例有所增大;工作繁忙(45.00%)、因毕业或务工离开本市(16.25%)、身体素质变差(10.00%)是排名前三的流失原因。结论采血小板献血者流失与性别、年龄层、工作性质及献血者的身体原因有关。

  • 标签: 单采血小板 献血 流失 调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初生儿72小时内侧唇裂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在患儿双侧眶下孔局麻对出生72小时内的先天性侧唇裂患儿行唇裂整复术,术后常规护理,6-7天拆线出院。结果5例患儿均手术顺利,无任何意外,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初生儿72小时内在局麻下行侧唇裂整复术安全可行。

  • 标签: 初生儿 唇裂 修复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X线在肺内发结节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在治疗的肺内发结节患者3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35例人员,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普通X线胸片检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肺内结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研究人员的诊断准确性和AZ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通X线诊断肺内发结节具有很好的准确性,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肺内单发结节 普通X线 诊断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钢板侧皮质固定治疗青少年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9例青少年桡骨小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微型钢板侧皮质固定并进行早期前臂旋转功能锻炼,3—12月后取出内固定,进行肘关节功能评价。结果随访3—12个月,平均9月按Broberg和Morrey肘关节评估标准评估。优4例,良4例,中1例,骨折均愈合。结论该术式对青少年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具有复位满意,支撑良好,无术后复位丢失,且可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是青少年桡骨小头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之一。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指掌骨钢板 单侧皮质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找出能够有效治疗侧甲沟炎的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为临床上甲沟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以本院于2016年1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200例侧甲沟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部分切除指(趾)甲治疗,统计200例侧甲沟炎患者的换药次数、愈合时间、治愈情况、复发情况、疼痛消失时间以及患者对治疗满意度等指标,分析部分切除指(趾)甲治疗侧甲沟炎的应用价值,旨在为甲沟炎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提高其治疗效果。结果200例患者治疗后平均换药次数为(2.5±0.6)次,平均愈合时间为(4.5±1.2)d,194例患者治愈,治愈率为97%,19例患者复发,复发率为9.5%,平均疼痛消失时间为(1.2±0.4)d,患者非常满意的有152例,比较满意的有45例,不满意的有3例,总满意度为98.5%。结论部分切除指(趾)甲治疗侧甲沟炎治愈率较高,患者恢复较快,减轻患者疼痛,且不易复发,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部分切除指(趾)甲 甲沟炎 治愈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策略,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方法选取我院自2015年10月至2016年8月的1280份手术护理记录,按我院护理部制定的手术室护理文件书写规范进行检查。结果1280份手术护理记录有46份存在问题。将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管理对策。结论通过对手术室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采取措施,组织学习法律法规,组织学习护理文件书写标准,规范手术室护理记录的书写,完善护理文件的质控,提高护理记录书写质量,提高手术室护理质量。

  • 标签: 手术室 护理记录单 问题 分析 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