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全数字乳腺钼靶X线与彩超应用于早期乳腺癌诊断上,并比较分析其优缺点,进而探讨出结合二者应用于临床用于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通过进一步分析我院手术与病理结果相结合,证实我院收治的82例乳腺癌患者的钼靶X线和彩超表现,根据二者的检查结果以及病理的检查结果进行对照。结果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彩超组和钼靶X线组。在诊断率的比较中,彩超组为87.80%,钼靶X线组为75.60%,两者联合起来的一组为95.24%,分析差异,进而组间比较;而在恶性诊断率的比较当中,彩超组为66.66%,钼靶X线组为73.33%,两者联合一起为86.66%,分析差异,进行组间比较;彩超的等级比较当中,联合起来应用组2到3级与4级的诊断率要明显的高于彩超组以及钼靶X线组,这一差异体现出统计学意义。结论两者联合应用能够相互的补充,对彩超分级分析,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所以可以将两者联合在一起应用于临床,全数字乳腺钼靶X线与彩超的应用能够有效的提高乳腺癌患者的诊断正确率。

  • 标签: 乳腺癌 钼靶 X 线 彩超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 数字 X 线 摄影在放射科的应用价值、优势和发展、普及前景。 方法 数字 X 线 和传统 X线机摄取同一部位的摄影条件取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和比较两者的图像质量。结果 数字 X 线摄影 取得满意效果,提高了图像质量。缩短检查和发报告时间,加快了工作效率,带来更高的效益 。结论 DR摄影与传统 x线摄影相比, 明显优于传统 X线摄影,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 标签: 数字 X 线 放射科 应用 优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规范操作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接收的行数字乳腺钼靶x线检查者70例作为观察对象,平均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操作,观察组实施规范操作。对比图像质量。结果 观察组图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规范操作有利于提升图像质量,从而为患者的诊治提供支持。

  • 标签: 规范化操作 数字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剂量乳腺钼靶X线摄影技术的应用。方法选取在我院进行乳腺检测的10例女性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30kV、35kV的乳腺钼靶X线摄影,对比分析2种剂量下的影响质量。结果30kV摄像比35kV摄像的影像质高,其乳腺其中一侧的内外头尾位和斜位具有差异,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5kV是临床进行乳腺钼靶X线摄影的最佳值,能有效降低摄影曝光量且提高摄像质量。

  • 标签: 低剂量 曝光量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喉气道数字X线摄影在诊断婴幼儿急性喉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诊的80例急性喉炎患儿为研究组,选取童趣健康婴幼儿80例为对照组,应用数字X线摄影诊断,对比两组患儿的气管前后径和咽后软组织厚度。结果研究组患儿的气管前后径明显小于对照组患儿(P<0.05);研究组患儿的咽后软组织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喉气道数字X线摄影在诊断婴幼儿急性喉炎中的应用可以使患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临床价值很大,建议推广应用。

  • 标签: 喉气道 X线 婴幼儿 急性喉炎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利用数字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对肺单发转移瘤开展诊断,分析这种方法存在的诊断价值。  方法  此次研究主要针对60例患者,所有患者全部确诊为肺单发转移瘤,随机将其进行均分,各30例,收治开始时间为2019年1月,结束时间为2022年3月,A组使用DR技术,B组使用数字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分析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具有的价值。 结果 通过手术和病理确诊60例患者,全部为肺单发转移瘤。B组诊断准确率高于A组(P<0.05)。 结论 在针对肺单发转移瘤开展诊断的过程中,利用数字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可以产生良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肺单发转移瘤 数字化X线摄影双能量减影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X线摄影与彩超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有完整影像资料且经病理证实的乳腺肿块患者114例,分析乳腺X线摄影及彩超对乳腺肿块的诊断能力。结果乳腺X线摄影和彩超对114例乳腺肿块的检出率分布为86.8%、84.6%,二者联合检出率为92.3%;对38例乳腺癌的检出率分别为89.5%、78.9%。结论乳腺X线摄影及彩超在发现和诊断乳腺肿块上均具有重要价值,两者结合可进一步提高乳腺肿块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率。

  • 标签: 乳腺X线摄影 彩超 乳腺肿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主要探讨早期乳腺癌诊断中乳腺X线摄影的应用价值。方法:2001年8月—2012年12月在县医院工作期间接受治疗的早期乳腺癌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的方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乳腺X线摄影加上彩色超声诊断,对照组患者采用彩色超声诊断,比较两组患者的正确诊断率以及病灶钙化检出率。结果:采用乳腺X线摄影的观察组患者的乳腺癌检查准确率高于采用超声检查的对照组(P

  • 标签: 乳腺癌 彩超诊断 X线摄像 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MRI、CT、乳腺X摄影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12月在本院确诊为乳腺疾病患者210例参与研究,对研究对象行MRI、CT、乳腺X摄影检查,比较临床诊断率。结果:MRI在乳腺疾病的诊断率为96.7%(203/210),CT的诊断率为86.2%(151/210),乳腺X摄影的诊断率为81.4%(171/210),MRI在乳腺疾病的诊断率优于CT和乳腺X摄影,三组相比具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MRI、CT、乳腺X摄影乳腺疾病均能有效诊断乳腺疾病,但MRI在诊断率上优于CT、乳腺X摄影

  • 标签: 乳腺疾病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断层摄影 乳腺X摄影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数字钼靶乳腺摄影技术在乳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运用全数字乳腺机进行摄影的930例图像资料质量和对应的操作过程进行分析,探讨技术方法和要点,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从而提高图像质量。结果930例使用全数字乳腺摄影技术,均能达到较清晰显示乳腺的情况,一级片率达97%。结论乳腺摄影技师要全面掌握全数字乳腺摄影技术方法及要点,为影像诊断和临床提供更优质的影像资料,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服务于大众。

  • 标签: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技术 方法和要点 服务诊断和临床
  • 简介:目的分析数字摄影(CR、DR)对乳腺疾病诊断的特征表现和早期表现,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我院对经手术病理或临床证实的乳腺增生5例、纤维腺瘤3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0例、乳腺癌21例,全部进行双侧乳腺的头尾位及内外斜位CR检查,并与经手术证实的31例乳腺癌普通钼靶摄影片对照。结果在5例乳腺增生中小叶和囊性增生各2例,1例为硬化性乳腺病。34例纤维腺瘤有23例出现1mm宽的细窄透明晕圈征。在20例导管内乳头状瘤中有17例是靠CR和乳腺导管造影确诊的。21例乳腺癌患者1例诊断为可疑,1例诊断为不排除乳腺癌,建议进一步检查或定期复查,其余19例均为肯定诊断。结论目前数字乳腺摄影乳腺疾病的诊断先进,也最敏感,确诊率达到80%以上,为乳腺癌的早期手术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数字化摄影 乳腺疾病 早期检出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通过分析研究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癌的数字钼铑双靶乳腺X线摄影影像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癌33例,所有病例均行全数字钼铑双靶乳腺X线机检查,常规体位包括:双侧乳腺均行头尾位、内外斜位摄片,必要时加照局部点压,或局部点压放大摄影。通过双侧乳腺图像对比,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然后统计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单纯性钙化14例;致密小结节4例;不对称性局限性致密影3例;局部结构紊乱4例;其他5例,如乳头内陷及乳头后漏斗征,血管影迂曲、增多、增粗,皮肤增厚及皮下脂肪浑浊;无异常X线表现3例。结论:全数字乳腺摄影在发现早期乳腺癌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优势,特别是对临床不可触及的早期乳腺癌的发现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乳腺癌 临床不可触及 数字化钼铑双靶
  • 简介:本文介绍了对现有传统X线机进行数字的一种方法。系统包括从设备获取影像信息,影像压缩存档,影像格式的DICOM转换,使系统方便的连接PACS。

  • 标签: 影像采集 影像压缩 格式转换 DICOM PACS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断层摄影(DBT)与全数字乳腺摄影(FFDM)对乳腺结构扭曲的诊断效果。方法 搜集通过DBT+FFDM发现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同时具备病理结果的100例病患的资料,剖析DBT以及FFDM两类检验方式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的良恶性判断以及病理结果。结果 DBT对伴肿块结构扭曲的诊断特异度为69.00%、阴性预测值为80.00%,明显优于FFDM的诊断特异度为28.60%、阴性预测值46.20%,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对于FFDM检查,DBT检查对乳腺结构扭曲病变具备突出的诊断意义。

  • 标签: 乳腺断层摄影 全数字化乳腺摄影 乳腺结构扭曲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CR)及数字X线摄影系统(DR)的影像学特点,并比较两种X线摄影系统的性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分析我院在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期间的1261张CR和DR影像结果,根据统一标准将其分类并对此进行质量评估,进而分析两种X线摄影系统的影像特点及对比其性能。结果DR的优质影片数高于CR,且废片数低于CR,比较上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性能比较上,CR具有影像宽容度大、后处理功能多、实现了传统X线摄影数字、可与传统X线设备匹配以减少投资及操作简便等优点;而DR的优点是操作时间短、成像环节少,且清晰度高于CR。CR系统适用于X线平片摄影,更适用于复杂部位和体位的X线摄影;DR系统适用于透视与点片摄影及各种造影检查。结论CR和DR在相同的影像特点基础上也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且相互不能取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会并行发展。两种系统适用于不同组织和器官的摄影,因此在选择X线摄影系统摄影时,需根据检查部位及临床需要选择最适宜的摄影方法。

  • 标签: CR DR 影像特点 性能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