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15世纪初的明王朝,国家安定,国力富强。在启建北京城等巨大工程的同时,还有震动世界的大事,即明成祖命三宝太监率200—300艘船的舰队和2.8万名随行人员七下西洋,展示了中国的航海成就和造船技术,显示了中国的富强,也促进了与海外的商贸往来。

  • 标签: 15世纪 国家安定 七下西洋 造船技术 明王朝 北京城
  • 简介:1949年4月24日,解放军攻城炮声刚停,市内巷战还在进行,18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身穿灰布士兵军装风尘仆仆,大约8点钟进入我的川至医院院长办公室。同时还有18兵团卫生部长张步峰等人。作了自我介绍后,胡对我传达了有关城市政策和共产党保护医院、学校,以及优待知识分子的政策,叫大家安心工作,保护好医疗设备。还问有何困难需要解决,我老实告他饥饿难忍。他立即吩咐后勤,不多时煮来两磁面盆小米饭,另有一脸盆猪肉炖萝卜干条,对于我这“三月不知肉味”的饥民来说,远比东坡肉还要鲜美得多。在那腥风血雨的恐怖情景中幸存下来的人们,真不易啊!

  • 标签: 纪实文学 短篇 民国时期 太原 梁化之残尸案
  • 简介:甘肃省永昌县者来寨,曾在古时候驻扎过一支流亡的罗马军队,并筑有城堡。史书因此称这里为“骊城”,今天人们管它叫“罗马村”。这一史话,是6年前我到新华社甘肃分社工作不久,有朋友偶尔向我聊起的。故事有点近似神话,我未敢轻信,只想日后赴河西采访时顺便作些了...

  • 标签: 永昌县 马帝国 古罗马军团 罗马军队 河西走廊 文物工作者
  • 简介:恒龄与《椿园诗篇》孙玫恒龄,字格园,号淳元,舒穆禄氏,隶满洲正白旗。于嘉庆二十一年(1816)生于辽宁省岫岩县。卒于同治十二年(1873),时年五十八岁。是著名学者多隆阿之堂侄。恒龄为咸丰元年(1851)辛亥科第一八六名举人、时年三十六岁。此后即任...

  • 标签: 王安石 绣球花 认识价值 分水岭 艺术特色 第一次鸦片战争
  • 简介:陈寅恪先生和傅斯年先生的留德学籍材料各有一部分保存在德国前普鲁士政府教育部档案中,有一部分保存在柏林大学档案中。前一部分现存放在德国东部一小城中,由于战争缘故,毁损情况十分严重;后一部分则比较完整,现在原校。经查阅,共找到有关陈先生的材料三件,傅先生的二件,均已复印回国,现分别介绍如下:

  • 标签: 傅斯年 陈寅恪 陈先 德国东部 柏林大学 城中
  • 简介:毌丘俭纪功碑是目前所见东北最古老的石刻文献资料,于20世纪初被发现。长期以来围绕其发现时间诸家各执一词,有光绪三十年说、光绪三十一年说、光绪三十二年说等三种不同说法,长期流行的说法为光绪三十年发现说。文章一方面对毌丘俭纪功碑发现时间不同说法的来源进行深入考察,另一方面广泛搜集吴光国所作毌丘俭纪功碑跋文并进行比较分析,最后确定毌丘俭纪功碑的发现时间为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即1906年九月。

  • 标签: 毌丘俭纪功碑 发现时间 吴光国 跋文
  • 简介:民国初年,洛阳附近出土汉石经《春秋》字,颇异於今本三家之经文,罗振玉、张国淦、马衡等咸有考证。其考证约有二端,一则推定碑图格式,二则考释字与今本互异者。汉石经碑图格式,常例为行70字,但第二石阳面僖公篇为行72字,阴面昭公篇为行71字。罗、张、马俱未能揭示,故论断时有误差。字与今本互异者,主在羡夺,羡夺之推断,又与《公羊》义例相关。而诸家论及羡夺与《公羊》义例,多可补正。今一一表襮之,终以复原之碑图,或有裨於《春秋》经文之校勘与《公羊》义例之辨析。

  • 标签: 熹平石经 《春秋》 碑图 马衡
  • 简介:1860年以前,北京西郊有一座气派宏大,景象万千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荟集于圆明园。圆明园是规模巨大的幻想原型,如果幻想也可能有原型的话。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假定有一座集人类想象力之大成的灿烂宝窟,以宫殿庙宇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圆明园。”“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目睹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

  • 标签: 圆明园 英法联军 清王朝 皇家园林 想象力 幻想
  • 简介:2000年7月,曾见两枚北魏墓砖。一枚完整,刻“王礼斑妻舆”五字,28×13.3×4.5—5厘米;一枚下,仅存“王斑”二字,15.5×16.5×4.5厘米。据云是在大同城东南十里左右的智家堡沙场弃土中发现的。当时我只把它当作北魏平城时期的一般民间志墓砖,故未作详细介绍。

  • 标签: 墓砖 北魏 政治 辽东 平城
  • 简介:<正>竹林七贤是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东晋初年孙盛著《魏氏春秋》,称谯郡嵇康“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邪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较早将竹林七贤事迹撮集成专书的,有东晋戴逵所著《竹林七贤论》.戴逵字安道,谯国人,少博学,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性不乐当世,常以琴书自娱,多次拒绝朝廷征辟,事见《晋书》本传.《隋书·经籍志》著录有“《竹林七贤论》二卷,晋太子中庶子戴逵撰”.该书《旧唐书·经籍志》和《新唐书·艺文志》亦

  • 标签: 竹林七贤 《世说新语》 《太平御览》 文献价值 《艺文类聚》 《事类赋注》
  • 简介:陈垣先生曾疑京藏《摩尼教经》为《二宗经》,林悟殊则指出解决这部经的本名及出於摩尼何典的悬案对确定这部经的资料价值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这部经与摩尼教科普特文着作《克弗来亚》第38章作了详细比较,旁及粟特文、中古波斯文与回鹘文资料,探索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此经无疑不可能译自《克弗来亚》第38章,但是二者高度相似,不仅结构相近,而且对应术语多达三十余个,合理的推论只能是二者同源,即二者均是摩尼亲撰的《大力士经》的改写本。二者的相异之处,应当是在长期的、复杂的多语种传播过程中出现的。而二者的类似之处则出自《大力士经》原本。

  • 标签: 摩尼教 《摩尼教残经》 《大力士经》 《克弗来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