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68 个结果
  • 简介:马克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然而,在将其中国化的过程中,关键在于能否找到在中国文化中的契合点。鄙意窃谓,马克主义在中国文化中的最佳契合点莫过于儒家的最高社会理想——大同社会。若能将两者之间的相通之处加以探索与整合,必将有利于马克主义在中国扎下坚实的根基,从而为指导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合理的理论基础。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契合点 大同理想 儒家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
  • 简介:欧战前后,中西方都各自面临着“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时代。但是,因时代的落差,当中国的新文化运动热衷于以欧洲19世纪的文明为范本,猛烈批判传统文化之时,欧洲人却正致力于反省自己的资本主义文明。其反省现代性与社会主义思潮的并兴,不仅标志着西方现代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变动,而且也给其时中国社会思潮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虔诚地追随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到认同反省现代性、批判资本主义,再到信仰马克主义,李大钊、陈独秀这一共同的思想进路,既合乎其自身发展的逻辑,同时也集中代表和凸显了20世纪初年中国社会思潮变动的鲜明主线。他们最终归向马克主义,既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善果,同时也是整个西方现代思潮影响中国的必然结果。

  • 标签: 陈独秀 李大钊 反省现代性
  • 简介:山东省莱芜市实验中学始建于1971年,原为"莱芜县职工子弟学校",1976年更名为"莱芜县第二十三中学",1987年正式命名为"莱芜市实验中学"。学校现有教学班80个,在校学生5760人,在职教职工332人。学校拥有:——卓越的办学理念。学校确立了"创一流名校,育世纪新人"的办学目标,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宗旨,全面推进人本教育和素质教育。——卓越的师资力量。学校拥有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5名,山东省优秀教师6名,山东省教学能手6名,山东省优质课评选一二等奖获得者43名,莱芜市优秀教师39名,莱芜市教学能手49名,莱城区教学能手68名,区级以上学科带头人及学者型教师89名。

  • 标签: 山东省莱芜市 教学能手 学而不思则罔 莱芜县 学者型教师 优秀教育工作者
  • 简介:近40年来,清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从史料发掘到专业领域拓展,从私人成果著述到国家学术集体工程,整体进入一种类似管理丛林的高水平状态.要消化前人的研究成果,把握特定领域资料,或深耕细作、或另起炉灶,对于后人来说,都不可谓不是一种严肃的挑战.幸好,我们的身边从来不缺乏榜样的力量.

  • 标签: 康乾盛世 问责 中国 研究成果 清史研究 专业领域
  • 简介:价值观教育是人生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但是教学效果和教育效果不是太理想。通过问卷调查发现90后大学生的需要,他们最关心的居于前三位的是学习、就业、健康。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主客观原因,认为只有政府、教师、学生自身齐心协力,才能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结合教学实践认为:调查研究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学生价值观部分教学和教育效果。

  • 标签: 中华传统文化 大学生价值观 价值观念 需要
  • 简介:众所周知,马克主义是由马克和恩格斯所创立,由他们的拥护者、继承者所发展了的思想理论体系,是国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但是,马克、恩格斯最早并不是用"马克主义"一词来表达自己的理论和世界观的,"马克主义"一词最早也不是在正面的意义上提出并开始使用的.很多人对这些重要问题并不是十分清楚.本文试就这些问题作些探讨和说明.

  • 标签: 马克思主义 “共产主义” 保尔·巴尔特 经济理论 共产主义运动
  • 简介:本辑选取了《关于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两篇重要文献史料。其中《关于马列主义中国化问题》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奠基人杨松同志发表在《中国文化》第1卷第5期上的文章——《关于马列主义中国化的问题》内容节选。该文是党内最早呼应并阐述毛泽东关于“马克主义中国化”命题的理论文章,是马克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扛鼎之作,对推动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深入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是新中国成立之初,时任华东财经委副主任、上海市工商局局长的许涤新发表的重要理论文章。在参与新中国建设的同时,许涤新创作并出版了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重要著作《广义政治经济学》,提出了马克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这一理论课题。《关于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与该书同期发表,文章回顾并反思了西方经济学理论在中国传播过程中的问题,重申了政治经济学的中国化应以广义政治学中国化为前提的理论主张,并强调了中国史实资料在经济学研究中的价值。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文献史料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马列主义中国化 中国化问题 新中国成立
  • 简介:中国化马克主义包含着多个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并且仍然处于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所以具有进一步系统化和整体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现代化是中国化马克主义形成和发展的一条重大主线。以其为主题进行整体建构是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的。从现代化的主题来看,中国化马克主义包含了四个具有严密逻辑关系的纲领性内容,它们分别为:探索现代化的思想方法论、建立现代国家的革命论、实现现代化国家的初步探索论以及实现现代化国家的改革和发展论。

  • 标签: 现代化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整体建构
  • 简介:五四时期马克主义在中国迅速传播,涤荡着中国固有的文化和意识形态,预示着一种新型文化的崛起。从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到后来毛泽东思想的诞生,马克主义经历了一个由表层到内在的中国化的心路历程。换言之,当中国第一批马克主义者致力于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而奋斗时,他们首先要面对中国的实际,他们不得不思考如何用马克主义的真理解决中国社会的现实出路问题,从而引发了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嚆矢。回顾和总结马克主义中国化的早期心路历程,对于我们今天深刻学习和领悟邓小平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 标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共产主义 首先 马克思主义者 邓小平理论
  • 简介:从《武功录》看瞿九的史学思想是比较丰富的,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对现实社会问题的揭露和批判,并希图得到统治者的重视而进行社会变革,特征是经世史学。他的史学方法从原则、程序和方法都比较符合史学撰述规范。但因成书时间仓促、以“献媚”为外衣、材料搜集不易等方面的原因,《武功录》仍有许许多多的缺点和讹误。尽管如此,从保存相关史料的功绩上看,《武功录》是一部史料价值极为宝贵的史著。

  • 标签: 《万历武功录》 史学方法 史学思想 史料价值 社会问题 社会变革
  • 简介:沙·马合木·札剌《编年史》有关卫拉特蒙古的史料(摘编)陈国光,加·奥其尔巴特沙·马合木·本·米尔咱·法兹尔·札剌的《编年史》,是这位新疆东察合台系叶尔羌汗国末期历史学家于伊斯兰教历1087/公元1676—1677年左右撰写的历史专著,是继米尔咱·...

  • 标签: 喀什噶尔 《编年史》 伯克 叶尔羌 卫拉特蒙古 吐鲁番
  • 简介:翻译首先是一种文化的移植,而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必然受到输入国和输出国所特有的文化环境或者文化模式的影响和制约。同样,马克主义术语在传入中国并被中国人所接受的过程中,同样也受到这两种文化模式的影响,即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和日本文化模式。马克主义术语是经过日本传统文化的过滤后来到中国的,即'被来源地的马克主义者解释过了的马克主义,这必然会打上来源地的语境烙印,从而使传入中国的马克主义与原生态的马克主义存在一定的差异(意义扩大、意义减小甚至误读等)'1。当前马克主义术语中很多核心术语,由于字典的编纂而失去了历史文化语境,只有将术语的形成置于其生成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充分考察其时代性,才能深层次的理解马克主义术语的内涵。

  • 标签: 翻译 留日学生 问题
  • 简介:7月中旬,承李维民同志将他的《康生、饶漱石在山东土改中大搞极左铁证如山》的长文草稿送给我看,十分感谢。文中说:“曾彦修同志的文章说:‘近20年某些报刊大讲特讲,康生在山东搞土改,是如何极左等,大约都是想当然信笔胡写的’。”李文举出大量事实,证明康生、饶漱石二人,特别是康生于1947年11月5日抵达渤海区党委后,在山东的渤海和胶东两个区,联同饶漱石在上述二区的土改、整党会议上,残酷迫害了渤海区党委书记景晓村、渤海区行政公署主任李人凤,胶东区党委书记林洁、行署主任曹漫之等各级大量干部,确是铁证如山的。

  • 标签: 《康生在土改中把马克思主义烧了》 土地改革运动 曾彦修 李维民
  • 简介: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恩格斯、列宁的纪念,自20世纪20年代开始,延续至八九十年代。纪念过程中,通过呈现生平事业、诠释精神品格、界定历史地位,建构和塑造了经典作家的形象;通过总体阐释马克主义,介绍马克主义、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促进了马克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通过揭示马克主义的中国意义,诠释对待马克主义的科学态度,表达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主张,推动了马克主义中国化。

  • 标签: 经典作家 纪念活动 功能
  • 简介:江泽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从我们面临的新形势。肩负的新的历史任务的大局和高度,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战略地位与重要作用,阐明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方针原则以及加强和改进的措施要求,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 标签: 思想政治工作 意识形态领域 加强和改进 江泽民同志 现实针对性 马克思主义
  • 简介:一、前言丘东(1931-)是马来西亚霹雳州金宝镇(Kampar)的知名企业家。祖籍梅州的他,3岁时便随其父来马来亚,在霹雳州金宝镇落脚,并在此落地生根,闯出一番精彩的人生及事业。他的事业基本上分成两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985年以前开采锡矿,第二期为1989年以后发展屋业、酒店业及国际教育业。

  • 标签: 知名企业家 马来西亚 海外创业 梅州 案例 经验
  • 简介:应该以历史的眼光看待马克主义史学在建国以来50年的发展。应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待过去史学的发展。要科学地看待社会经济形态理论的价值,它是唯物史观的基石。不同学术思想的学者应该在互相尊重的前提下开展百家争鸣;研究方法应该多样化。马克主义史学要以实证研究为基础。大师级的史学家一定会在21世纪出现。

  • 标签: 马克思主义史学 实证研究 学术批评 社会经济形态理论 唯物史观
  • 简介:1615年,金尼阁(1577-1628)以拉丁文出版了利玛窦的一种意大利文著作,名为《基督教借助耶稣会远征中国记》。此书在欧洲大受欢迎,很快就被翻译成除英语之外的主要欧洲语言。之所以没有英译本,可能是因为当时英国是一个坚决反耶稣会的新教国家。但是,在1625年,萨缪尔·浦察(1575-1626)最终还是出版了《基督教远征记》(下称《远征记》)的英文改写本,收入他的多卷本旅行记《哈克鲁特遗稿,浦察朝圣记:包括英国或他国航海及陆地旅行的世界史》中。浦察在他的著作中收录耶稣会士的作品,或许可以反映当时英国对于有关中国的信息有多么需求。在本文中,我考察了浦察为英国读者对利氏《远征记》中的描述所做的改写,并分析他是以何种方式利用《远征记》作为主要来源、介绍中国及其文化的。理解一个17世纪的英国读者对于利氏描述的反应,并非易事,但是透过对浦察译本的研究,我们至少能洞悉一个坚定的英国新教徒是如何阅读原来的拉丁文版本的。浦察几乎保留了原文献中的所有信息,包括旁注,但他的方法是翻译一部分段落,而概述其他部分。我将特别关注浦察如何选择、翻译和编辑《远征记》中有关中国地理和幅员、中国人的学问和学术系统以及修行的宗教等材料。这些材料被收录在浦察《朝圣记》的第一、二、五篇中。

  • 标签: 利玛窦 《基督教远征中国记》 萨缪尔·浦察思 17世纪 英语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