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7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北京皇城股骨头坏死专科医院以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骨蚀)785例的疗效。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北京皇城股骨头坏死专科医院完成。对象选择应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4个疗程以上股骨头坏死患者785例。方法采用中医综合疗法治疗①口服承载丸3次/d,每次1丸;②电信号中药穴位释放法,2次/d,30min/次;③髋关节动态模造锻炼,2次/d,30~120min/次;④骨盆结构平衡调整法,1次/d或隔日1次,20min/次。⑤髋关节揉筋松解按摩法,1次/d或隔日1次,20min/次。⑥中药泡洗或中药雾化熏蒸法,隔日1次,20min/次。主要观察指标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4个疗程后的X线片评分和临床评分,临床评分包括髋关节活动度、髋关节承载能力及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①疗效优良率为85.46%,有效率为97.23%。②左、右髋治疗前后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意义(P均=0.00)。③各病变分期患者的优、良评分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④病因为外伤与激素、酗酒及其他原因致病患者的疗效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股骨头坏死疗效确切,其治疗效果与病情程度和发病原因有一定关系。

  • 标签: 股骨头坏死 骨蚀 中医综合疗法 非手术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复方六君子汤治疗急性放射肺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放射治疗后发生急性放射肺损伤的胸部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给予复方六君子汤和激素口服;对照组仅予以激素口服。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4周、治疗后8周拍摄胸部X线片或者胸部CT。观察各时间点患者身体功能状态评分(卡氏评分)、呼吸困难状况评分(Watter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和放射肿瘤协作组(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并评价各时间点胸部X线片或胸部CT,依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变化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的卡氏评分、Watters评分、中医症状评分等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显示出更好的缓解趋势。结论:复方六君子汤可以有效地治疗急性放射肺损伤,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复方六君子汤 急性放射性肺损伤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风寒型周围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周围面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3例,试验组患者采用火针结合电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电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恢复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皱额、闭眼、示齿、耸鼻、噘嘴、鼻唇沟、口角等症状恢复时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火针结合电针治疗风寒型周围面瘫疗效明显,可缩短患者症状恢复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周围性面瘫 风寒型 火针 电针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治疗过敏鼻炎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方法:将120例支气管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中药穴位贴敷给予治疗及护理。结果:采用常规治疗+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可明显减轻过敏鼻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结论:过敏鼻炎病人在三伏及三九天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控制鼻炎,可减轻症状,减少发作频率及,效果显著。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中药 穴位贴敷
  • 简介:非糜烂胃食管反流病(NERD)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属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一个亚型,约占胃食管反流病的50%~70%。该病是由各种病因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出现烧心、反酸、胸骨后灼痛等主要症状,其病情缠绵难愈,而胃镜检查并无食管黏膜损伤,质子泵抑制剂(PPI)对该病症状改善不明显,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 中医辨证 临床经验
  • 简介:目的:探讨免疫复合法和化学法建立大鼠溃疡结肠炎模型的优劣,寻求更接近人类发病机制的溃疡结肠炎动物模型。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免疫复合组前3周每周给予抗原乳化液(含异体抗原8mg)注射1次,共注射3次,第4周免疫复合组和化学组均用100mgTNBS/kg+50%乙醇灌肠。分别于造模后第1天、第14天、第56天取材,比较造模后各组大鼠的症状、体征、病理反应等方面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免疫复合组与化学组在造模后第1天均出现稀溏便、溃疡、炎性反应等典型溃疡结肠炎病变,但免疫复合组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剧烈,维持时间长达8周,化学组溃疡较免疫复合组深,但黏膜下层炎性反应强度不及免疫复合组,溃疡持续时间短,2周后趋向自愈。结论:免疫复合法模型表现稳定,重复性好,病变持续时间长,发病机制更类似人类溃疡结肠炎,是较为理想的溃疡结肠炎模型。

  • 标签: 免疫复合法 化学法 溃疡性结肠炎 大鼠模型
  • 简介:目的观察针药结合与灯盏花素注射液对颈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颈眩晕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观察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用针药结合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灯盏花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结果:2组在治疗后症状都有改善,试验组有效率为96.00%,观察组有效率为84.00%,试验组明显优于观察组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颈眩晕疗效较为理想。

  • 标签: 颈性眩晕 针刺 灯盏花素注射液
  • 简介:目的通过复方麝香按摩凝胶对动物皮肤毒理性试验来评定其外用安全,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30只豚鼠脊柱两侧脱毛,随机分为五组,即完整皮肤给药组、完整皮肤基质组、破损皮肤给药组、破损皮肤基质组和正常对照组,在脱毛区涂抹对应药物,对其活动、饮食、呼吸等状况进行观察,对体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将8只健康成年家兔背部脊柱两侧脱毛,采用自体对照在4个区域涂抹对应的药物,对局部组织红斑、水肿进行评分,并对刺激强度进行评定。结果豚鼠未出现活动、饮食、呼吸等异常,实验组豚鼠的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皮肤刺激试验中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破损皮肤短期有轻度刺激,3天后刺激作用消失。结论一定时间内外用一定剂量的复方麝香按摩凝胶对完整皮肤没有刺激及毒性,安全较好。

  • 标签: 复方麝香按摩凝胶 安全性评价 急性毒性试验 刺激性实验
  • 简介:目的探索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证的相关,为隐性失血的证候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证候研究的方法,对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进行研究。根据定量血瘀证诊断标准记分方法,于术后1d和术后3d对患者的血瘀证症状进行定量积分,同时计算患者术后1d和术后3d的隐性失血量。根据血瘀证积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轻度血瘀证、中度血瘀证和重度血瘀证3个组别,运用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观察隐性失血量与血瘀证积分是否具有相关,运用单因素分析法观察组间隐性失血量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术后1d与术后3d,40例患者隐性失血量与血瘀证积分呈正相关(P〈0.05),即血瘀证积分越高,隐性失血量越大(P〈0.05)。随时间变化隐形失血量与血瘀证积分均呈升高的趋势(P〈0.05)。结论髋部骨折围手术期隐性失血与血瘀证具有正相关,提示血瘀证是隐性失血的主要病机之一。

  • 标签: 髋部骨折 隐性失血 血瘀证 相关性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康复新液治疗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8岁的传染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74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发热,体温〉39℃,予口服布洛芬混悬剂退热,髓病毒抗体证实为EB病毒感染。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治疗组加康复新液10mE口服,3次/d,治疗10d。观察2组体温恢复正常、扁桃体充血肿大改善及血常规、异常淋巴细胞改善时间的情况。结果:治疗10d后,在扁桃体红肿及分泌物消失时间、发热时间、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异常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方面,治疗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例因服药困难未完成治疗。结论:口服康复新液可以缩短发热、扁桃体充血肿大时间以及白细胞计数、异常淋巴细胞恢复正常时间。

  • 标签: 康复新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简介:目的:观察瑶医膏药脐疗治疗脾胃虚寒型门脉高压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胃虚寒型门脉高压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2组均采用常规抑制胃酸分泌、控制心室率、补充维生素、保肝降酶、支持治疗;治疗组同时加用瑶医膏药脐疗。观察临床症状积分、内镜下表现、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肝纤维化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在症状积分、临床疗效、内镜下表现、PCIII、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瑶医膏药脐疗能显著改善脾胃虚寒型门脉高压胃病患者的症状、胃黏膜病变、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指标,疗效较对照组明显。

  • 标签: 门脉高压性胃病 脾胃虚寒型 瑶医膏药脐疗 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