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信息时代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人们已习惯于被动接受信息,这对标志设计提出新的要求:从静止的、造型复杂的传统标志转变为图形简洁、内涵丰富的现代标志,而独特新颖的动态化标志更是受到人们的青睐。本文试图对标志设计动态化的意义、生存环境、实现形式等进行分析,以求为标志设计艺术的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 标签: 标志设计 动态化 影响因素
  • 简介:羌语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随着时代的变迁,濒危速度不断加快,复兴羌语的种种举措未能扭转其濒危趋势。羌语的复兴阻障主要归因于社会和环境的变迁、学校教育的缺失、社会功能的弱化、政策和法规支持的薄弱、田野回馈的匮乏、创新思维和手段的不足。羌语保护传承的路径包括维护羌语的语言生态环境、恢复羌语的学校教育、拓展羌语的社会功能、制定羌语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羌语研究田野回馈、开拓羌语保护传承的创新思维和手段、强调拓展羌语的社会功能和新媒体的利用,变羌语的被动复兴为社会的主动学习和使用需求,以期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复兴羌语。

  • 标签: 濒危语言 羌语 复兴 路径 非遗保护传承
  • 简介:金铁霖先生的民族声乐教学体系,借鉴西洋唱法的美声因素,如腹式呼吸、低喉位发声等,创造性地融汇了西洋美声和民族声乐的方法,提出了母音发声训练、通道和支点、混合声、腔圆字正等观点,从而统一了共鸣声区,拓展了歌唱的能力,细化了歌唱的技巧,解决了字声统一的问题,创建了全通道歌唱与气息循环技术。

  • 标签: 金铁霖 民族声乐教学体系 美声因素 借鉴和融汇
  • 简介:形式的边缘———非具象形式因素在舞台设计创作中(节选)孙大庆●综合元素的互涉关系舞台设计的造型形象组构以令人惊叹的多样化显示了戏剧综合艺术的魅力。一台设计的形式感不仅要从自身的组构更要从其与戏剧其它综合元素尤其是表演艺术的综合中获得。因而设计者首先要...

  • 标签: 舞台设计 具象形 设计者 舞台造型 戏剧艺术 形式结构
  • 简介:《诗经》中的"桑间濮上之歌"走进朝堂并与"朝廷之音"相结合,为王宫廷堂上的"雅乐"补充了质野鲜活的血液,尤其一些"对话"形式的歌谣,具有初始形态的戏曲品性,为综合性表演艺术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楚辞》的某些篇章同样拥有鲜明的戏曲因子,《九歌》歌舞并重,结构完整,情节曲折离奇,且多是装扮表演,不论整体结构,抑或祭祀过程中的场上演出,均体现出鲜明的戏曲品性.尤其是华美的唱词(或曰"歌词")、意向明确的装扮表演、描绘细腻的心理活动、刻画丰满的人物形象以及笼罩全场的诗意性和浓郁的抒情性,体现出戏曲艺术初始形态的鲜明特性.

  • 标签: 《诗经》 《楚辞》 装扮表演 戏曲艺术
  • 简介:2010年9月24日,恰逢我国现当代首屈一指的剧作家曹禺百年诞辰。为纪念这位戏剧大师,日前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及上海戏剧学院演艺中心联合出品的话剧《雷雨》,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艺术剧院隆重献演。这是一台富于创意的崭新演出,它将《雷雨》从严格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中解脱出来,复苏了原作原本就有的现代主义因素,在《雷雨》76年演出史上是一个新的尝试,具有可贵的创新意义与启迪意义。

  • 标签: 《雷雨》 现代主义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原本 原作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