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3
45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免疫球蛋白联合肝功能用于检测肝衰竭内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1月-2022年7月期间因肝衰竭入院的患者内随机选择50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健康体检人员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指标。结果:实验组IgA为(14.11±0.43)g/L、IgM为(14.54±0.32)g/L、IgG为(15.43±1.36)g/L,对照组IgA为(3.44±0.33)g/L、IgM为(3.31±0.22)g/L、IgG为(8.01±0.11)g/L,对比P<0.05。实验组肝功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肝衰竭患者采取免疫球蛋白联合肝功能检查,可以为用医生提供更多的数据,便于临床诊断。

  • 标签: 免疫球蛋白 肝功能 肝衰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1例TACE术后脊髓损伤的中西医康复护理。重点是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患者脊髓损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脊髓损伤,按医嘱做好药物治疗的护理,给予心理护理同时促进患者功能康复。本例患者经过治疗与中西医康复护理,神经系统症状逐渐恢复后出院。

  • 标签: 动脉化疗栓塞术 脊髓损伤 中西医康复 护理
  • 简介:一、病情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本文分析慢性肾脏病 3-5 期患者低蛋白饮食的依从性以及相关影响因素。 方法 此次研究目标为我院 2017 年间收治的慢性肾脏病 3-4 期患者,对 60 例患者低蛋白饮食的依从性通过面对面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解,将相关访谈内容整理出来,此过程中排除外界的干扰。 结果 根据访谈调查研究可知,患者优质低蛋白饮食的知晓率较低,其中有少部分患者可以理解低蛋白饮食,一部分患者并不了解低蛋白饮食。 结论 针对低蛋白饮食依从性较低的患者,医院的相关人员可以通过对患者及家属普及 LPD 相关知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另外也需定期开展相关知识的宣教,并对宣教模式进行改良,以此让患者的依从性得以显著提高。

  • 标签: 慢性肾脏病患者 低蛋白饮食 影响因素 患者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慢性肾脏病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方法:将我院于 2018年 2月至 2019年 2月期间收治的 80例慢性肾脏病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为研究组 40例和对照组 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小剂量厄贝沙坦治疗,研究组则给予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收缩压、舒张压以及 24小时蛋白尿定量。 结果: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 24小时蛋白尿定量要低于对照组( P<0.05),两组之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慢性肾脏病患者予以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其治疗效果较为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压水平,并降低蛋白尿,该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大剂量厄贝沙坦 慢性肾脏病患者 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对患者临床蛋白尿的疗效的影响。 方法: 于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2月 抽取 52 例慢性肾脏病 患者,随机双盲法均分为每组 26 例 ,实验组治疗过程中运用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 ,对照 组治疗过程中运用 150mg/d 厄贝沙坦治疗 。 结果: 与对照组进行比较,明显实验组治疗后 SBP 、 DBP 指标、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均更为理想,差异明显( P < 0.05 );对比 2 组患者治疗前 SBP 、 DBP 指标、尿蛋白定量、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血肌酐,差异不明显, P > 0.05 。 结论: 慢性肾脏病患者实施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可获得理想疗效,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蛋白尿。

  •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大剂量厄贝沙坦治疗 临床蛋白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常规与 C 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其临床诊断效果。方法:纳入我院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收治的50例败血症新生儿,在其家属知情的情况下进行跟踪研究,为研究组;选取50例无感染的新生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均进行了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将两组新生儿在治疗前的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数据指标进行记录,同时对两组新生儿治疗后的数据指标也进行记录。结果:研究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与对照组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C反应蛋白指标、血小板宽度指标相比均明显升高,对以上指标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常规与C反应蛋白联合检测,对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 标签: 血常规 C反应蛋白 新生儿 败血症 临床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尿常规与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糖尿病早期肾病损伤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40例(研究组)及同期接受健康体检者40例(对照组),两组均接受尿常规及尿微量检查,对比两组检查结果。结果 对照组尿常规及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结果均为阴性,阳性检出率0.00%。研究组阳性检出率对比尿微量白蛋白检测95.00%(38/40)较尿常规检测80.00%(32/40)高15.00%,差异对比P

  • 标签: 尿常规 尿微量蛋白检测 糖尿病 早期肾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面瘫患者采用中药治疗时联合针灸推拿治疗,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推拿治疗的效果。方法:将我院在2018年5月到2020年5月收治的面瘫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且根据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成两组,参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研究组使用参照组治疗方法基础上结合中药治疗。结果:研究组治疗后面部功能评分为15.53±1.54(分),参照组为11.35±1.04(分),(P

  • 标签: 面瘫 针灸推拿 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萎缩性胃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择取我科室 2018 .03到 2018 .12时段内诊疗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共 104例,以抽签法划分为西医组( 52例)、中西医组( 52例)。即前组使用传统西医治疗模式,后组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比较患者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结果:西医组总有效率低于中西医组,但不良反应高于中西医组,即 84.62%< 96.15%、 19.23%> 5.77%,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P< 0.05)。结论:在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期间,中西医结合治疗模式呈现疗效佳、安全可靠的优势,应引起重视。

  • 标签: 中西医 结合治疗 萎缩性胃炎 总有效率 不良反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肿瘤性肠梗阻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医院诊治的 88 例晚期肿瘤性肠梗阻患者并随机分为人数相同的两组( n=44 ),一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另一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中药灌肠治疗(研究组),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P<0.05 ,且研究组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中西医结合在晚期肿瘤性肠梗阻患者治疗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提升治疗有效率,在较短时间内改善患者症状,值得大力推广和引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晚期 肿瘤性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护理方法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在 2017年 3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胰腺炎的 92例患者,将 92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 46例与对照组 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开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干预,比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体温、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呕吐、腹胀、腹痛等体征恢复时间。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体温、肛门排气、排便、肠鸣音、呕吐、腹胀、腹痛等体征恢复时间时间与对照组临床指标数据比对有意义( P< 0.05)。结论:重症胰腺炎中西医结合治疗时配合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病症消失,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病症,促进患者康复,可推广。

  • 标签: 重症胰腺炎 中西医结合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8月-2019年8月我院收治的64例小儿肺炎喘嗽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不同的治疗方式分组,分别是甲组和乙组,均32例,分别采取常规西药和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治疗,两组案例治疗后对结果分析和总结。结果: 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值,乙组的FVC、FEV1、PEF等指标高于甲组。 对比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情况,乙组的有效人数30例,对照组是22例,乙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乙组的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等少于甲组,数据分析得知,乙组的效果明显。结论:针对小儿肺炎哮喘的案例采取中西医的方式进行干预和后续治疗,能减少异常症状,可行性比较高,值得实施和借鉴。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小儿肺炎 喘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取我院2018年3月-2020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80例,根据数字表法将这80例患者分别分为每组40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则行西医治疗。在进行治疗干预后,再对比分析这两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和血压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两组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观察组的血压指数明显都要比对照组高,在治疗后,观察组的血压指数都要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有效帮助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快速减轻症状,减少不良反应,帮助患者快速恢复正常血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 标签: 原发性高血压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分析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