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06 个结果
  • 简介:<正>本文于2011年发表在《UltrasoundinObstetricandGynecology》杂志上。本文以前瞻性队列研究的方法,研究早期胎儿生长、妊娠相关蛋白A(PAPP-A)和游离β-hCG分娩小于孕龄儿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对象为2005年1月~2007年12月于Aarbus大学医院产前检查的9450位单胎妊娠的孕妇。8~13周抽取母体血清测PAPP-A和-

  • 标签: 胎儿生长 分娩 前瞻性队列研究 产前检查 妊娠相关蛋白 孕龄
  • 简介:目的探讨Wnt-1诱导分泌蛋白-1(WISP-1)表达乳腺癌预后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选取南昌市第三医院2011年1~6月手术切除且经常规病理证实的浸润性乳腺癌标本120例及其癌旁组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两步法检测WISP-1蛋白在120例乳腺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收集这些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随访结果,采用X。检验分析乳腺癌组织中WISP-1表达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采用Log-rank检验比较患者生存差异,并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WISP-1在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85%,102/12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35%,42/120)(χ^2=7.653,P=0.003)。WISP-1表达患者的肿瘤组织学分级(χ^2=22.846,P〈0.001)、淋巴结转移(χ^2=11.663,P=0.001)、HER-2表达(χ^2=7.825,P=0.005)以及远处转移(χ^2=35.737,P〈0.001)有关。患者随访时间为24.0-60.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43.9个月。生存分析结果发现,WISP-1表达水平是患者DFS的预后因素(χ^2=19.354,P〈0.001)。低表达WISP-1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48个月,而高表达WISP-1的患者出现复发转移的中位时间是40个月。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提示,WISP-1(OR=2.129,95%CI:1.099-4.124,P=0.025)、年龄(OR=4.617,95%CI:2.803-7.605,P〈0.001)、淋巴结转移(OR=2.014,95%CI:1.209-3.355,P=0.007)是乳腺癌患者DFS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高表达WISP-1的乳腺癌患者预后更差,WISP-1蛋白可能是乳腺癌预后的标志物。

  • 标签: 乳腺肿瘤 Wnt1蛋白质 预后
  • 简介:为适应学科的发展,循证护理逐渐成为我国各个学科临床护理实践的发展趋势。而生殖医学科作为一个新兴的学科,研究循证护理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vitrofertilization–embryotransfer,IVF-ET)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介绍了循证护理的概念,分析循证护理在IVF-ET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展望。

  • 标签: 询证护理 IVF-ET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讨论胰岛素生长因子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1年1月至2011年8月的100例早产儿,每名早产儿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出生后第8、15天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同时对胎儿的体重的增长速度,Kaup指数进行监测。结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低的早产儿的体重及Kaup指数要低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高的早产儿(P〈0.05),具有统计意义。结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早产儿宫外生长迟缓有密切联系。

  • 标签: 早产儿 宫外 生长迟缓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简介:多发性抽动症,又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Tourette综合征,此疾病为在儿童时期发生疾病,患者一般多出现发声抽动、运动抽动等表现,患者还有多动、强迫等方面的表现。此疾病的发生几率为0.1%~1%左右,患者发生疾病的年龄为3~8岁,发病的男性一般都多余女性患者。虽然本病的名称为"抽动秽语综合征",但秽语症状并非本病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目前我国大多数学者主张将本病称为多发性抽动症。

  • 标签: 儿童 多发性抽动症 发病机制 治疗 综述文献
  • 简介: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120万~140万妇女患乳腺癌,约有50万患者死于该病.近年来,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已经严重威胁妇女的身心健康.

  • 标签: 乳腺癌 基因多态性
  • 简介:乳腺导管内癌(ductalcarcinomainsitu,IX;IS)是一种肿瘤性导管内病变,特征为上皮增生明显,伴有轻度至重度的细胞异型,具有可能发展成为浸润性乳腺癌的风险。国内外学者通过对其临床、组织形态学、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基因学等方面的研究,认识到DCIS并非孤立性病变,而是由一组异质性疾病构成,在临床特征、组织学类型、生物学特征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 标签: 乳腺 导管内癌 影像学 病理学
  • 简介:目的研究胚胎移植后14~16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chorionicgonadotro-phin,β-HCG)值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reproductivetechniques,ART)治疗后患者早期妊娠结局的关系。方法根据2006年11月至2009年10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ART治疗胚胎移植后14~16日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值阳性患者203例的妊娠结局(包括生化妊娠,宫外孕,临床妊娠早期流产,临床单胎妊娠及临床多胎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生化妊娠35例(17.24%);宫外孕12例(5.91%);临床妊娠早期流产13例(6.40%);临床单胎妊娠92例(45.32%);临床多胎妊娠51例(25.12%)。②早期妊娠不同结局分组间血清β-HCG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血清β-HCG值比较如下:临床妊娠双胎组〉临床妊娠单胎组〉临床妊娠流产组及宫外孕组〉生化妊娠组;宫外孕组临床妊娠组血清β-HCG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移植后14~16日血清β-HCG值能较好的预测ART治疗后早期妊娠结局。

  • 标签: 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妊娠结局 辅助生殖技术
  • 简介:目的探讨胎儿侧脑室扩张在染色体异常产前诊断的价值,为临床咨询提供指导。方法对入选的130例超声诊断为侧脑室扩张且行产前介入性诊断的胎儿,回顾其染色体核型分析及aCGH结果。结果130例胎儿的染色体核型中,121例(93.1%)核型正常,9例(6.9%)核型异常;aCGH结果中,有11例(8.5%)结果异常。分组:Ⅰ孤立性侧脑室扩张组(72例);Ⅱ合并超声软指标组(27例);Ⅲ合并神经系统畸形组(15例);Ⅳ合并其他异常组(16例)。4组染色体异常率分别为2/72(2.8%)、6/27(22.2%)、0/15(0%)、1/16(6.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aCGH异常的比例分别为2/72(2.8%)、7/27(25.9%)、0/15(0%)、2/16(12.5%),4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在侧脑室双侧对称扩张组,双侧不对称组和单侧扩张组中,各组染色体异常率无差异(P=0.866),各组aCGH异常率无差异(P=0.488)。侧脑室轻度扩张组和重度扩张组,染色体异常率(P=0.487)及aCGH异常率(P=0.561)无差异。男性胎儿组和女性胎儿组,染色体异常率(P=1.00)及aCGH异常率(P=0.838)无差异。结论当产前发现胎儿侧脑室扩张,无论其单双侧、是否对称、胎儿性别、侧脑室扩张程度,尤其是合并其他超声软指标时,应建议其产前诊断,行核型分析及aCGH检查。

  • 标签: 侧脑室扩张 产前诊断 染色体核型分析 ACGH
  • 简介: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出生人口男女比例的人口指标,根据国际常用的标准,每出生100个女婴,相应出生102到107个男婴,中国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分别进行了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这个普查的数据,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分别为108.5、111.3、116.9、118.08,从这个数据看,

  • 标签: 人口性别比 医疗技术 失衡原因 中国 应用 出生人口
  • 简介:全球每年增加约120万妇女乳腺癌患者,死亡50万人,近年来乳腺癌有迅速上升趋势,其发病率在欧美发达国家多居女性肿瘤的首位。据有关文献报道,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占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因此,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降低乳腺癌死亡率的关键。目前数字化乳腺钼靶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主要方法。随着低场强MRI设备在基层医院的普及,大大地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

  • 标签: 乳腺癌患者 MRI设备 诊断价值 钼靶X线 查对 欧美发达国家
  • 简介: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子宫内膜腺体及问质出现在子宫内膜以外的部位,其中以卵巢子宫内膜异位症为主,约占80%,而生殖道以外的子宫内膜异位症约占20%[1][2].

  • 标签: 关系研究 内膜异位症 卵巢子宫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同种异体骨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疗效的实验研究。方法:将12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作为同种异体骨供体,28只作为实验受体。按美国组织库标准制备同种异体骨。将受体实验动物双侧桡骨中段切除10mm,制成骨缺损模型。受体实验动物右侧桡骨骨缺损内植入自体髂骨骨粒(对照组);左侧取等量同种异体骨粒同法植入(实验组)。于术后2、4、8、12周,对骨缺损修复组织内OPG蛋白的表达检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术后12周,检测两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结果:术后两组未见感染现象发生。术后2、4周实验组OPG蛋白表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12周两组OPG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2周两组骨小梁相对体积、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同种异体骨具有较好的组织相容性,其骨性愈合过程自体骨移植相似,并且来源广泛,能够避免因自体骨移植带来的诸多并发症,可以成为治疗骨缺损的重要材料。

  • 标签: 自体骨 同种异体骨 骨缺损
  • 简介:目的比较子痫前期患者和正常妊娠的血清瘦素水平和体重指数(bodymassindex,BMI),并探讨瘦素是否介导了BMI和子痫前期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74例子痫前期患者。对照组随机选取自同期在北京协和医院产检的孕期无合并症及并发症并最终足月分娩的孕妇,共79例。血清瘦素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BMI的计算采用抽血时的身高和体重。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版。结果子痫前期组的BMI为(30.36±4.16)kg/m^2,明显高于对照组(25.92±2.65)kg/m^2,重度子痫前期的BMI高于轻度子痫前期,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9)。子痫前期的血清瘦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但是血清瘦素水平在轻、重度子痫前期之间并无明显差别(P=0.900)。随着BMI的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也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相关性研究显示,血清瘦素水平BMI正相关(r=0.301,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瘦素可能是潜在的BMI子痫前期之间的介导者(P〈0.001)。结论瘦素及BMI子痫前期有明显的相关性,瘦素可能成为子痫前期的有效的预测和筛查指标。

  • 标签: 子痫前期 瘦素 体重指数
  • 简介:目的:探讨临床上肺炎支原体(MP)感染反复呼吸道感染(RRI)关系及治疗。方法:选取儿科门诊就诊的RRI患儿为病例组,普通呼吸道感染患儿为对照组,采用快速MP咽拭子培养法测定MP,比较MP感染率。结果:RRI组MP感染率为45.71%,对照组MP感染率为17.14%,RRI组MP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MP感染是RRI的重要原因之一,对RRI患儿应警惕MP感染的可能,及早确诊、合理用药。

  • 标签: 反复呼吸道感染 肺炎支原体
  • 简介:尿10项分析仪是检测尿中化学成分的自动化仪器,检测包括白细胞、亚硝酸盐、尿胆原、蛋白质、PH值、血、比重、酮体、胆红素、葡萄糖。它和传统显微镜检查的原理完全不同。前者是根据多联试带上各膜块化学反应后的颜色变化,间接辨别有无细胞,后者是真实展现细胞等有形成分形态,判断更直观可靠。所以二者的检测结果可能互不相符。主要体现在白细胞、血、蛋白质项目上。现将我院2010年对某单位体检情况报道如下:

  • 标签: 检验学 分析仪 显微镜 结果/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蜕膜脱垂的诊断治疗。方法回顾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2年10月至2014年2月阴道镜下诊断的妊娠合并蜕膜脱垂患者14例。结果平均年龄(30.21±5.01)岁,多发生在早孕及中孕期,13例(92.86%)的患者表现为停经后无腹痛的阴道流血,阴道镜下多表现为宫颈脱出暗红紫色赘生物,蒂宽,根深,呈袖口状。3例行人工流产,其余11例均采取保守治疗,并随访至妊娠结束后42d,其中5例足月产,3例早产,3例流产,产后复查均未见宫颈赘生物。结论阴道镜是临床诊断妊娠合并蜕膜脱垂的有用方法,保守治疗防止感染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妊娠合并蜕膜脱垂 阴道镜 保守治疗
  • 简介:<正>文章发表于2013年最新一期的《PrenatalDiagnosis》上。文章旨在通过对正常胎儿及21三体胎儿迷走右锁骨下动脉(ARSA)的发病率的研究来评估ARSA作为21三体超声标记物的潜在价值。文章作者在历时17个月的时间里,对2081例孕中期妇女进行筛查后发现,有23例(1.1%)患有

  • 标签: 迷走右锁骨下动脉 三体综合征 标记物 正常胎儿 发病率 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阿昔洛韦利巴韦林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阿昔洛韦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5~10mg/(kg·次),一天2次;利巴韦林组:静脉滴注利巴韦林5~7.5mg/(kg·次),一天2次。观察临床疗效。结果:阿昔洛韦组在退热时间、咽痛、流涎消失、疱疹消退时间均优于利巴韦林组,统计学上差异有显著性(P〈0.01)。阿昔洛韦组在治愈率、有效率方面治疗组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组,差异有显著tN(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疱疹性咽峡炎利巴韦林比较。在退热时间、咽痛、疱疹消退时间均明显缩短,阿昔洛韦疗效优于利巴韦林。

  • 标签: 阿昔洛韦 利巴韦林 小儿疱疹性咽峡炎
  • 简介:近年来院感事件的增加,让院感问题倍受关注,本文通过对MDRO(微生物实验室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细菌培养鉴定阳性结果、药敏试验对两种及以上类别抗菌药物耐药的菌株)[1]感染新生儿的干预管理,探索预防NICU院感的有效措施,保障医疗质量和安全;严格执行标准预防和消毒隔离,贯彻落实《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技术指南(试行)》;结果成功预防了院感的发生,保障了医护人员和其他患儿的安全,由此得出加强对MDRO感染者的干预管理能有效的预防院感。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医院感染 新生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