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认知行为疗法与常规治疗护理对强迫患者的作用效果,分析认知行为疗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诊断治疗的强迫患者7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实验组患者给予认知行为疗法,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YBCOS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7.1%,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性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性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组内YBCOS评分、强迫性思维评分以及强迫性行为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患者的作用效果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认知行为疗法 强迫症 临床效果 YBCOS评分
  • 简介:摘要本文报告了一例通过心理咨询,运用系统脱敏法和认知行为疗法,使求助者克服了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成功的摆脱了强迫的案例。

  • 标签: 心理咨询 强迫症 系统脱敏 改变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强迫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84例强迫患者按照双盲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在帕罗西汀治疗基础上配合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和对照组(单独采用帕罗西汀治疗),采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强迫行为、强迫思维评分相对于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两项评分相对于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强迫患者采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强迫思维以及强迫行为,而且对患者的副作用相对较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 临床疗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强迫患者护理过程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的价值。方法:在2019年1月~2021年1月期间医院收治的强迫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经护理,患者强迫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护理依从性高于对照组;经护理,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得到了提升,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针对数据差异,以P

  • 标签: 强迫症 优质护理服务 护理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标:探讨强迫病人的治疗和护理方法。该方法将53例强迫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口服阿特拉津、马来酸和氟-磺酰氟;观察组:日常护理的实施,研究组:优质护理的实施。评估两组指标,如焦虑、社会功能和护理满意度。两组患者的HAMA、y-bocs和sspi的结果低于对照组(t = 5.72-21.33,p < 0.01);护理研究小组的满意度为96.30%,而样本小组的满意度为73.08%(φ2 = 3.91,p = 0.048)。结论 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对强迫患者的帮助更大,减少了患者的强迫性行为,降低了患者的痛苦度,除此之外,通过实施优质护理方法有助于患者日常生活质量提高,帮助患者保持乐观情绪。

  • 标签: 强迫症 优质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近几年来,双相障碍与强迫联合发病人数不断提高,该病的治疗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精神病学的关注。双相障碍与强迫在治疗原则上有一定的矛盾,因此治疗过程中遇到极大的困难,给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的治疗带来极大的挑战。双相障碍共病强迫近几年来受到临床的极大关注,该病是两个独立的精神疾病还是双相障碍的特殊类型无法明确,因此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都非常复杂。本文针对双相障碍共病强迫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分析,为推动双相障碍共病强迫治疗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双相障碍 强迫症 临床特征 治疗方法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强迫患者治疗中用心理治疗对症状改善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年来(2019.1-2022.6)期间接收治疗的强迫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Y-BOCS、HAMA、SSPI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Y-BOCS、HAMA、SSPI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更明显,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强迫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患者采取心理治疗可显著提高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同时对情绪及社会功能的改善也更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治疗 强迫症 症状
  • 简介:摘要:近年来,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和强迫共病的研究取得了一些新进展。这些进展不仅有助于理解两种疾病之间的关系,还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更好的指导。

  • 标签: 双相情感障碍 共病强迫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强迫伴失眠患者的强迫状改善作用以及对患者睡眠质量疗效。方法:随机入选我院收治于2019年1月/2020年1月(开始/结束)80例强迫伴失眠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采用认知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强迫改善情况及睡眠质量。结果:经干预,观察组患者的强迫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强迫伴失眠患者的治疗中,采用认知行为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强迫,并提升患者的睡眠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认知行为 强迫症 失眠 睡眠质量
  • 简介:自中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文化中尤其在德国文化中就充斥着反犹现象,它在基督教、仇外性和生物人种学等多方面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直至纳粹大屠杀的发生。本书再现了各种要素聚合发酵而成的一场灭绝性的种族杀戮,并从几个不可或缺的层面构成纳粹大屠杀的历史叙事。因此,它成为叙述德国反犹史及其极端形态的经典之作。

  • 标签: 强迫症 大屠杀 生物人 德国人 历史叙事 德国文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焦虑、抑郁强迫患者主观幸福感的异同特点。方法2016年4月至2017年2月我院门诊及病房接收并进行就诊的焦虑55例、抑郁78例与强迫50例患者分别与5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通过幸福感指数问卷与HAMD抑郁量表测评调查分析。结果焦虑、抑郁强迫患者的主观幸福感与正常人对照具有较大差异性(P<0.05),强迫患者组主观幸福感与绝望感因子、迟缓因子、日夜变化等因子呈现负相关性,焦虑患者与睡眠因子、认知因子、绝望感因子呈现负相关性,而抑郁主管幸福感与绝望感因子呈现负相关性(P<0.05)。抑郁患者的绝望感因子、强迫患者的绝望感因子以及焦虑患者的睡眠因子与认知因子等都是限制患者主管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结论焦虑、抑郁强迫患者主观幸福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最大程度上降低这些因素的影响才能提高焦虑、抑郁强迫患者的主观幸福感。

  • 标签: 主观幸福感 抑郁症 焦虑症 强迫症
  • 简介:摘要错误相关负波(error-related negativity,ERN)是个体错误行为反应后在额叶内侧区引起的事件相关电位成分,是反映行为监控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回顾了强迫ERN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就ERN与强迫临床症状的关系、治疗中的变化、潜在的神经基础和作为疾病内表型的可能性进行了论述,为理解强迫的病理机制提供新的视角。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错误相关负波 行为监控 内表型
  • 简介:摘要脑深部电刺激(deep brain stimulation,DBS)治疗难治性强迫患者是否可行一直存在较多争议,但近年来该领域不断取得新进展,DBS技术是否可应用于难治性强迫治疗领域,有哪些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将基于已有的循证研究、专家共识及中国的临床实际对DBS在我国难治性强迫患者中尝试研究或应用时应关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 标签: 强迫性障碍 脑深部电刺激
  • 简介:目的 探讨团体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对强迫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符合入组标准的60 名强迫患者随机分为暴露与反应阻止联合氟西汀组和氟西汀组,观察比较治疗1个月末、3个月末、6个月末 Yale-Brown强迫量表评分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末团体暴露与反应阻止合并氟西汀组有效率为78.3% ,氟西汀组有效率为63.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

  • 标签: 强迫症 认知行为疗法 团体暴露与反应阻止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