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7-17
/ 2

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孙晓梅 高源

江油市人民医院 四川 江油 621700

【摘要】目的:探究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依照抽签法,对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7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实施分组,对照组(n=39)行基础护理干预,观察组(n=39)行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利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的术后疼痛情况,并分析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低,数据差异于统计学当中存有意义(P<0.05)。结论:对创伤性骨折患者于术后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疼痛情况,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借鉴、推广价值。

【关键词】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创伤性骨折;术后康复;影响

创伤性骨折患者一般在完成手术后,需经历较长的治疗时间,且会产生剧烈的疼痛感,再加上并发症较多、功能受到不同程度限制,影响其术后恢复。对此,必须对创伤性骨折患者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笔者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期间来我院治疗的7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为对象,分行基础护理干预与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术后疼痛情况与并发症发生率,总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资料

7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均于2018年3月-2019年3月这段时间来我院治疗,依照抽签法分为观察组(n=39)与对照组(n=39)。观察组男23例,女16例,最大65岁,最小14岁,平均年龄(39.5±25.5)岁,车祸伤17例,摔伤10例,坠伤1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4例,最大62岁,最小15岁,平均年龄(38.5±23.5)岁,车祸伤19例,摔伤9例,坠伤11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骨折原因,于统计学当中不存有意义(P>0.05),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行基础护理干预,定期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与健康知识宣教,积极预防并发症,针对患者实际病情作用药、饮食指导,叮嘱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散步、太极拳等运动强度较小的运动。

观察组行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包括①心理护理:创伤性骨折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感,即使术后会明显减轻,但疼痛感依然存在,同时其需长期卧床,因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烦躁心理[1]。对此,护理人员可主动、亲切地同患者交流,告知术后疼痛属正常反应,且可以完全治愈,进而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②饮食护理:骨折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流失大量骨质与,因此饮食也应以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严禁食用辛辣刺激食物。③镇痛护理:在患者手术后6h,辅助其翻身,并于术后24h,利用冰袋对切口进行冷敷,起到预防局部出血、髋肿胀的作用[2]。同时,将患者的患肢作抬高处理,促进血液的循环,同时定期对患肢按摩[3]。④运动指导:在患者治疗期间可进行一些被动性或主动性的运动训练,如放松肌肉、深呼吸、散步、太极等,同时可在运动期间放一些音乐,不仅可以愉悦患者的身心,还能减轻疼痛感。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断标准

(1)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则表示疼痛程度越高。

(2)观察、分析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缺血性骨坏死、关节僵硬与感染。

1.4统计学分析

将SPSS20.0软件应用在数据的处理中,计量资料(5dcfb5fc5054b_html_93675be8a2bdf94d.gif ),t检验,P<0.05;计数资料[n(%)]X2检验,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VAS评分对比

观察组护理前的VAS评分为(9.13±1.26)分,对照组护理前的VAS评分为(9.04±1.31)分,两组数据差异于统计学当中不存在意义(t=0.309,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为(6.89±1.27)分,对照组护理前的VAS评分为(8.25±1.37)分,两组的VAS评分均较护理前低,两组数据差异于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t=7.819、2.603,P>0.05);且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于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t=4.546,P>0.05)。

2.2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经过护理后,观察组出现缺血性骨坏死1例(2.56%)、关节僵硬0例(0.00%)、感染1例(2.56%),并发症发生率为5.12%(2/39);对照组出现缺血性骨坏死2例(5.12%)、关节僵硬1例(2.56%)、感染3例(7.69%),并发症发生率为15.38%(6/39),两组数据差异于统计学当中存在意义(X2=5.556,P>0.05)。

3结论

创伤性骨折属骨科疾病,在临床中十分常见,其在不同年龄段均可发病,且具有多种诱发因素,以外力碰撞、车祸、坠楼等人为因素为主。现临床中对创伤性骨折一般采用手术治疗的方式,临床效果显著,但因其术后疼痛感较为强烈,且并发症较多,因此需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来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疼痛控制护理干预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通过在心理、饮食、镇痛、运动方面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镇痛效果较为明显。

本次研究显示,观察组VAS评分较对照组低;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更优,数据差异于统计学当中存有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创伤性骨折患者于术后应用疼痛控制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其疼痛情况,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借鉴、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陈长香,赵晓明,李阳.创伤性骨折患者心理弹性特征及其对急性应激障碍的影响[J].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2016, 25(11):992-996.

王琰,董瑞瑞.骨折术后护理干预对肢体肿胀康复情况的影响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7,17(10):141-145.

张颖,杜姗菱,王云.规范化疼痛护理管理模式在开放性胫腓骨骨折患者中应用的效果研究[J].重庆医学,2017,46(24):3451-3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