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髋关节超声普查的重要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8-18
/ 2

小儿髋关节超声普查的重要性

王小红

成都西区安琪儿妇产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00

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是小儿中较为多见的先天性畸形之一。在婴儿出生时或是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髋关节不稳定而出现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以及髋关节脱位等现象,通常女婴的发病概率是男婴的6倍以上,以左侧为主,双侧髋关节发育异常占35%。该病的主要的危险因素包含第一胎、多胎分娩、有家族遗传史、胎位不正(例如臀位)。羊水少、有足部跖内收畸形或肌性斜颈等以及出生后襁褓方式(例如蜡烛包)。有部分家长在临床检查时,担心超声对婴儿的影响,认为超声检查具有辐射可对婴儿产生严重的影响,从而拒绝进行小儿髋关节的超声普查,其实这一观念是错误的,超声普查对小儿髋关节发育具有积极意义,可早期诊断髋关节发育不良,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保障小儿的健康成长。

一、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临床症状

新生儿髋关节发育不良通常情况下很难看出任何临床症状,婴儿在出生后临床医师会对其进行专门的髋关节测试,将婴儿双腿分开,弯曲再伸直。若小儿髋关节在活动过程中发出“咔咔”的声响,说明婴儿的双侧股骨头(婴儿的大腿骨上端)从骨盆的关节窝内滑出或滑进。这一现象在临床上被称之髋关节不稳定。在出生时婴儿出现这些表现并不会感到明显的疼痛与不适感,通常不需加以干预治疗,随着生长发育即可自然恢复。

另外也有些婴儿在出生时进行髋关节测试正常,但发育不正常,起初表现为,婴儿双腿长度不一,一侧大腿或臀部可能出现多余的皮肤褶皱(不对称)。在为婴儿更换尿不湿时,可能会发现一边的髋关节不如另一侧伸展的开。在极小部分的情况下,可能在婴儿开始走路时才注意到其实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脱位,主要表现为走路时跛行,可能有患侧的脚趾走路。

二、超声检查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意义

在婴儿股骨头出现骨化中心之前(通常男婴为5~7个月,女婴为3~5个月)开展X线检测的意义不大,6个月内的婴儿主要采取超声检查,在股骨头骨化后,超声检查的准确性稍低于X线检查。

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特别是最佳治疗时期的新生儿期,极易出现误诊、漏诊的现象,从而造成耽误最佳治疗时机。超声检查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以下特点:①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均大于90%,假阴性较少,一般情况下超声波图像的改变要早于X光检查。②对髋关节脱位、半脱位以及髋臼发育不良均有良好的诊断价值。③可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进行动态监测,特别是对吊带或支具治疗完全性髋关节脱位的患儿,可对髋关节复位能力以及稳定性进行监测,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制定依据,及时有效的施以针对性的治疗。④无创、无辐射性损伤,婴儿及其家长的接受程度较高。

三、小儿髋关节早期治疗

早期的超声普查对早期治疗创造的了一定的条件,而早期进行干预治疗可使得婴儿髋关节的病理迅速加以纠正,患者年龄越小,病理改变越轻。在大部分的病例中,在出生几个月内进行超声检查确诊后,早期开展干预措施,治愈率可高达95%以上。

治疗方法有:(1)Pavlik吊带:是保守治疗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方式,主要应用于6个月以下的宝宝,佩戴Pavlik挽具需全天佩戴,直至髋关节稳定,通常需维持3~4个月,之后每天可摘除2h,每2~4周可将摘除的时间延长1倍,之后仅需夜间佩戴,持续至X线检查显示髋关节正常为止。

牵引复位:可应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髋关节完全性脱位合并内收肌痉挛的患儿。采取持续牵引的方式,逐渐外展髋关节,致使股骨头自然复位。牵引复位最大的优势为股骨头逐步复位,从而防止缺血坏死现象的发生。

手法复位:可应用于6~18个月的小儿,一个标准的治疗方案中需包含术前牵引、内收肌切断以及闭合复位。闭合复位需在全麻下进行,手法轻柔,一旦出现复位失败,立即改为手术治疗,禁忌反复进行复位,避免对股骨头的损害。手法复位后在安全角内使用人类体位石膏固定。安全角有利于防止股骨头缺血坏死。石膏固定一般需保持3个月以上,以便获得髋关节稳定,之后可采取外展支具或是该维持半年或更久,在治疗期间需通过股骨头与髋臼的互相刺激,加速髋关节发育,加强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

在婴儿髋关节脱位的治疗中,任何一种治疗方式均会对小儿股骨头造成一定的损伤,造成股骨头坏死、再脱位或是残余畸形等症状,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比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难度更大,为此在进行髋关节治疗的同时需侧重于小儿股骨头的保护,尽可能避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状况发生。

四、小结

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治疗中在于“早”,即早期发现、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即可早期康复。6个月以下的患儿在经过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案后,可完全恢复关节功能,1岁以前的患儿经过一定的关节训练、按摩以及佩戴支具等方式即可痊愈。而超声检查对小儿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积极意义,其操作简便、无创伤、无辐射性损伤,且对髋关节发育不良具有较高的特异性、灵敏度,可早期发现髋关节异常现象。对襁褓中的婴儿建议不要束缚其下肢,婴儿的肢体顺其自然即可,家长可采取背带背婴儿的方式,即让婴儿伏于家长背上,使婴儿双下肢自然弯曲,这种姿势是维持髋关节稳定的最佳状态。另外三角形的尿不湿也可保障婴儿的髋关节处于最佳状态,有利于防止髋关节脱位。

总而言之,小儿髋关节早期开展超声普查具有积极意义,可避免髋关节发育异常对患儿造成的远期影响。

参考文献

[1]黄祯,杨银广,杨仁东等.B超检查对小儿髋关节暂时性滑膜炎的诊断价值[J].广东医学,2016,37(z1):101-102.

[2]赵亮,涂长玉.小儿髋关节超声检查及干预措施的研究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1):85-90.

[3]高树熹,李祁伟.小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Pavlik吊带治疗中超声检查与X线检查的对照研究[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4,30(7):652-655.

[4]葛微,李琦,李连永等.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MRI增强观察股骨头血运已成研究热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19(4):623-628.

[5]胡晓云,王晓蕾,李连永等.术后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25):152-154,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