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护理专业“ 154”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高职院校护理专业“ 154”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刘华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431

摘要:目前,人口老龄化现象极具严重,我校以行业发展背景为依托,提高学生养老护理技能,努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了护理专业“1 54”的人才培养模式。从根本上提高毕业生综合素质,提高了学生质量,促进了专业的进步和发展。为提升我省“医养结合型”护理人员职业素养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护理专业、医养结合、人才培养

一、我国护理教育现状

当前,我国护理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为:

(一)护理人才层次较低

到目前为止,我国开设专科层次护理教育的院校已经高达一百多所,开设本科层次护理教育的院校也有近七十所,但总体看来,无论是从培养层次上还是培养水平上,都存在着偏低的现状,和当前社会发展需求有一定差距。

(二)护理人才培养理念落后,教育观念滞后

护理的人才培养模式基本上没有摆脱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只重视“病护”教育和护理操作中的程序操作,而忽视了“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护理过程中因缺乏人文理念的渗透而显得生硬冰冷。

(三)课程设置和结构不合理

我国很多护理学院对人文课程的重视程度显然不够,过于偏重于医学知识课程的设置,而人文学科课程的课时量竟然不到总课时量的十分之一,这与美国约占总课程量三分之一的人文课程相比差距太大;从课程结构上来看,我国护理教材在格局上仍拘囿于“疾病中心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偏少,过分侧重于学科的系统和完整,导致各课程间、前期与后期课程间过多重复;从实践教学来看,当前国内护理教育问题也不少: 一方面对护理实践不够重视,主要表现为学生实践准备不足,护理实践上偏重于医学和病例教学,护生很难较快的适应实习环境。

2、“154”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概述

根据目前护理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依据行业发展和社会需求,按照养老和医疗卫生行业对护理人才的要求,我院构建154人才培养模式,“1”是指“1 个导向”,即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要以“能力培养、市场需求”为导向;“5”是指“5个对接”,学校和医院共建职业素养、职业基础和职业能力三大课程体系,实现专业( 课程) 设置与健康需求对接;校院合作开发慕课平台课程,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院校共同教学,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校护理实训中心成为医院员工培训、继续教育的基地,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校院共建融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双标准”评价考核体系,实现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4”指的是“4个循环”,即在护理人才的培养中应该坚持“课堂教学”、“技能实训”、“临床见习”以及“顶岗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体化的循环式的培养过程。

3 154”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3.1细化培养目标,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

为贯彻国际医学教育学会的“能力导向教育”的宗旨,在充分挖掘学生个性的基础上,重视护理学生个人能力的锻炼和专业素养的塑造; 明确提出对学生的具体要求,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职业态度和行为要求等; 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培养护生的创新精神、组织协调和适应能力,做到定位准确、目标具体,特色显著,从而提高目标的可操作性。

3.2 1+1+1的教学模式运行

采用院校紧密结合的方式,以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使学校教育贴近行业的需求,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前期实施大平台教学,学生1年的通识教育和专业基础教育;1年专业教育;1年的毕业实习和预就业实习,根据学生未来的就业取向,按照专升本院校的要求、医院实训、预就业实习进行分流培养,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专科护士的培养途径。

3.3以护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方法

为充分发挥护生的主体性,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以问题为导向、以病历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循证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教学模拟训练、情景教学,基于网络的远程教育、数字化学习也将成为常用的护理教学方法。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临床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境和工作项目设计在教学中的相关具体内容,实施情境模拟、角色扮演、病案探讨、视频短片现场观察以及书写病历等各种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和临床护理工作能够实现“零距离”的对接,提高课程的直观形象与真实的特性,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

3.4双师型师资梯队建设

规范在职培训制度,青年教师必须参加师资岗前培训,全体教师必须每年接受新理论、新业务、新技术的培训;专职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的临床实践,兼职教师每年参加短期脱产培训。为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2017年以来共选送6名教师多次参加国培。不断吐故纳新,打造了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专业技能娴熟,成绩显著的年轻护理师资队伍。平均年龄30岁。为适应实床边教学比例加大,保证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院聘请临床优秀护理人员担任我系临床护理教学兼职教师护理专业带头人、兼职教师,在此基础上,聘请民生医院护理部主任兼任我院护理学副院长,确保了师资和教学基地资源的稳定。

3.5护理人才质量评价体系建立

在“154”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过程中,通过校院共建融入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的“双标准”评价考核体系,实现了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总之, “154”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的发展,使学生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同步提高。这种教学理念与国际护理教育的理念完全一致;优化了课程体系;促进了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实训基地,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显著提高,培养了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

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高职院校护理专业“154”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GZB1318042的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1]张诗蒙.医养结合对养老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2(24):83-84.

[2]马秋平.“产教融合、学赛一体”中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J]. 中华护理教育,2016,13( 2) : 100 -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