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高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讨

代冉 王婧 叶欣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 551304

摘要:精品课程作为现代教育背景下一种新的教学理念,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教育改革中一项重大决定。高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设计需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重视师资队伍扩大、创新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形式方面从封闭式逐渐转向开放式。

关键词:高等卫校;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实践分析

护理学基础是护理、助产专业重要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点,也是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之一,对学生掌握护理学基础概念、专业知识、基础技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建设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具有重要意义,现已成为高等卫校教育教学重要研究课题。

一、高等卫校护理学基础课程建设

高等卫校护理学基础课程重视以服务为理念,以就业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方法,立足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师资队伍、教学设备、教材资源等方面重视课程建设与科研,将护理学基础课程打造成为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管理优秀、结构合理的精品课程。

二、高等卫校护理学基础课程建设实践

(一)调整课程结构,增加实验课时

精品课程建设根本变化在于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创新。增加实验课时,扩大人文学科、精编护理礼仪、护理心理等教材,秉承着实用、够用的理念凸显护理专业特色。创新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增设生活护理、交流、基本技能、健康教育等内容,让学生更好的掌握临床工作常见理论、基本知识、技能,为学生今后就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创新教学方法,新旧教学方法融合

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教学中,学校创建护理学基础课网络平台、多媒体教师,以图文并茂的教学形式、以及护理专业教学软件,如:CAI课件、电子教案、操作摄像投放等教学设备,让抽象的护理学知识变得具象化,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第一,角色转换。角色转换作为应用在教育、管理、医疗等范围的社会心理技术,强调对不同角色的理解。为此,采取角色转换应用在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建设中比如:静脉输液、口腔护理、生命体征测量、肌肉注射等教学效果显著。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有效调动了学生参与主动性,提高交流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护士、患者不同角色的感受,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第二,病例交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病案,扩大学生思维空间,学生根据已学知识展开交流。这种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起到引导作用。在教学中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与思维意识,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增强对知识的认识、学习,提高交流能力,打破传统灌输式,模式。

第三,循证护理。该种教学方法强调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护理以科学为证据,首先展开循证护理理论教学,引导学生对某疾病的重点护理展开循证护理实践,共分为:首先,遵照与确定问题。其次,检索与查找文献。再次,分析与评价证据。最后,指导与实施护理。此外,评价结果。这样一来,不仅让理论和实践教学融合在一起还培养了学生问题探究能力,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探究能力。

(三)重视实验教学,探究开放性实验室模式

重视实验室建设探究开放性实验室模式,健全操作考核评价制度。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需加强实验教学重视,提高实验课教学效率,让学生有更多实践机会,提高实践操作水平。精品课程建设首先需要学校创建实训中心,创建仿真医学、模拟病区、模拟病房、模拟抢救室等,确保实验开出率。教学中尽可能的让学生多动手尝试,探究开放性实验室管理形式,采取多层次、多时间、多形式的开放教学,有目标、有计划的安排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同时要保证有专业教师在场给予正确引导。创新实验考试模式、健全考核机制。护理实验教学具有较强的实验性,要求不断强化训练从而提升学生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实践操作水平,根据考核结果有针对性的展开操作训练。实验教学过程为:教师示范、学生演示、小组训练、教学考核,正确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为后续临床实习创造条件。

(四)创新教学理念,树立先进的精品课程理念

创新教学理念第一要素就是创新人才培养理念,根据专业发展与市场需求提升教学效率,重视能力培养。现如今,医学模式逐渐转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由此对人才专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培养适合市场的实用型人才成为高等卫校教学主要内容。护理学基础作为人才培养的基点,是学校教育与临床教育的纽带。所以,精品课程建设中要掌握课程建设内涵,创新教学理念,将实用性人才放在首位,提高学生实践、交流能力,让学生理解护理学基础精品课程概念、技能。

(五)增强师资力量,创建双师型队伍

第一,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年轻教师对理论知识掌握较强,缺乏丰富的实践经验。为此,学校编制系统系统的培养方案、管理模式,建设适合年轻教师双师型培养工程,实施一对一师徒教学模式,全面指导年轻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时间为1年,通过考核后的教师成为正式教师,在2年内需获得双证制教师资格。第二,重视双师型教学培训,有目标的选送专业骨干教师参加培训学习。同时,寒暑假安排教师深入医院进行顶岗学习。

结语:

精品课程建设具有复杂性、系统性特点,是高等卫校教学实验探索重要内容。护理学基础作为护理教学主要课程,还需学校立足于多方面、全过程提高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媛媛,张馥绯,黄丽萍.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实训教学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8(17):91-92.

[2]任影,徐凌忠.案例教学法在卫校基础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7(14):172.

[3]刘书莲,李亚男.国家护理技能大赛对中职卫校护理学基础教学的影响——以郑州卫校为例[J].卫生职业教育,2017(07):7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