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肝检验呈阳性有问题吗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1-21
/ 2

丙肝检验呈阳性有问题吗

董兴春

会东县人民医院 四川凉山 615200

丙肝是指丙型肝炎病毒的感染,属于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在病毒感染后出现恶心、食欲不振以及全身乏力的症状,可导致 肝衰竭,累及脑组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危及生命,并造成公共卫生问题。因此该疾病需要进行及时的干预与控制。但是在疾病的治疗之前,各项检查也是较为重要的,常规对于丙肝的检查主要通过肝功能指标,但是该项指标呈阳性是否可以确诊为丙肝,需要通过临床分析进行确定,详细结果展示如下:

丙型肝炎的传播途径

丙型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传播:

血液传播:大量输血和血液透析设备虽然经过了消毒处理,但是仍有可能感染HCV。 经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播:这是目前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针头、未经严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内镜或者一些需要通过血液进行治疗的器具,均可能出现感染的情况,并且在日常生活的过中接触到感染人员的剃须刀、使用未经过消毒的纹身器具等,均可能出现感染的情况。

性传播、母婴传播属于15%~30%的散发性丙型肝炎感染,也是传播的重要渠道。 在感染该疾病后患者可能出现食欲减退、全身无力、黄疸等问题,如发展至慢性炎症,则可能出现易疲劳、食欲不振、腹 胀等,发展至后期可转化为肝硬化,肝硬化一旦出现失代偿情况,如出现黄疸,腹腔积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性脑病,随着疾病的不断发展,治疗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早期的诊断以及治疗非常关键,最好在感染的初期将其治愈,防止肝脏区域反复受到损伤而出现永久性的病变,科学对疾病发展进程进行控制,全面提升疾病的治疗效果。

丙肝检查项目

该类疾病的检测项目较多,需要按照不同的类型选择适宜的诊断方法:

血清化学检测:这种检测方法可以体现出肝脏位置的炎性反应,进而对疾病进行诊断。

丙肝抗体检测:这种方式是对丙肝进行确定的重要手段,更加适用于高危人群的筛查,可以及时发现异常,作为初次筛查的基础数据,对指标进行分析。丙肝病毒RNA检测:这种方式属于一种病毒基因的检测手段,对于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实际存在情况进行检查,并且对感染 2周之内感染的病毒进行检查。

肝脏病理学检查:可以对肝脏区域炎症和纤维化的情况进行观察,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丙肝的检查方法

丙肝的检查首先通过Anti-HCV(丙肝抗体检验)进行,人体内产生抗体是因为自身的病毒感染出现机体内抵制的情况,在人体 内产生抗体,这种抗体在血液中始终是存在的,丙肝抗体检验的方式,通过检验的方式可以对丙肝抗体进行检查,确定是否为之前的病毒,而不是检验病毒本身,进而对疾病进行判断。研究表明丙肝病毒从进入至机体到产生抗体一般需要三个月的时间,因此在感染的最初3个月的时间,诊断可能存在假阳性的情况,因此丙肝检验呈阳性并不能诊断为感染了丙肝,该期间机体不会产生抗体,因此对于免疫系统较差的人员除了进行上述检查外,还需要进行核酸PCR的试验,进而确定其是否为丙肝病毒感染。

HCV-RNA(聚合酶链反应测试(PCR)):这种测试对于血液中是否存在丙肝病毒的问题进行测试,这种测试较为灵敏,在感 染的早期(即两周的时间内)即可确定病情,这种测试方法通过定性和定量两种方式进行确定,定性测试是一种最为灵敏一种检测方法,可以准确反应血液中是否存在病毒的问题,对于其检验的结果,分为阳性和阴性两种,其中阴性属于未感染,阳性则属于已经出现病毒感染的情况;而定量测试则是对血液中病毒总量进行测试,检测的结果对疾病的判断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丙肝检查的意义

丙肝的检查首先需要对是否存病毒进行检测,但是需要明确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并不一定就患有丙型感染,因此丙型肝炎也具有特异性,例如虽然未感染病毒,但是经过检查发现肝脏区域受到严重的损伤,并且发病时间较长,临床检查明显,因此对于疾病的检查不能仅通过肝脏常规的各项指标进行判断,同时需要对丙肝感染病毒标志物的炎性特质以及肝脏区域的损伤程度进行判断,病毒标志物主要包括血清抗—HCV(抗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HCV RNA(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肝脏损害的检查主要包括肝脏的各项功能、超声指标检测后对于肝脏区域受到破坏情况的诊断等综合进行疾病的判断。假如只有丙肝病毒指标阳性,而未发现任何肝脏功能损害的证据,尤其是肝活检组织病理无明显肝细胞破坏时,可以将其判断为未出现感染的情况,但是需要进行后期的监控,定期进入医院进行检测,防止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

丙型肝炎的治疗

丙型感染在早期进行及时的干预和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具体的治疗方法包括: 药物治疗是进行疾病干预的重要方式,较为有效的药物时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这是进行慢性丙型病毒性感染较为有 效的治疗方法,而普通的IFN或者复合型的IFN联合利巴韦林也可以起到治疗的效果,IFNα分子单独使用无法产生交联效应,无法抑制PEG分子的生成,因此采用药物联合使用的方式,在IFNα注射后对体内的病毒进行及时的清除,并且药物的半衰期较长,药物使用较为理想,可以使用1周/次的频率,维持适宜的血液浓度,对体内病毒进行清除。急性丙型病毒肝炎干扰素的抗病毒效果较为理想,治愈率达到90%以上,慢性乙型肝炎相较于急性症状轻,较为容易治疗 ,有机会治愈,对于疾病的控制效果也更加理想,但是也发现有些患者在20-30年后出现肝硬化以及肝癌的病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需要采用规范化的治疗措施,严格的遵医嘱进行各项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对疾病进行检查,全面 的了解疾病的治疗效果,作为育龄期的妇女,则需要关注避孕,治疗的过程中需要保持心情舒畅,及时禁烟、禁酒,并保持适当地的休息,在治疗期间可以采用适宜的隔离措施,尽量避免进行剧烈的体力活动。

急性期的患者同时需要对饮食进行关注,使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饮食主要以是鱼类、蛋类和豆制品为主,尽量 少食用油腻刺激的食物,饮食采用少食多餐的方式,防止增加肝脏的负担。

结束语

丙型肝炎的诊断中,腹胀、脸色发黄、眼镜发黄、尿色加重,这些都是很明显的病毒性肝炎症状,而且情况比较严重,但 是单纯丙肝抗体呈阳性,并不能说明存在感染的情况,除了乙肝五项和丙肝标志物指标之外,还需要进HBV-DNA和HCVRNA这两项检查,通过这两种检查对疾病进行确诊,制定适宜的治疗措施,及时对疾病进行控制和治疗,全面提升治疗的质量,及时对疾病进行控制,尽量将降低疾病对患者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