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例老年肠梗阻治疗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2

38例老年肠梗阻治疗体会

庞京文

庞京文

(黑龙江海林市人民医院157199)

【摘要】目的:总结38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措施。结果: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28例,死亡3例。结论:老年性肠梗阻患者病情复杂,合并症多,应做好围手术期处理,存在手术指征时积极手术治疗,采取个体化的合理有效的手术方式,可以获得满意疗效,延长患者生命。

【关键词】老年肠梗阻;病因;治疗

【中图分类号】R57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0-0164-02

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病,病因复杂多样,是外科常见急腹症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老龄化社会正加速到来,老年急性肠梗阻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老年患者因反应较迟钝,且常伴发其他系统疾病,往往就诊晚,且老年人急性肠梗阻病情发展迅速,常合并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如不及时有效地处理,易发生严重并发症,病死率高[1]。我院对38例老年肠梗阻患者给予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取得明显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男23例,女15例,年龄60~81(平均68.8)岁。引起急性肠梗阻的原因有结直肠肿瘤18例,粘连性肠梗阻11例,嵌顿性腹外疝2例,麻痹性肠梗阻7例。发病至入院时间2h-7天。

1.2治疗

1.2.1保守治疗①禁止饮食,给予胃肠减压;②静脉补液,及时纠正酸碱失衡与水电解质紊乱;③采用抗生素施行抗感染治疗,给予全面的营养支持;④采用奥曲肽、山莨菪碱、地塞米松对症处理,尽快恢复胃肠功能;⑤给予生长抑素与解痉止痛,视具体情况补充血浆、红细胞与白蛋白,改善全身状况。治疗2~6d后若患者体征无任何改善甚至加重,立即改为手术治疗。

1.2.2手术方式①松解粘连或嵌顿性疝整复扭转或套叠的肠管等以消除梗阻的局部原因;②切除坏死的或有肿瘤的肠段引流脓肿等以清除局部病变;③肠造瘘术可解除肠膨胀便利肠段切除肠吻合术可绕过病变肠段恢复肠道的通畅。

2结果

38例老年肠梗阻患者保守治疗10例,手术治疗28例,死亡3例。治愈率为89.28%,术后并发症3例,其中肺部感染1例、肾功能不全1例、心律失常1例。

3讨论

3.1常见的病因有:①机械性肠梗阻:由于器质性病变导致肠腔狭小,因而肠内容物通过发生障碍。常见原因有内、外疝,肠粘连,肠内蛔虫堵塞,肠壁肿瘤或炎性狭窄,肠扭转,肠套叠或先天性肠道畸形等。②动力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又可以分为麻痹和痉挛性两类。由于毒素作用或神经抑制使肠蠕动暂时丧失,致使肠内容物运行障碍。常见于腹部手术后,腹膜炎,腰或脊柱损伤,腹膜后血肿或感染,以及腹部各种绞痛所致的反射性肠管麻痹,而无机械性因素存在者,均属动力性肠梗阻的麻痹类。由于精神刺激,肠腔内异物、蛔虫以及刺激性食物,铅中毒等引起肠痉挛,致使肠管内容发生通过障碍者,属动力性肠梗阻中痉挛类。③血运性肠梗阻:因肠系膜血管栓塞或血栓形成,致使肠管血运障碍而致肠管通过障碍者。

3.2临床特点:①老年人因腹肌薄弱,腹部体征常不典型,极易误诊。本组有1例术前拟诊急性化脓性阑尾炎行手术治疗,术中见系绞窄性肠梗阻,已出现肠坏死而行肠切除。②老年人起病隐匿,机体反应较差,基层医院不正规保守治疗时间过长,常造成脱水及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的严重紊乱,给后续治疗带来困难。本组病例入院时多数合并有不同程度的低钾低钠血症,正说明了这一问题。③老年人经常合并复杂的内科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肺部疾病等,加之各器官功能低下,使治疗难度增加,预后常不佳。④肿瘤患者发展至肠梗阻时,多已属晚期,且结肠梗阻为闭袢性梗阻,容易出现穿孔,感染性休克。本组肿瘤患者中,有3例合并有肿瘤近端肠穿孔,致腹腔污染严重,术后出现切口感染,住院时间明显延长,预后不理想。⑤老年人机体愈合能力差,术后易出现吻合口瘘,切口裂开等。

3.3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近年来关于急性肠梗阻病因的报道有很多,可能因年龄、地区的不同而有差异。对于经非手术治疗能够缓解或痊愈的部分单纯性肠梗阻患者首先进行胃肠减压、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钡灌肠等,并配合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分析患者病因及身体状况需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及时地进行手术。对于老年患者,手术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病因为肿瘤、肠绞窄的患者应该立即确诊并施行手术;对于粘连造成的梗阻,在24~48h内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甚至加重时,应剖腹探查是否存在肠扭转、内疝等仅通过保守治疗不能解除的梗阻,对这类患者可尝试肠切除吻合术。手术方式的选择遵从简单有效、时间短的原则[2]。对患者身体情况的正确评估及充分的准备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重要因素。

3.4术后护理术后患者容易出现呼吸道、切口、肠道菌落失调及泌尿道感染等诱发的复合感染,可导致脏器功能衰竭,以致死亡[3]。所以术后要做好相应的护理,尤其是术后的3-5d,要对患者给予积极的纠正代谢、抑酸、抗感染等治疗,并加强营养支持及注意临床指征的变化。由于老年人对病因及病情不了解,容易产生焦虑等不良心理,因此需要对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提高临床配合度。

综上所述,对老年粘连性肠梗阻,强调术中操作要轻柔,尽量减少线结等异物残留在腹腔,减少肠管缺血时间,保持浆膜面光滑,避免进行大块组织的结扎或缝合张力过大等。对嵌顿疝引起的梗阻,我们认为老年人腹壁簿,反应差,一旦出现嵌顿疝,很难明确梗阻时间及有无肠管坏死,且老年人腹壁松弛,肠管很容易连同疝囊进入腹腔,有“包块”虽然消失而梗阻依然存在的危险,应积极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孙雪峰,孙杰.44例老年肠梗阻患者手术治疗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73-575.

[2]周月江.老年急性肠梗阻的危险因素及外科治疗分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0):1097-1098.

[3]刁向锋.老年患者肠梗阻的治疗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7):1612-1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