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营养治疗的指征和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终末期营养治疗的指征和对策

周福良1黄传继2

周福良1黄传继2

(1保定71282部队卫生连河北保定071000)

(2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50医院肿瘤科河南保定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终末期患者营养治疗的指征和对策。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肿瘤终末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肿瘤治疗,根据肿瘤的类型选择对应的放化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治疗,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比较性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肿瘤终末期患者给予营养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体验,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终末期;营养治疗;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中图分类号】R459.3;R73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2-0132-02

肿瘤终末期患者体内病变迅猛,代谢异常,从而引起营养需求和身体耗能不断增加,同时释放毒素也不断增多,导致各器官组织受到严重破坏,加速疾病恶化[1,2]。据相关研究表明,31%~87%的恶性肿瘤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的现象[3]。营养不良可损害机体脏器功能,削弱其免疫力,降低对放化疗的耐受性,增加手术的并发症率和死亡率,从而不利于恶性肿瘤的治疗,而肿瘤晚期机体衰竭也常常是恶性肿瘤患者终末期死因[4]。本研究通过探讨肿瘤终末期患者营养治疗的指征和对策,取得较好的效果,现将经验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肿瘤终末期患者120例,入组标准:(1)预计生存期>6个月;(2)年龄>18岁;(3)排除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者;(4)患者本人及家属知情研究内容,签署同意书。把12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年龄21~83岁,平均(45.3±12.3)岁,呼吸系统肿瘤23例,消化道肿瘤33例,头颈部肿瘤4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0~82岁,平均(44.8±13.4)岁,呼吸系统肿瘤19例,消化道肿瘤30例,头颈部肿瘤11例。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肿瘤类型等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抗肿瘤治疗,根据肿瘤的类型选择对应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营养治疗,具体措施为:先对患者的营养状态进行评估,然后结合其病情需求,实施个体化干预。每天摄人的热量约为100~120kJ/kg。当热量到达要求后,调整饮食,给予营养咨询。

1.2.1营养治疗的指征减除肿瘤负荷,联合胃肠功能调理、营养素及能量补充、代谢调理剂治疗,预防和治疗肠黏膜屏障损伤,延缓恶液质进展,以达到改善生活质量的治疗目的。以下情况不建议营养治疗:(1)接近生命终点时,过度营养治疗反而会加重患者的代谢负担,缩短患者的生存期。(2)生命体征不稳定和多脏器衰竭。

1.2.2病情评估根据患者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病史、病程等进行了解,制定有效、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1.2.3心理护理探视患者,通过自我介绍的方式建立相互的信任的医患关系,鼓励患者积极接受配合治疗,减轻患者的消极情绪,以免影响其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

1.2.4营养支持原则上每个患者每天摄入热量不超过150kJ/kg,一般为100~120kJ/kg。当热量到达要求后,调整饮食,给予营养咨询。如果热量未达到要求,则根据患者的胃肠道功能选择合适的营养支持方式,主要有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支持。(1)肠内营养:当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状态,同时消化系统功能尚良好,可通过营养粉剂鼻饲,有利于场内营养补充。(2)肠外营养:当患者的消化系统功能衰竭,为防止患者出现严重的营养不良,应进行营养管滴注营养液,营养液应该按照比例严格配制,包括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脂肪乳等。肠外营养须强调双能量来源的重要性,85%~90%的能量来自非蛋白质,维持氮平衡所需的蛋白质及能量供应均应充足。鉴于糖类可能会潜在刺激肿瘤组织生长,因此给予量不宜过大。在帮助患者补充营养时需要控制好输注的速度,并严密监测补充营养液过程中有无不良反应出现[5]。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出现呼吸困难、腹胀、心悸、感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组间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的总发生率为35.00%,观察组的总发生率为1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对于肿瘤终末期患者而言,由于体内消耗增加而产生的毒素堆积随之增多,同时消化系统受到刺激和侵犯,消化功能严重下降,不仅降低食欲,还会影响代谢,最终导致营养不良,营养供应不足体内需求,就会引起病情恶化,因此必须要注意肿瘤终末期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设计,符合研究个体本身的特点,包括年龄、疾病肿瘤、病程等因素,设定有针对性、有效的营养治疗细则。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的肿瘤终末期患者都伴有营养不良,而且由于终末期肿瘤无法接受肿瘤根治术,患者身体状况较差,对常规放化疗不耐受、不良反应强烈,因此对肿瘤终末期患者给予营养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临床常用营养支持治疗的方法主要包括肠内和肠外两种。不管是哪一种方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为目的。有效的营养支持,可对患者的肠胃功能进行调理,缓解肿瘤造成的负荷,进一步延缓恶病质进展,有效预防防肠黏膜屏障,增强体质,并促使肠胃功能的快速恢复,使其蠕动增强,最终促使患者营养状况得以有效的改善[6]。

综上所述,对肿瘤终末期患者给予营养治疗,可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降低患者的痛苦体验,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宋晋萍.肠内营养治疗在恶性肿瘤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17(12):1731-1732.

[2]CSCO肿瘤营养治疗专家委员会.恶性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12,32(1):59-73.

[3]于康,周晓容,郭亚芳.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足发生率及营养支持应用状况调查[J].肿瘤学杂志,2011,17(6):408-411.

[4]丁丽.终末期营养治疗的指征和对策[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7,20(6):629-632.

[5]韦燕萍,高铭云,刘柳芳.营养干预对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住院患者营养认知影响[J].海南医学,2013,24(5):680-682.

[6]郑明秀.营养支持治疗在终末期肿瘤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世界临床医学,2017,11(24):66.